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芳的軍令狀
2009-8-4 14:5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王亞彬 實習記者燕磊
商場如戰場,簽責任書即立軍令狀。
在金融危機造成的蕭瑟寒冬中,中國國有企業正展開一場中國式的救贖,按國資委要求紛紛立下責任狀,確保全年目標的完成。
“全年實現25億利潤目標。”這是河北省龍頭國企當家人——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王義芳近日與河北省政府國資委簽署的責任狀。
這份責任狀引起業內高度關注。其中提到的利潤目標比去年減少了一半,即便如此,留給王義芳的仍是十分嚴峻的現實:上半年河北鋼鐵集團僅實現4.72億元的利潤,這意味著距目標還有20多個億的差距。
立軍令狀,貴在自我加壓,不留后路。那么,王義芳的壓力有多大?而底氣又來自哪里?
壓 力
“鋼價下跌將近一半,一些品種訂單為零,千萬噸高價位礦石囤聚港口,子公司先后出現虧損甚至面臨生死存亡的挑戰。”回憶去年底的光景,河北鋼鐵集團的一些職工仍然心有余悸。
從4月中下旬起,鋼價開始反彈,6月中下旬加速上漲,整個第二季度超過2/3的時間受益于鋼價的上漲,整個上半年實現利潤4.72億元,才使得悲觀預期有所改變。
然而,我們以唐鋼為例深入考察其盈利背后的推動因素,卻不難發現:素有低附加值產品之稱的長材,貢獻了唐鋼股份公司上半年絕大部分利潤。如河北鋼鐵集團內部人士所說, “上半年,長材利潤最大限度地彌補了被稱為高附加值產品的板材前幾個月的虧損”。
對于大力強化產品結構優化的中國鋼鐵產業而言,唐鋼的境遇正成為整個行業的縮影:經濟危機下板材需求不振而四萬億投資的拉動,建筑用鋼成為大戶。這似乎給一直高呼結構調整的中國鋼鐵業潑了一盆冷水。
不過, “板材賣不過長材的 ‘逆淘汰’鬧劇總有收場的時候。”一位業內人士意味深長的講到,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品結構仍是鋼鐵行業振興規劃為之努力的方向。
銷售情況的轉變從側面證明了這一發展規律。記者從河北鋼鐵集團內部人士處了解到,自6月起,唐鋼股份的板材產品 “已開始轉向盈利。”
該人士講到,目前,面對需求形勢的轉變,過高的長材比重又似乎成了累贅,結構調整的重任又再次 “浮出水面”。
一面是白紙黑字的軍令狀,一面是附加值偏低的產品結構。經濟形勢低迷時高附加值產品沒有市場需求,而 “風向偏轉”時原有的長材產品又可能制約產品升級的步伐。這給王義芳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王義芳7月23日在集團月度工作例會上坦言: “下半年我們任務十分艱巨。”
底 氣
在王義芳看來,危機帶來挑戰的同時,也是深化整合的一個機遇。如何充分發揮整合優勢、協同效應?成為集團應對市場風浪的關鍵。
王義芳在集團月度工作例會上指出,要進一步發揮集團整合優勢,謀求集團在國際國內市場上更大的話語權。事實上,目前河北鋼鐵集團將華北市場定位為 “主打市場”,以40%市場占有率擁有 “相當大話語權”的市場份額。話語權的提升提高了集團對大宗原燃料采購的談判力,加上整合后財務費用、管理費用的大幅降低,去年年底即降低成本10億元。
而之前低端產品的暫時得勢,并沒有讓河北鋼鐵集團迷失,發展高附加值的產品仍是河北鋼鐵集團未來的發展方向。
7月6日,王義芳在集團干部輪訓班強調:必須增強內勁,按鋼鐵產業調整振興方向,加快淘汰落后,加快結構調整。
事實上,組建之日起,河北鋼鐵集團即明確提出,推進四個轉變,建設三大基地,其中就包括推進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轉變,由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轉變,建成全國最大、最具競爭力的精品板材基地。
“今年上半年幾條精品生產線已經在市場上闖出了名堂,高強度鍍鋅板、家電板、電工鋼等高附加值產品已獲得了市場認可。”邯鋼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吝章國介紹,邯鋼公司開發出13個系列新產品,增創效益近3000萬元;舞鋼公司開發的12個新品種填補了國內空白。
為了能更好地抓住國家重點項目用鋼市場,河北鋼鐵集團充分利用整合后的技術研發優勢,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用新產品鎖定重點工程的需求。
從河北鋼鐵集團銷售總公司半年統計表上可看到:河北鋼鐵集團一個個大項目先后中標,一批批訂單接踵而至,中標京滬高鐵項目51.6萬噸,中標京石客運項目13.3萬噸,供應海南東環項目4萬噸……據了解,今年上半年,河北鋼鐵集團在60多個國家重點工程項目中中標,共簽訂100多萬噸的用鋼合同,合同總額達40多億元。
整合效應和產品結構升級無疑給了王義芳十足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