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向“東亞共同體”邁進

2009-8-29 14:2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第八次中國—東盟經貿部長(10+1)會議8月15日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與東盟10國經貿部長共同簽署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投資協議》。
    此前,中國與東盟分別于2004年和2007年簽署《貨物貿易協議》與《服務貿易協議》。而本次《投資協議》的簽署,標志著擁有19億人口和6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的“中國—東盟自貿區”將成為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
事實上,這一協議的簽署真可謂水到渠成。近年來,中國與東盟相互投資不斷擴大。截至2008年年底,東盟對華實際投資520億美元,占中國吸引外資的6%。同時,中國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對東盟的投資也出現快速增長態勢。2008年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達21.8億美元,同比增長一倍多。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把東盟國家作為主要投資目的地。而2008年夏天開始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則成為一個重要的催化劑。它使中國和東盟雙方都意識到,過去那種過度依賴美國、歐盟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外向型經濟模式必須面臨重大調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和日益增長的對外需求,則適逢其時地填補了美歐需求急劇萎縮留下的空間,成為區域經濟繼續維持目前這樣的良好增長態勢的發動機。
    反思改革開放之初及其前半段,來自港澳及東南亞的資金、技術一直是中國吸引外來投資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沒有這樣一個擁有眾多華人并在過去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東南亞,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最初的經濟騰飛就是不可能的。不過,改革開放30年過去以后,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未來這種雙向互動將越來越傾向于以中國為中心和大本營向東南亞地區輻射。如果說二三十年前是東南亞的經濟帶動了中國的改革開放的話,現在是他們從中國的經濟騰飛中收獲成果的時候了。
    從另一方面看,整個東亞區域一體化對中國本身也是有莫大好處的。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很快就要晉升為第二大),中國近年來飽受不平等的世界金融、貿易、投資體系之苦。在本輪金融海嘯中,中國利益受到的被動損害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未來中國迫切需要參與塑造一個真正公正合理的世界經濟體系,而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就是第一步。我相信,人們寄予厚望的所謂人民幣國際化甚至有朝一日成為國際主要儲備貨幣,也只有在這一自貿區內真正立足以后才有可能。
    許多有識之士指出,21世紀是太平洋的時代,但若真要使之夢想成真,一個類似與歐盟那樣的“東亞經濟貿易共同體”恐怕是前提之一。而當下正日趨完善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是邁向它的第一步,今后隨著10+3體系的全面建立,它將走向更寬廣的明天。
    我一直堅定地認為,以中國這樣的體量,中國的對外關系問題,無論是經貿、外交、軍事等各領域,歸根結底取決于中國內部。假如我們能夠通過合理的制度變革,建成完備的市場經濟和民主憲政,那么,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共同體”將會不可阻擋地崛起。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