武漢:織就立體交通網絡 承載力提升大武漢戰略地位
2009-9-11 14:1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0日,西安的李先生走出武漢天河機場進入市區。時隔兩年,看到新的航站樓、高速公路、長江大橋,江上貨輪滾滾,新的地鐵和火車站正加緊修建,他不由地感嘆:“這個城市的交通能量真大!”
當重大交通工程在武漢織就一個立體交通網絡時,這個曾經的“九省通衢”之地,正聚集起難以估量的發展動力。
同許多大型城市一樣,近年武漢市也出現了資源緊張、環境污染、基礎設施滯后等“城市病”。
對此,武漢提出,在新時期的全國競爭中,跳出武漢謀劃武漢,在提升城市功能上率先突破,將武漢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交通大樞紐和中部地區公共服務中心,增強武漢綜合承載力、集聚力和輻射力。
一張激動人心的藍圖今年初開始展現在市民面前:強化交通樞紐功能,推進以鐵路、航空為核心的功能性、樞紐性重大項目,建設全國主要鐵路樞紐、航空運輸中心、長江航運中心和全國高速公路客運中心;拓展公共服務功能,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醫療衛生服務基地和文化基地,打造中部公共服務中心;壯大現代商務功能,提升商品集散中心功能;彰顯宜居生態功能,集中布局、建設城市生態新城。
從一個個大工程中,市民強烈感受到實施這張藍圖帶來的變化。武昌火車站以全新姿態運營,如大鵬展翅的武漢火車站年底將投入營運;人們搭上高速列車行駛在合武客運專線上,而武廣客運專線年底也將通車。目前,石武客運專線、滬宜蓉快速通道漢宜段、武漢城市圈4條城際鐵路均已開工,一個以武漢為中心、至京滬穗蓉5小時的交通圈正在形成。武漢,正成為無可置疑的全國重要鐵路樞紐。
在天空,總投資額超過100億元、包括第三航站樓、第二跑道的新一輪擴建年內將拉開序幕,天河機場將成為與北京、上海、廣州媲美的全國四大門戶樞紐機場之一;在水上,以“億噸大港、千萬標箱”為目標的武漢新港已全面啟動。
在市內,讓人們走得更快的工程形成了武漢史上最大規模的城市建設。目前,市內正推進二環以內的“30分鐘暢通工程”,天興洲大橋月底通車,二七長江大橋、沙湖大橋已開工建設,鸚鵡洲長江大橋也將在年底動工。地鐵建設正如火如荼地推進,2012年,人們將乘坐輕軌和地鐵2號線一期(常青花園至光谷)、4號線一期(武昌火車站至武漢火車站)暢行武漢鬧市。而到2020年,總長231公里的軌道交通,將分流武漢38%的市民出行。
在身邊,人們感受到越來越多的綠意,最新規劃已將全市生態用地擴大至157平方公里,超過主城面積的1/3,“大東湖”生態水網、兩江四岸綜合整治等重大生態工程接連開工,“水鄉林城、生態武漢”離人們越來越近。
據了解,武漢已將今年城市建設投資計劃由年初的418億元增至500億元,比去年增加60%,平均每天投入2.4億元,城市建設規模年年改寫新紀錄。大手筆謀劃、投資下,綜合承載力、輻射力更強的新版武漢將呈現在人們面前。
日前,國家發改委批準武漢為全國首個綜合交通樞紐研究試點城市。武漢市表示,未來5年,武漢鐵路、航空、港口、軌道交通項目總投資達3390億元,一個對外鐵水公空高效銜接、對內出行暢通便利的立體交通網絡,將增強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承載力,強力助推湖北成為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