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流通商的現實境遇
2009-8-4 14:5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核心提示
●調整和轉變,是鋼貿行業應該面對和思考的
問題。行業發展到今天,雖然它的地位還不是很高,但作用顯而易見,是不可替代的。
●市場的風雨在不斷沖擊和洗禮著鋼貿行業,
新的市場需要我們不斷調整發展模式,提升整個行業的運營水平和效率。
●目前的鋼材流通企業缺少對現代物流技
術、設備等新技術手段的運用,在信息技術發展尤其欠缺。存在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企業還沒有得到鋼材生產企業的充分信任。
●定價機制以供應商為主導,鋼鐵生產企業
在定價方面處于主導地位,而鋼貿商和眾多的中小用戶缺少話語權。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中國經濟的迅猛崛起,鋼材市場的飛速發展造就了一批以此為職業的鋼材貿易商,而這其中80%都是民營企業。
尤其是九十年代末至今,鋼材流通企業的規模實力日益增強,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一支非常重要的生力軍。
行業發展到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矛盾和問題出現,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那么,目前困擾著鋼鐵流通行業和貿易商的主要問題有哪些呢?
1
企業創新不足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王國華認為目前鋼貿商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是資金流問題。鋼鐵貿易企業的運營需要強大資金流的保證,比如10萬噸的鋼材流通需要幾個億的流通資金,這種情況對于比較分散和規模較小的企業來說很難實現。
二是流通環節問題。鋼鐵產業鏈的關系松散,基本上還停留在傳統的鋼鐵貿易上,靠價差來盈利,缺乏深層次的客戶服務,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鋼鐵供需鏈。
三是鋼鐵貿易企業數量太多。目前的規模普遍偏小,整個行業顯得比較散亂,沒有搭建起大的平臺,沒有形成很好的聯盟。
四是某些流通商采取一些非常的經營手段,行業內無序競爭的情況比較嚴重,行業自律性差。
五是鋼鐵貿易企業普遍缺乏創新。缺少對現代物流技術、設備等新技術手段的運用,在信息技術發展尤其欠缺。存在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目前的鋼材流通企業還沒有得到鋼材生產企業的充分信任。
2
生存空間受到擠壓
業內專家曾勇華先生從宏觀的角度,對目前我國鋼材流通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一是鋼鐵流通行業平均利潤率下降,成本壓力增大。銷售收入增長,而銷售利潤卻下降,這標志著導致行業非理性高漲時代的結束。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今年上游廠商的規模擴張,另一方面由于前幾年鋼貿的高利潤吸引了大批中小貿易商進軍鋼貿行業,導致今天競爭的日趨激烈,必然會導致企業盈利空間的縮小。
二是鋼鐵生產企業的縱向整合對鋼材流通企業形成巨大的壓力。鋼貿企業在整個產業價值鏈中,主要提供流通環節的增值服務。從鋼廠生產出產品到終端用戶的使用,這其中所有的環節都是鋼貿行業的盈利空間。但是鋼貿企業主要的運營模式還是幫助鋼廠分銷和賺取客戶與資源之間的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進銷差價為主,整個流通體系的效率不足,所以鋼廠有自建分銷體系的動機。實際上大鋼廠大都已經組建自己的銷售隊伍乃至物流配送體系,大都有向下延伸的架勢,而且一旦有所動作都是鋼貿行業難以匹敵的。因而,從總體上說,現有業內企業的競爭空間在縮水。
三是鋼鐵生產企業的橫向整合也壓縮了中小鋼貿企業的生存空間。伴隨著行業的發展,鋼鐵生產企業的集中度勢必將會提高,大生產以大流通為基礎,必然呼喚大流通體系的誕生。流通格局的變化會使中小鋼貿企業的生存空間被壓縮。
四是外資企業的進入將搶占鋼材流通企業的市場。伴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現狀,大量外資企業將進入鋼鐵流通市場,目前進入的主要是日韓的企業,下一步將是歐美的企業進入。這勢必會使這種流通體系的組織結構包括業態、經營方式等產生很大的變化,市場競爭形勢更趨激烈。
3
經營模式單一
還有業內專家和貿易商認為:從鋼材物流渠道管理上看:我國傳統的鋼材貿易表現為鋼鐵貿易企業、貿易商、零售商多種主體分散經營,各自為戰。鋼材產品從生產到終端用戶的流通渠道過于冗長、分級不清,交易成本高,市場價格控制能力削弱。
從廠商對銷售管理上看,鋼鐵企業主要有代理鋼貿商和協議鋼貿商兩種,戰略分銷商比例較低,終端用戶少,管理方式松散,對用戶的忠誠度差等情況明顯。這種現狀,一方面造成中間商的行為對市場影響較大,也加劇了鋼材市場的價格競爭,另一方面造成了渠道控制力低下。
從鋼材貿易商經營上看:一是鋼材貿易商的文化素質、現代營銷水平和能力不高。目前大多數鋼貿商的銷售主要采取 “異地易貨貿易”方式或是 “提籃子、搬磚頭”式的傳統經營方式,交易行為的隨意性較大,缺乏對用戶需求的系統分析和分類服務,資源 (產品和資金)經營粗放,造成交易成本較高。二是經營規模小,經營分散,流通的集中度低,專業化經營不夠。據調查,全國各類鋼材貿易商年銷售量能力在1000萬噸的企業少見,在500萬噸的只有3~4家,而絕大多數企業的鋼材銷售量都在10萬噸以下。由于經營規模小,沒有能力健全和管理經銷網絡,其經營模式是傳統的運作方式,有的能開展倉儲物流業務、但專業化水平較低。這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現代物流營銷模式的發展,嚴重削弱了鋼鐵流通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從鋼材加工物流情況看:這幾年我國一些生產資料流通企業開始由單純的貿易企業向加工配送、物流配送的方向發展,但其占流通總量低,使我國鋼材的成材率和使用效率較低,鋼材本身的附加值沒有得到提升。
4
定價避險機制缺乏
有鋼貿商認為,我國鋼鐵流通行業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定價機制是以供應商為主導,鋼鐵生產企業在定價方面處于主導地位,而鋼貿商和眾多的中小用戶缺少話語權。二是缺乏避險機制,整個流通體系經常處于高風險狀態。鋼材價格的大起大落使整個流通行業處在高風險狀態,而這種狀態不是單個企業能夠抵御和化解的。三是商流與物流分離,迫使社會流通成本居高不下。近幾年,我國鋼材市場價格有較大的提高,生產成本和物流成本的提高被掩蓋了。以中小企業為主的鋼鐵貿易企業對商流和物流的問題考慮較少,往往被動地接受流通成本的增長并轉移給最終消費者。
由此可見,目前我國鋼材流通行業存在的問題確實很多,鋼貿商的生存和發展的壓力也確實比較大,但這種情況對于一個正在成長的行業來說是正常的。所以,鋼貿商對待這些問題要做到敢于正視,積極應對,增強自身的自主權,提高自身的抗擊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