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60年連云港交通事業成就令人矚目
2009-8-25 23:2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建國60年,我市交通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交通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支撐和保障。據了解,解放前,我市勉強被稱為公路的山路和土路僅200公里。而目前,全市境內公路總里程達9988公里。變化不僅在數字上,更在質量上。
解放前,全市只有墟溝至連云港7公里山路,其余也只有200公里原始狀態的土路。而今天,我市已擁600公里國省干線搭起的交通主骨架。1988年,我市首條一級公路310國道新墟段建成通車。
隨后,我市全面實施了國、省道網化工程,對境內8條國省道進行改造。“十一五”以來,加快了“五縱五橫”的快速干線公路網絡的建設。此外,高速公路實現了從無到有,成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元素。目前,我市已經建成連淮、連徐、汾灌、連鹽高速公路,全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288公里,我市高速公路密度、質量和效益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明年連臨高速建成通車后,我市高速公路網現代化藍圖將全部繪就。
60年來,隨著農村交通設施建設的推進,潛藏在農村的生產力得到極大的釋放。解放初期,我市農村根本不通公路,農民出行非常不便。2003年以來,我市把加快農村公路建設作為繁榮農村、發展農業、致富農民的重要舉措,累計投資37.5億元,建成農村公路7700公里,全市所有鄉鎮和1448個行政村全部通上水泥路或柏油路。同時,全市符合通車條件的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達100%,還完成了65道鄉鎮渡口標準化改造。如今,在港城農村“市場在地頭,車輛到田間”的景象已十分普遍,“一村一品”的農村特色經濟模式已成氣候。
此外,內河水運建起千里水上經濟走廊。解放前,我市內河航道基本上都為自然航道,灣多狹窄,淤淺堵塞,通航里程只有32公里。如今,連云港市內河水運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全市境內現有定級航道84條,航道總里程達1138公里,已基本形成以鹽河為主通道,通過灌河、淮河等河流至京杭大運河、長江等重要水系的航道體系,成為連云港綜合運輸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60年來,港城的客運業和城市公交也在同步發展。解放初期,全市公路年客運量只有0.1萬人,年客運周轉量只有3.4萬人公里,公交車輛為零。而今天,已開通省、市和縣際線路416條,通村線路110條。運營公交線路已達41條,公交總里程185公里,年運送乘客一億多人次,城區出租汽車總量已達1611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