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戰略層面制定浙江發展新規劃
2009-8-29 1:0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當前,為抓住世界經濟危機蘊藏的戰略機遇,國家制定了新一輪的區域發展戰略規劃。以天津濱海新區建設帶動京津冀經濟圈發展,以長三角經濟圈、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推動東部沿海區域發展,以珠三角經濟圈、北部灣經濟區建設引領南部沿海區域發展,以成渝經濟區、天水—關中經濟區建設輻射中西部區域發展,形成中國開放型經濟區域發展的新格局。在這一區域發展新格局中,東部沿海地區無疑是最重要的增長極,僅在2009年4月至6月間,國務院就連續制定了多項推動東部沿海區域發展的政策,勾勒出我國東部沿海區域發展戰略藍圖。
浙江是東部沿海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三角經濟圈的核心區域,在中國沿海發展戰略中有著無可置疑的重要性。但在國家新一輪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中,浙江未能占得先機,這對浙江現有發展規劃提出了挑戰。
那么,浙江要拿出什么樣的區域規劃才能納入國家戰略層面呢?
從國家戰略層面制定
浙江區域發展新規劃
浙江省擁有豐富的海岸線資源、較多的深水良港以及灘涂資源,具備發展現代臨海型經濟的優越條件。同時,憑借杭州、寧波等中心城市的軟實力與雄厚的民營資本實力,浙江也具備建設區域金融服務中心的顯著優勢。當前國家新一輪區域發展戰略部署已啟動,浙江要借勢發揮無可替代的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臨海型經濟,拓展經濟發展空間。
應對國家新一輪沿海區域規劃部署帶來的挑戰,浙江省應提出能夠引起中央充分重視并納入國家戰略層面的整體規劃。規劃應從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全面關注對外開放、產業結構調整、可持續發展等經濟社會問題;從經濟社會發展的中長期問題出發,切實把握世界經濟格局調整與重構帶來的戰略機遇;從浙江、區域和國家發展的戰略層面出發,充分發揮浙江的“內聯外延”作用,積極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新布局。因此,浙江省制定的整體性規劃應該是立足自身、融入區域、服務全國、放眼世界的開放型經濟整體發展戰略。
立足自身,充分利用浙江自然、市場、產業等優勢。浙江省的自然條件、產業基礎與市場優勢是制定整體規劃的前提條件。我省擁有豐富的海岸線資源、較多的深水良港以及灘涂資源,具備發展現代臨海型經濟的優越條件;義烏、溫州、紹興等地發達的商品專業市場是浙江經濟的一大特色優勢;紡織服裝、鞋帽、機電等傳統優勢產業塊狀經濟特征明顯,具有初級產業集群優勢;民營經濟活躍,民營資本實力雄厚,企業家資源豐富,市場經濟發展比較成熟。這些優勢構成了浙江經濟整體競爭力的根本來源,因此,在未來浙江整體戰略規劃中,應充分發揮這些優勢,不斷提升浙江省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
融入區域,促進長三角與東部沿海地區的進一步發展。尋求自身區域發展定位、融入區域發展格局是浙江省整體戰略規劃的重要目標。作為長三角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浙江應該充分發揮長三角南翼增長極的作用,積極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以寧波、舟山港接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打造服務于上海航運目的港的國際航運中轉中心;協調三大產業帶與江蘇沿海產業帶的發展,實現功能交錯、互補共贏的“泛長三角”產業帶發展。另一方面,浙江作為長三角地區與海西經濟區的重要接合部,應該充分發揮其樞紐功能,立足長三角,強化與海西經濟區的聯系與合作,擴大長三角與臺海兩岸經濟發展的輻射范圍,使東部沿海地區形成聯系緊密、互利共生的發展格局。
服務全國,助推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發揮沿海區域內聯外引功能、帶動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是浙江省整體戰略規劃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必要條件。國家新一輪區域發展規劃對沿海地區實行了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產業重新布局,賦予了沿海地區大力發展現代臨海型產業的新使命。浙江省應該利用沿海產業新布局的契機,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現有傳統優勢產業的過剩產能。同時,加強鐵路、河海聯運等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與中西部地區在資源要素、產業鏈上下游等聯系,擴大沿海開放區域對內陸的輻射聯動作用。