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經濟二次探底 U形反轉更有利轉型
2009-8-5 14: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7月,中國經濟進入一個關鍵時點。
“中國經濟已經觸底,開始回暖。” 日前,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大教授厲以寧在接受專訪時,對時下中國經濟提出了自己的判斷。
他對今年中國GDP達到8%上下較有信心。但同時他提醒決策者注意,經濟還沒有真正實現轉型,擴大消費難以一蹴而就,就業問題前景不容樂觀,諸多制約因素決定了中國經濟恢復的基礎還不穩固。
厲以寧指出,如果技術沒有改進,節能減排依舊,原材料消耗一如既往的話,中國經濟即便復蘇,也存在二次探底的風險。
他分析,受到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以后,中國的體制改革、制度調整不僅不可能止步,只會加緊推進。這包括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城鄉二元結構調整、行業壟斷體制改革、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財稅制度改革,以及加快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等等。
他還提出,“希望經濟寧可呈U形走勢。U形是底部稍微大一點,觸底慢慢起來,這就是通過轉型這個階段來完成的。”
中國經濟不一定要等美國的復蘇
問:您怎樣看待全球經濟形勢?是否已經見底?
厲以寧:世界經濟是否見底各國情況不同,很難判斷。
全球經濟回暖,但美國失業仍然嚴重,這樣會帶來消費信心不足的問題。美國經濟是否到年底會起來?大家都希望如此,準確判斷需要年底才能做出,年底美國經濟能否回暖,要看美國就業能夠緩解到什么程度。西歐可能比美國恢復得要慢些。
問:在這樣的國際大背景下,您對當下中國經濟形勢的基本判斷是什么?
厲以寧:中國經濟已經觸底,開始回暖。
問:關于中國經濟復蘇的時間,人們意見存在很大分歧。有人認為中國經濟會在全球率先復蘇;也有人認為,參照以往歷史數據的規律,中國經濟通常是在美國經濟復蘇半年后才真正復蘇。您怎樣看這個問題?
厲以寧:情況變了。現在,中國經濟的復蘇不一定要等美國復蘇。
美國經濟復蘇對中國出口好轉當然有利,但也要考慮到,美國現在也在變化,消費心理、消費模式、消費習慣都會改變。他們會不會繼續購買那么多消費品,美國人的儲蓄會否增加?對中國出口來講,與過去出口同樣的東西,可能以后就沒有那么大市場了,除非你的產品更新換代很快。
同時,假定中國內需不擴大,完全靠出口,那中國尾隨美國之后復蘇倒是有可能,但現實是,中國情況在變。
問:大家常常會提到的,是關于今年GDP保八的問題。您覺得今年GDP保八前景如何?能否真正實現這個目標?
厲以寧:我判斷,今年GDP達到8%上下是可以的。但目前看經濟恢復的基礎還不穩固。
這種不穩固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整個經濟轉型還沒有真正實現。只有經濟轉型后的復蘇才是真正的復蘇,只有自主創新基礎上的復蘇才是持續的、穩定的復蘇。
第二,中國經濟要持久發展的話,必須要擴大消費。出口可以穩住不會繼續下降,但消費不是很快就能夠起來的。即便民眾收入提高,民生問題得以改善,但社會公眾仍然會處于觀望階段,消費不會很快增長。
第三,就業問題始終是重要的。比如回鄉農民工就業問題,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達到就業年齡的城鎮人口就業問題,都需要逐步解決。不能因為就業問題讓百姓信心有影響。
要擴大消費,就業問題一定要妥善解決,因為就業是影響人們消費的最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