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農村公路整體奔“小康”
2009-8-24 19: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省內許多城市還在大建農村公路,而我市所有的縣、鄉、村公路已經全面實現等級化。”8月23日,無錫市公路部門出示的一份農村公路建設成績單讓人驚喜,在采訪中,相關負責人也是頗為自豪,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底,全市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6704.422公里,提前3年實現了交通運輸部提出的建制村“村村通公路”的目標,且全市實現所有縣道達二級、鄉道達三級、村道達四級的技術標準目標。“而從今年開始,無錫農村公路建設將全面揭開‘提等’序幕,同時以往相對薄弱的養護在新的體制下也將有跨越發展。”
【現場】 站在進入宜興竹海公園、張公洞等知名景區的張靈慕線公路上,記者幾乎不能把這與傳統印象中“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農村公路相掛鉤,達到二級標準的雙向四車道瀝青混凝土馬路平整光潔,標志標線清楚明了,道路兩邊寬度達15米的綠化帶蔥郁青翠,讓人未進景區而先觀其景。
據介紹,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無錫農村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始終保持著高投入、大發展的良好態勢,1986年至1987年,無錫縣和江陰市就先后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無錫縣還成為當時全省第一個村村通公路的縣;1991年至1995年,全市也在省內領先實現農村公路黑色化標準;特別是從2003年至2008年,作為省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之一的農村公路建設手筆更大,累計完成投資36.7億元,完成建設項目715個,建成農村公路1667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農村公路建設的同時,也在同步實現品質化和等級化,縣鄉村道改造過程中,大部分路面攤鋪使用高等級瀝青,提高路面平整度和行車舒適性,沿線不僅綠意盎然,而且標志標線漆劃安裝到位。貫穿錫山區東部南北走向的錫東大道在行政等級上僅為縣道,但依照其技術等級已是一級公路,更為“夸張”的還有陸馬公路,作為錫城首條實現高速化的縣道,其上不僅綠化宜人,全線還率先使用上了太陽能路燈。據介紹,從今年開始,除去零星的新建改造任務外,我市還將進一步提升現有農村公路的等級。
農村公路的暢通促進了我市農村客運的迅速發展,目前全市60多個鄉鎮、1000多個行政村的農村公路全部通達,繼2007年完成農公班線公交化改造后,2008年公交城鄉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兩年時間內,錫城新增等級客運站20個,候車亭300個,具備通車條件的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達到100%,通達水平位列全省前列。此外,部分農村公路的暢達還帶動了沿線農村旅游業和貨運貿易的發達,宜興張公洞、靈谷洞、慕蠡洞等景區客流量比以往多出幾十倍,而江陰葡萄、宜興竹筍、惠山水蜜桃、濱湖楊梅也都能在第一時間走進都市。
【現場】 農村道路上出現坑洼凹洞怎么辦?江陰祝塘的南環路作為我市首條農村養護管理示范路,通過路邊設置的公示牌上可以清晰地了解該路的養護主體、管養承包人、清掃保潔負責人及監督舉報電話,只要道路出現問題,居民一個電話就可以找到相應管理方。
“有建無養”是長久以來阻礙農村公路發展的一大頑疾,據相關人士介紹,以往這些道路的養護實行分級管理,當地政府的重視度、財政狀況都會對農村公路的管養程度造成影響。以前,由于沒有完善的農村公路養護體制,許多鄉村道“年齡”不大卻“病患”不少,當地居民即便發現問題,很難找到責任主體,公路坑洼凹洞常常要拖很長時間才能解決,養護質量也不盡如人意。
為了方便農村群眾出行,改善鄉鎮經濟發展環境,根據國務院《關于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的意見》,2007年市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強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實施意見》將理順管養主體作為要旨,以真正實現農村公路“有路必養、養必到位”的目標。2008年起,市、縣、鄉三級政府(交通部門)都設立了專門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辦公室,而今年,系統的養護也已全面鋪開,轄區內不僅有專人負責對道路進行日常維護,及時發現并解決坑洞等出行“病害”,而且市公路部門還會對其進行定期的考核,以此確保道路的完好、安全和暢通。
據介紹,今年6月1日正式實施的《江蘇省農村公路管理辦法》還進一步將農村公路的養護提升到了法律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