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與未來圖景的對話
2009-9-1 11:1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浙江省最具投資價值工業園區展示——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
與未來圖景的對話
上虞,
柔美綿長的曹娥江之畔,
滬杭寧三地的黃金節點;
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
上虞工業立市的主戰場,
紹興經濟創造驚喜的希望之星。
從前,上海上虞隔杭州灣南北相望;
而今,天塹變通途,便捷促商機。
坐擁天時地利人和的上虞工業園區,
緊抓產業優化、科技創新、招商引資、服務升級,
面對機遇與挑戰,
上虞正全勢進發,
只待迎接一個更奪目的未來。
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地處上虞北部,位于杭州與寧波中間,杭州灣南岸中心。創建于1998年,2006年4月,被國家發改委核準為保留的省級開發區,并更名為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園區規劃控制面積275平方公里,分東、中、西三大區塊。
東區建成區塊21平方公里,已聚集了歐美、日韓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余家企業,累計引進投資225億元,引進國內外上市公司12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2家,引進外資項目77個,2008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18億元,利稅26億元。中區依托建設中的嘉紹跨江大橋,將重點發展商貿服務業及現代物流,規劃建設6平方公里的杭州灣新城區。西區將重點發展紡織服飾、機械裝備和高新技術產業。近期發展的重點是21平方公里的建成區和建成區北面的7.3平方公里的東一區。
天時——長三角規劃的蝴蝶效應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通車,半年后,杭州灣嘉紹跨江大橋動工建設。到2012年,上虞工業園區將一東一西坐擁兩座大橋,有如兩條高速運轉的傳送帶,橫跨杭州灣,1403平方公里的上虞將成為大上海一個名副其實的衛星城市,同時也將引領園區昂首闊步邁入商機無限的“大橋經濟”時代。
從浙江省內來看,上虞工業園區地處杭州灣南岸,位于杭州、寧波的中心位置,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的環杭州灣先進制造產業帶的黃金節點。從紹興來看,園區屬于紹興大城市四大組團中“江濱組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紹興市近期重點開發建設區域,將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上虞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實施“工業立市”戰略,把園區作為上虞經濟建設的主戰場來定位,在政策、資金、土地、人才、重大基礎設施等各方面全力給予傾斜,投資環境得到空前優化。
可以說,當前的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正處在一個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黃金戰略時期,時代賦予了上虞發展無限種輝煌的可能,隨著長三角地帶在全國乃至世界經濟地位的不斷上升,上虞工業園區也必將隨之成為一個倍受矚目的焦點,潛力無限,商機無限。
地利——九州通衢資源大戶
上虞境內交通四通八達,杭甬高速、上三高速、杭甬鐵路、杭甬運河、104國道、329國道縱橫貫穿全境,到寧波港和蕭山國際機場都只需45分鐘車程,5000噸級上虞港是杭州灣南岸紹興市唯一的出海碼頭,與上海港相距僅108公里。
四年以后的上虞,還將坐擁兩大杭州灣大橋,目前上虞到慈溪跨海大橋起點只需半小時的車程。而另一座杭州灣嘉紹跨江大橋,就將貫穿園區,飛架上海,2012年建成后將使上虞至上海的空間距離縮短100公里,上虞到上海只需一個半小時。同時,兩座大橋的建成,必將大大縮短浙東、浙南通達上海與蘇南的時程,上虞以地處南北、東西通道十字路口的優越區位,使園區一舉成為南連溫臺、北接上海的橋頭堡,將擁有最便利的交通網絡,一舉提升整個工業園區的投資開發價值。
除了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上虞工業園區自身也占據著巨大的資源優勢,以保證整個園區的經濟發展有充足的資源保障和發展空間。
園區土地資源豐富,區域控制范圍內已有圍墾海涂地176平方公里,大部分屬于國有未利用土地,區內地勢平坦,四周無村居,具有承載大企業、大項目發展的先決條件,在浙江省工業園區中絕無僅有。正在實施總面積8萬畝的圍涂工程,就在園區建成區的北邊,其中一期配套完成開始對外招商的東一區實際可出讓面積8500畝,已完成規劃調整可以直接掛牌出讓。
