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實施零關稅將給鞋企出口帶來新的機遇
2009-8-29 14:3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明年1月1日起,我國將對進口東盟的7000種產品實行零關稅,東盟方面也將作類似安排,這將為我省的機電產品、農產品、建材、鞋服等行業對接東盟市場帶來新的機遇。據有關人士介紹,我省與東盟在貿易領域存在互補和差異性,雙方未來合作空間將多于競爭關系。
建材:東盟年進口需求 超百億美元
在出口東盟市場方面,據業內人士稱,目前,東盟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用住宅建設出現新一輪熱潮,而且其建材產品大多數依賴進口,每年建材的進口需求額已經超過了100億美元。
“未來幾年時間里,東盟地區在基礎設施的恢復、酒店業的興建和民用房屋的重建方面將創下罕見的規模。緬甸去年遭遇熱帶風暴的襲擊,需10億美元災后重建資金,另外已開工投建部分線路的泛亞鐵路目前也開始籌資,該項目因資金缺乏和連接區域內各主要城市的相關技術問題,進展一直受阻,這不僅為泉州民營資本創造了投資機會,同樣也為建材供應商帶來巨大的商機。”該人士說。
據介紹,這條鐵路將連通中國昆明,并經過泰國到達新加坡,通過建造或升級550公里的“缺失環節”,使全長7000公里的鐵路環線能夠連接中國及東盟7個成員國。據當地的媒體報道稱,泛亞鐵路整個環線預計造價至少100億美元。
機電:東盟已成中間產品來源地
實行零關稅后,我國從東盟進口產品也迎來廣闊商機。記者日前從省外經貿廳公布的相關資料上了解到,在機電方面,東盟已成為福建主要的機電中間產品的來源地。
據福建省外經貿廳的有關人士介紹,上個世紀80年代,東亞國際分工體系主要是雁行模式,即以日本為領頭雁,“亞洲四小龍”為雁身,東盟及中國沿海為雁尾,并形成相對應的“技術密集與高附加值產業——資本技術密集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垂直產業分工體系。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沿海地區產業和市場地位的全面提升,通過吸納來自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方的產業轉移及國際跨國公司的投資,在原來垂直產業間分工的基礎上,福建與東盟進一步形成了以產品差異化分工、企業內的生產工序分工和零部件專業化分工等為特點的全球化水平型的產業內分工,并且帶動了產業內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的貿易規模逐漸擴大。
據介紹,由于這種產業內分工,我省從東盟進口的機電產品已從2002年的9.04億美元上升到了2007年的14.03億美元,其中90%以上為外資企業以加工貿易和保稅區倉儲形式進口的電子元器件,僅戴爾(中國)、戴爾(廈門)、伯靈頓物流、嘉里大通、葉水福物流等五家戴爾生產物料配套廠家的進口額,就占了福建從東盟機電產品總進口額的64%。5年來,福建從東盟進口的電子元器件數量大幅增長,雖然2004年以來國際市場電子元器件價格持續走低,機電產品占從東盟進口的比重下滑了20個百分點,但仍達到了47.61%。
與此同時,機電產品也一直是福建省出口東盟的最大宗商品,其中外資企業占對東盟機電產品出口的55%,如捷聯電子的液晶監視器、冠捷電子的CRT監視器、友達廣電的液晶顯示板、廈門建松電器的電動機,另外,一般貿易項下的金龍客車、車輛零配件、船舶、鋼鐵制品等也是福建出口東盟增長比較快的機電產品。
鞋服:可進行轉口貿易
記者隨后還了解到,在紡織面料方面,目前,我省與東盟之間呈現的主要是一種規避貿易壁壘的區域性合作關系,企業利用關稅優惠,將線紗、布料、鞋材等中間產品出口到東盟,再加工成鞋服成品后在當地銷售,或使用東盟的配額出口到歐美地區。
談到這種合作關系時,晉江市德鑫時裝發展有限公司國際貿易部有關負責人稱,國際金融危機使得歐美市場大受打擊,在此形勢下,歐美市場貿易壁壘日益高筑,中國制造要進入該市場,相對來講就顯得困難,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則為中國制造提供了一個新的潛力市場。如果在規模效益下,零關稅必然會帶來出口商或者進口商的低成本,因此企業可將該效應應用于東盟報價上,有益于提高成交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