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新經濟下的新金融(十六)
2009-8-5 14:5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深圳發展銀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供應鏈金融”課題組
銀行主導的金融物流發展構想
從趨勢上看,生產型企業從采購到消費的供應鏈建設和維護,逐漸外包給專業物流公司, “零庫存”和“即時供應”成為可能,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和資本投入。這樣,物流連結生產系統和消費系統,將采購、生產、流通、消費等各環節無縫對接成為完整的縱向供應鏈。
銀行或金融可能在供應鏈的建設、鞏固、維護和運轉中,運用資金、信息、理財和中介的優勢,起到“穩定器”的作用,并從中獲得市場機會。
商品從制造商到顧客手中整個流動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組成商品供應鏈。在競爭產品或替代產品出現后,商品交易方式逐漸從傳統的 “贏-輸”轉變為形成聯盟的 “贏-贏”。在這種背景下,銀行產品的有效嵌入,將進一步提升整個供應鏈的價值,能夠有效提高結算的效率、強化交易的信用基礎,并將融資成本乃至物流成本最小化,這使得銀行成為供應鏈核心競爭力不可替代的新基石。
針對供應鏈各企業及物流服務商等具體節點建設和維護的融資支持。如生產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生產線建設的融資支持等,資金需求巨大。
買方信貸、賣方信貸將穩定并加速供應鏈上貨物的流轉。
供應鏈解決方案和財務顧問業務,有利于供應鏈的完善、鞏固和增加合作各方的價值。銀行在以1+N、自償性貿易融資為核心的授信理念及具體操作環節上的創新活動,均可以納入財務顧問的范疇。
圍繞強化供應鏈管理的協同戰略聯盟
改善供應鏈的穩定性和成本節約逐漸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企業轉向重視供應鏈管理, “對商品從最初的原材料采購直到最終消費的整個過程中的物流和相關信息流進行管理,為顧客創造和提供附加價值”,表明了企業發展的兩大趨勢:一是在分工創造比較優勢的原則下,企業開始由強調內部職能全面性轉向關注核心能力強化;二是分工前提下的互補性合作將取得比較利益,因而基于供應鏈的相關參與者戰略聯盟,將是未來競爭的焦點。
從物流的角度看,一條完整的供應鏈除包括消費者之外,還包括供應商 (原材料供應商和零配件供應商)、制造商 (加工廠或裝配廠)、分銷商(代理商或批發商)、第三方物流公司(儲運公司或配送公司)和零售商(百貨商店、超市、專賣店、便利店等)等。從更廣義的角度看,銀行、保險等中介服務機構也同時為供應鏈提供服務。而且,脫離金融服務和資金流的純企業運作,勢必增加物流時滯,形成物流供應鏈管理的網絡瓶頸。因此,銀行完全可以搭建以金融(資金流)主導的、涵蓋物流供應鏈各方參與者的寬廣網絡平臺,將金融服務導入企業供應鏈,進行全流程的覆蓋,真正實現網絡運作功能和交易環節的無縫連接,從而為供應鏈的強化消除障礙。
由圖1所示,搭建金融物流平臺,是要在生產商到消費者之間,建立一個利益互補型的合作聯盟,促進流通暢順。這樣的合作可以達到客戶共享、風險規避等共同利益。
客戶共享。物流公司、保險等中介機構的客戶與銀行一樣數量眾多。彼此間客戶資源的共享將涌現更多商機。
風險規避。銀行與這些專業組織建立起共擔風險、共享利益的聯盟關系。
價值增值。即通過異業結盟,協同服務,彼此享有最惠待遇,對共同客戶而言,聯盟者所提供服務的附加價值得以增益。
品牌提升。搭建金融物流平臺將帶來聯盟各方的品牌疊加效應,提升參與者市場知名度與品牌影響。
以銀行為中心的異業協作型組織
在買賣雙方磋商貿易條件的過程中,預付、賒銷或現款現貨及其相應的定價等核心貿易條件,已經詳盡地涉及資金流的內核,而且在雙方首次陌生交易的極端情形下,在買方擔心付款后收貨問題的同時賣方同樣對售后收款存在顧慮。因此一定程度上說,雙方信用的評估及其采用合適的付款結算方式等資金流的設定是促發交貨、付款的重要一環。
從供應鏈 “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分析,訂單促發信息流、交易條件磋商促發資金流、交貨產生物流、付款完成交易,資金流 (包括信用評估與付款結算安排)對于利潤導向的商業交易來說,在供應鏈中至關重要。
從國內行業發展的現狀來看,銀行具備足夠的實力確立在金融物流平臺中的牽頭者和中心地位。結合當前供應鏈融資的業務實踐,可以勾畫以商業銀行為中心,協調供應鏈相關服務商共建異業聯盟,形成功能互補協作型組織。具體包括:
以銀行為主的資金平臺。包括銀行、保險、擔保、期貨等金融機構,中小企業擔;饡,能夠為供應鏈提供融資支持和風險規避服務。
以第三方物流為主的物流平臺。包括港口、碼頭、運輸、倉儲等第三方物流企業和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的第四方物流企業群體,能夠為生產商、經銷商提供物流單一環節或全鏈條的儲運服務,滿足較高質量物流外包服務要求。
以社會資源為主的中介平臺。包括律師行、公證、海關、工商登記部門等中介資源以及行業協會、廣告、媒體、高校研究機構等社會資源。
以電子商務為特征的信息平臺。建立金融物流平臺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引起的交易成本。
國 際 上 , TRADECARD、BOLERO等從不同側面致力推進國際貿易無紙化進程。以TRADE-CARD為例,這家由世界貿易中心組織構思并于1997年組建的企業,其網絡化電子商務平臺提供全球供應鏈進行從下訂單到結算的全流程服務,而且為供應鏈各節點企業 (買賣雙方)、物流、保險、報關、商檢和銀行等留下了功能強大的接口,在臺灣和香港地區已有十多家銀行參與該網絡在線為企業提供融資咨詢服務。
值得關注的是,國內領先的第四方物流公司已經著手整合包括第三方物流商、供銷商、生產商、銀行、保險、質物監管等功能與內容的信息平臺。搭建整合供應鏈各類服務提供商資源,異業聯盟各方共同參與的一站式網絡窗口,服務于全程供應鏈各企業,實現供應鏈 “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緊密聯系和供應鏈及其協作鏈各方的無縫對接,遠期來看,這是構筑應對全球供應鏈競爭堅實基礎的需要,留給新興市場的時間,只爭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