區內河道縱橫,淡水資源豐富,園區自來水取自庫容2.35億立方米的小舜江水庫,其水質達到歐盟優質飲用水標準。曹娥江上已建成全國最大的河口大閘,百里曹娥江從此成為河道型水庫,可為園區提供更加充足的淡水資源。
人和——搭好臺才能唱好戲
園區管委會十分重視投資服務環境建設,始終秉承“一切以發展為前提,一切以企業為中心,一切以效率為追求”的服務理念,積極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服務環境,為投資者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務。各相關部門在園區均設有辦事機構,充分授權、全程服務,已形成一整套快捷高效的服務體系。
園區還專門委托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等知名規劃單位,高起點規劃園區,已累計投入40億元,實現了供水、供電、供汽、道路、綠化、通訊、排污等“九通一平”。環保設施方面,已建成日處理能力2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建有垃圾處理廠、固廢焚燒廠等設施,各項基礎設施配套超前。
除了園區內部的努力外,上虞市也為園區的發展搭建了優質的城市平臺:全市按照“北工、中城、南閑”的布局進行規劃建設,北面也就是園區,重點建設工業區;中部建設城市,功能完善,環境良好;南部有800平方公里的青山綠水,為園區創業者提供了優良舒適的居住、休閑環境。
東一區是近幾年園區發展的重要區塊,重點發展機電裝備、新材料、家電等產業,目前已引進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7家,投資額達35億元。上虞市委、市政府對東一區出臺了特別的優惠政策,從地價、稅收、服務等方面給予最大的扶持,尤其適合大企業、大項目的落戶發展。
創佳績——打造園區工業硬實力
上虞工業門類眾多,機電、化工、輕紡是傳統三大主導產業。機電產業:已形成電機、精密機械、制冷、汽車配件、節能燈具、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輕紡業:已形成以紡紗、面料、印染、服裝等完整的產業鏈。而工業園區,已形成了生物醫藥、精細化工、機械紡織等主導產業,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有較高的份額。同時園區周邊專業市場眾多,產業集群明顯,包括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紹興的中國輕紡城、余姚的中國塑料城、路橋中國日用品商城等都是全國知名的專業市場,這些都將為投資者提供巨大的市場和良好的配套。
作為一座全方位開放的城市,上虞正加快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之中,不僅與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城市結為友好城市,而且與美國、德國、日本、荷蘭等89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開放的外部環境為上虞工業園區創造了不斷提升的開放競爭力,園區正致力于全方位擴大開放,建立更加開放、透明、公平、規范的投資環境,努力為投資者提供高效便捷的“保姆式”服務,構筑低成本高信譽的“體制高地”、“政策洼地”。隨著上虞工業園區在長三角戰略地位的逐步提升,未來,上虞會具備更大的外部吸引力,尤其是大批跨國公司的進駐,將會使園區的對外競爭力跨進一大步,打造功能完善、適應國際資本著落的“新跑道”。
專家點評: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脫胎于國家發改委核準的省級開發區,從建成初始便是處在高位競爭的潮頭,在各項工業發展指標上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多年來一直引領帶動著上虞經濟發展的大方向。現今,園區已經成為環杭州灣產業帶的重要區塊、杭州灣南岸的重要物流中心和現代化生態型工業新區。
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的巨大潛力與其擁有的充足資源密不可分。在我省沿海發達地區普遍面臨土地緊缺、寸土寸金的狀況下,該園區176平方公里廣闊的海涂地無疑極大地增強了園區的發展空間,同時充沛的電力及水資源,為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物流業提供了根本性的要素保障。
憑借廣闊的土地空間和獨特的區位優勢,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腳踏實地,創業創新,對內大力提升平臺承載力、對外積極吸引投資,園區軟硬環境日趨完善,競爭實力不斷提升,為上虞乃至整個環杭州灣地區的下一輪發展提供了絕佳平臺和起飛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