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中國經濟回暖但轉型任重道遠

2009-8-3 0:4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即將迎來60歲生日的新中國,已從成立之初GDP僅為408億元的弱國躍升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在完成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之后,中國經濟正通過實現再次轉型以實現新一輪增長。 
  在世界經濟持續下滑、外部需求繼續萎縮的情況下,國家統計局新近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7.1%。基于對各項經濟數據和經濟現象的分析,中國經濟正“企穩回升”成為廣泛共識。
  但中國各界似乎并未因此而感到輕松,原因是經濟轉型的任務“十分艱巨”。如何實現從以出口拉動為主向以內需拉動為主的轉變、如何調整產業結構和壓縮過剩產能等,都是擺放在決策層案頭的“重頭文件”。
  新中國成立后的首個30年中,完成了工業和國民經濟體系的建立,其后的30年間通過改革開放,包括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而實現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外資的大量涌入、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進以及國際貿易的快速增長,讓中國成為全球最富活力的經濟體之一。
  “在計劃經濟條件下,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是供給不足。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政府提出以市場取向的改革校正供給不足的‘賣方市場’,使經濟逐漸轉變為略微供大于求。”中國社科院特邀顧問、著名經濟學家劉國光說:“出口導向加劇了潛在的生產過剩傾向。”
  多年以來,中國實行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GDP對外貿的依存度一度達到70%,對出口的依存度達到近40%。這一經濟發展模式曾為中國在本世紀初帶來了連續5年高達兩位數的GDP增速。然而,中國對外貿的過度依賴相應帶來了經濟增長結構失衡和產能過剩等問題。農村消費的相對疲軟,以及投資結構的單一化使中國經濟發展缺乏內在動力。
  去年全球金融危機襲來時,中國經濟受到了較嚴重的沖擊。GDP增速從2007年的13%,下降為去年的9%。到去年第四季度,僅為6.8%。今年第一季度只有6.1%。
  專家指出,迅速下滑的外貿形勢對這一結果的產生發揮了“關鍵作用”。“由于中國內需不足,多余的生產能力需要出口,當外部需求受金融危機影響而萎縮,而內需又無法補上,中國經濟不可避免地要出現下滑。”劉國光說。
  今年上半年,出口頹勢依然未改,并出現了多年來罕見跌幅,同比下降21.8%。中國的官員和經濟學家認識到,盡管經濟危機終將結束,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將難以為繼,經濟轉型勢在必行。
  “這次危機過后,外需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到從前,全球消費需求的下降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是長期的。”中國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所所長張燕生說。
  面對持續疲軟的外部環境,中國政府把目光投向了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的另外兩個——投資和消費,試圖增加這兩者在整體結構中的比重來獲得國家經濟更為健康、持久的發展。
  為此,中國政府去年11月宣布了四萬億政府刺激計劃,通過對大型基礎建設項目的投資拉動全國經濟增長并促進就業。同時,政府出臺了“家電下鄉”“汽車下鄉”以及鼓勵汽車和家電以舊換新、汽車購置稅優惠、加快農村物流網絡建設等多項政策措施,有效刺激了居民消費。
  中國政府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15.0%,創下1986年以來的消費最高增速。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3.4%,拉動GDP增長3.8個百分點。
  投資繼續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87.6%,拉動GDP增長6.2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則為負41%,下拉GDP增長負2.9個百分點。
  經濟轉型必然導致產業結構調整。從整體經濟生產情況來看,現階段拉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依然是投資,而投資又主要集中在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為此,專家指出,如何拉動民間投資并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防止產能過剩,仍將是中國政府面臨的一大難題。
  “保增長之后要考慮拉動民間投資,否則中國經濟增長將遭遇瓶頸。”左小蕾強調,保持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和穩定性“至關重要”。
  進一步擴大內需和刺激消費并不容易。近年來,過度追求市場化的發展速度和鼓勵私人投資逐利,使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基尼系數從改革開放初的0.28上升到近年的0.47,超過國際警戒線。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作為消費主力的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
  “消費包含多個環節,實現對經濟的拉動需要一個過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師左小蕾說,“中國政府應通過收入分配改革、穩定經濟信心等措施來保障中長期消費。”
  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司長張東生也認為,只有調整國民收入結構,才能保證消費的平穩增長。“中國的消費市場和消費潛力非常廣闊。但居民收入水平偏低造成了消費率偏低。”
  中央財經大學校長王廣謙認為,居民的高儲蓄為擴大投資創造了條件。他建議,中國下一步的投資重點可放在中小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醫療、教育等尚未出現產能過剩的領域以及社會保障等方面。
  經濟轉型并不意味著放棄出口。中國政府在千方百計擴大內需的同時,還要求“穩定外需”。據商務部測算,中國經濟對內需和外需的依賴程度相當,兩者的規模大致都在10萬億元人民幣。僅靠擴大內需難以彌補外需萎縮造成的缺口。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