在實現浙江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的同時,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放眼世界,構建對外開放新平臺。世界經濟格局的調整和帶來的戰略機遇,是浙江省制定整體戰略規劃的外部環境;加快構筑對外開放新格局,則是浙江省融入國家新一輪戰略部署的重要依托。作為對外開放的重點地區,浙江應該充分把握“后危機時代”帶來的戰略機遇,擴大對外開放領域,拓展對外開放空間,加快開放型經濟的轉型升級,融入東部沿海地區的對外開放大格局,成為國家對外開放布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綜上所述,制定立足自身、融入區域、服務全國、放眼世界的整體戰略規劃將是未來浙江尋求自身發展定位、融入國家戰略體系的重要舉措。浙江省應該加緊研究自身發展思路,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爭取盡快納入國家戰略層面。
以中心城市對外開放
新區建設為重要抓手
立足于浙江省土地資源緊缺、發展空間不足的現實狀況,拓展自身發展空間將是浙江未來整體發展戰略規劃的重要內容。杭州、寧波、溫州三大中心城市對外開放新區將是浙江省開拓空間資源、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現代臨海型經濟、打造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實現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和發展的軸心與重要平臺。
所謂中心城市對外開放新區是指通過整合現有各類功能區、開發潛在土地資源等途徑,創造新的空間資源,優化現有空間布局,建設“布局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功能集成”的綜合型功能區,從而形成浙江省對外開放的突破口和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平臺。
杭州大江東新城主要依托蕭山機場的空港優勢,整合錢塘江東岸的現有行政區劃,推進大江東地區實現一體化。統籌規劃建設大江東新城是杭州市發揮長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加快融入東部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的重大戰略決策。
寧波大北侖新區應涵蓋北侖新區、鎮海、梅山保稅港區等區域。大北侖新區的建設重在對現有各種類型的經濟開發區實行統籌規劃與集中管理,構建對外開放的統一平臺,為提升對外開放水平與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拓展空間。目前,北侖新區主要包含了寧波北侖行政區和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榭島開發區、寧波保稅區、寧波出口加工區等國家級開發區,形成了依托深水良港,以現代物流業、臨港大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產業基地,是寧波乃至浙江省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基于更為長遠的對外開放與區域經濟發展目標,應提出建設大北侖新區的戰略規劃,進一步實施要素資源整合,加強區港聯動,加快推進港航強省建設,將目前正在建設的梅山保稅港區納入新區統一規劃與管理,協調保稅區、出口加工區與保稅港區等特色監管區的功能,避免這些發展平臺之間的重復建設與惡性競爭,將大北侖新區建設成為全國功能區整合提升的重點示范區。
基于溫州土地資源不足、但海洋資源豐富的資源分布狀況,溫州新區的建設應合理開發充分利用現有的空間資源,對甌江口半島工程進行灘涂圍墾。甌江口新區應以利用海洋資源為重點發展現代臨海型經濟,促進溫州發展從濱江時代向濱海時代過渡,再造“海上溫州”,建設溫州對外開放的新前沿以及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作為溫州港的對外主要門戶,尤其是對臺貿易的主要門戶,以及港航經濟發展的核心區,甌江口新區將能夠憑借良好的岸線資源以及港口條件,培育港口物流、出口加工等外向型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創造條件建設保稅物流園區和發展對臺經貿合作,接軌長三角,融入海西岸,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的重要開放區。
中心城市對外開放新區的建設,不僅與中心城市和浙江省的開放型經濟發展密切相關,還是浙江省融入東部沿海對外開放大格局與全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的重要依托。
中心城市的對外開放新區建設還是浙江擺脫土地資源約束、為開放型經濟創造進一步發展空間的關鍵舉措,是浙江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平臺,是浙江優化開放型經濟空間布局、實現“軸幅式”區域聯動發展的重要途徑,更是浙江省創新開放型經濟管理模式的現實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