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信息化機遇 完成制造業轉型升級
2009-8-7 14: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日,國內制造業信息化門戶網站e-works發布《2009年中國制造業信息化投資趨勢研究報告》。報告指出,2008年以來,中國制造業受到國際國內綜合因素的影響,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壓力,而去年下半年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更是將制造業推到風口浪尖。中國制造業在這場危機中受到的影響究竟有多大?中國制造業信息化何去何從?企業如何進行信息化?這些疑問困擾著中國制造業。
制造業的喜與憂
改革開放30年來,使“中國制造”全球聞名的是我國沿海地區眾多出口導向型制造企業。這些企業充分發揮低成本優勢,逐漸形成國際競爭力,贏得了大量訂單,成為國際制造業的生產外包基地。使這些企業獲得低成本優勢的,是來自農村的大量低成本勞動力和沿海地區逐漸形成的專業化產業集群,尤其是IT、玩具、服裝、制鞋等產業。
隨著中國消費需求的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國際貿易的迅速增長,2003年以來中國制造業進入新一輪迅速發展期。尤其是中國的船舶、機床、汽車、工程機械、電子通信等產業發展迅速,帶動了對重型機械、模具以及鋼鐵等原材料需求的海量增長,從而帶動整個制造業產業鏈發展。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成就舉世矚目,大型國有企業的效益顯著提升,煙草、鋼鐵等行業開始進行整合,資本市場為大中型制造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充足的資金。30年間,中國制造業從稚嫩走向成熟,增速已連續20年居全球之首,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制造業大國,當之無愧的“世界工廠”。
“我國制造業在大部分行業還處于產業低端,盡管產業很大,但是利潤不高、競爭力不強,大而不強仍是突出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指出,我國制造業在發展道路上還面臨著諸多問題。
據了解,我國制造業面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勞動生產率比較低,企業平均年產值不到4萬美元,只有美國的4.38%、日本的4%、德國的5%左右;二是產品以低端為主,產品附加價值不高,增加值率平均為26.23%,比美國、日本及德國分別低22%、22%和11%,出口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含量低的產品。
信息化是產業升級利器
目前,我國制造業面臨如何走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保持穩步增長的巨大挑戰,信息化作為支撐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越來越受關注,兩化融合彰顯了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作用。
“信息化已成為鼓舞中國制造業奮發圖強、實現產業升級的有力武器。”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京表示,具有遠見的制造企業在危機面前會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降低成本,改善管理,提升產品創新能力,革新業務流程,為經濟復蘇之后的迅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王文京認為,就信息化管理而言,國內企業轉型升級需要在觀念、制定戰略和運作三個層面轉型,需要細分行業解決方案以及相應最佳實踐,驅動企業加速轉型,最終支撐其轉型升級過程中不斷實現目標,建立數字化的經營管理系統,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和效力。他舉例說,用友的U8解決方案涵蓋十大行業,細分為80個子行業的關鍵應用,在支持國內企業轉型升級的數字化經營管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國內制造企業而言,市場、產品、管理、成本、質量等都是極其重要的生存要素,加快研發速度、精細化管理、壓縮成本、提升管理效率等日漸受到企業重視,而信息化作為幫助企業實現這些目標的利器,其重要作用日漸突出。
企業要把握機遇
《2009年中國制造業信息化投資趨勢研究報告》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到86.1%的中國制造企業,但大部分尚在可控的范圍內;19.4%的企業受到比較嚴重的影響,市場萎縮明顯。這些企業以外向型、缺乏創新性、以低成本為單一競爭優勢的中小企業為主,但波及到其他企業的信心,使企業在經營及投資等方面更為慎重。
企業應用軟件提供商Epicor公司中國、日本及韓國區總裁李諫明表示,就目前看,中國制造企業大多是代工企業,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缺乏競爭力,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這樣的企業受到的沖擊最大,中國沿海地區大批企業倒閉,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核心競爭力。一旦經濟環境不好,就面臨破產,這是中國制造業的尷尬之處。與此同時也應該看到,中國制造業正處在一個轉型升級的階段,在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國際金融危機雖然導致一部分企業倒閉,但這些企業大部分處在產業價值鏈低端,他們的倒閉反而使市場變得更清晰,競爭變得更有序,有實力的企業獲得機會占有更大的市場,從而快速成長。
在這一過程中,信息化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市場的擴張需要相應的信息系統支撐,客戶的增加同樣需要相應的客戶服務系統的服務與支持,否則企業很容易喪失市場和客戶基礎。如果沒有信息化的支撐,企業的快速發展難以實現。
《2009年中國制造業信息化投資趨勢研究報告》指出,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制造業信息化帶來了一些新的變化:首先,企業IT投入更加謹慎,更加關注投入產出比;其次,企業對信息化的剛性需求凸顯;第三,企業深化應用的要求凸顯;第四,企業對信息化服務的投入認可度逐漸增強。雖然國際金融危機對制造業信息化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但仍有74%的企業2009年的信息化投入會維持2008年的水平,并有一小部分企業會加大信息化投入。
如今,我國制造業在信息化方面已有廣泛的共識,一批領先的企業已通過信息化應用取得初步效益。然而,信息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企業長期不斷地投入。李諫明表示,制造企業的信息主管(CIO)肩負著深化信息化應用的重要使命。通過制造企業的不懈努力,帶動制造業的信息化建設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