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自然災害那么簡單
2009-8-4 14:4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王若懿
1473次列車在廣西脫軌了。又是一起列車事故。鐵道部表示,事故系連日持續強降雨山體崩塌掩埋線路所致。今夏多雨,我國不少地區受到強降雨的侵襲,給交通運輸工作帶來極大不便。此次1473次列車脫軌便受害于此。不過,把事故原因完全歸咎于自然災害的說法很值得推敲。與其說是大雨造成的意外事故,不如說是鐵路部門責任意識不夠強,預警工作沒有做到位。
按照常規,暑運期間,對運輸安全威脅最大的是脹軌和洪澇災害,鐵路部門最重要的任務便是加強這方面的預警工作,以風雨為令,及時發布預報預警,提前進行部署,防患于未然。但從此次事故來看,鐵路部門很顯然做得并不夠,如果能及時預警防范,或許會避免此次事故的發生。
從去年傷亡慘重的膠濟鐵路事故,到一個月前的郴州鐵路事故,再到此次的廣西境內鐵路脫軌事件,一次次血的教訓讓人不能不質疑:鐵老大怎么了?仔細探尋,不難發現,事故頻發的原因,都與鐵路部門責任意識太差脫不開干系。拿此次1473次列車脫軌的事故來說,事件的起因雖屬自然災害,但由于鐵路部門預警工作的不到位,令這起自然災害升級擴大,直接威脅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如果相關鐵路部門能提前檢查路況,提前做好防澇準備,也許無辜生命便不會輕易喪生。
由此,我們深刻認識到 “預防”在鐵路運行中的重要性。做好預防工作,是鐵路安全運行的前提和基礎。而預防的本質就是不斷地查找問題、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把安全隱患和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解決在事故發生之前。鐵路的安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其運行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會釀成大禍。因此,做好鐵路預防工作,每一個鐵路人都要具備高度預警意識,以保障民生安全為己任,提前預想問題出現的可能性,防范影響安全的所有因素,從而有效杜絕問題的發生。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我國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鐵路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因此,鐵路部門更應該樹立高度的責任感,把預警當作重要工作來抓,而不是在事故發生后,以相關領導背處分或干脆找個借口來回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