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黑車”為何屢禁不絕

2009-8-24 19:0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所謂“黑車”,是指沒有在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辦理任何相關手續、沒有領取營運牌證而以有償服務實施非法運營的車輛。這部分車輛多數已使用多年,安全性能極差,有的甚至是報廢車。打擊“黑車”,既是建立規范有序、公平競爭市場秩序的必然要求,也是對廣大守法經營者的最好保護。全省集中打擊“黑車”等非法從事出租汽車、班線客運經營專項治理活動開展以來,榆林市、縣交通、公安部門聯合作戰,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打黑”專項整治行動,共查扣“黑車”1800余輛,“黑出租”1300輛,“黑摩的”1250輛,有2名“黑車”鬧事人員被刑事拘留,9名“黑車”鬧事人員被行政拘留,沉重地打擊了非法經營的囂張氣焰。盡管在打擊“黑車”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應該說也收到了明顯的效果。然而,在一些地方,“黑車”仍然是打而不絕,每到客運高峰期或管理力度一松,馬上就又渣滓泛起,成為“頑癥”,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危害乘客安全,侵害守法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現狀: 
  取證難打擊難 風聲一過卷土重來據了解,“黑車”經營者大多是對客運市場相當了解的“老手”,早已記住了交通執法部門的車牌號和執法人員的面孔。他們在政府開展專項打擊整治時,就收斂起來,風頭過后又重操舊業,真可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打擊“黑車”面臨著諸多的難題。執法手段和范圍的限制、取證難、處罰難以及高昂的執法成本,值得探討的執法效果等等,都是對執法部門的一種考量。在“打黑”過程中,讓執法人員無奈的一個現象是舉證難。取證是否是“黑車”必須要有乘客配合,而目前許多乘坐“黑車”的市民大多不愿配合,有的甚至做偽證,因此明知是“黑車”,但因證據不足而無法打擊。許多“黑車”司機早已熟知這一行政處罰程序,所以提早與乘客講妥是朋友或親戚關系,并相互告知姓名,使取證工作無法進行。經常發生的情況是,在執法人員依法調查取證時,乘客有顧慮或不愿意配合,有的甚至幫助非法營運者提供虛假信息,不少人明知非法營運車輛有危害還要乘坐。此外,在日常檢查中也發現,有些群眾更是長期乘坐固定的非法營運車輛。這些行為,縱容了非法營運,成為其滋生和存在的溫床。 
  暴力抗法也給打擊“黑車”帶來了困難。據統計,近幾年來,榆林市交通運政執法人員遭到違法車主的阻撓執法、暴力圍攻達40多次。為逃避檢查,當執法人員對非法營運車輛進行檢查時,有的駕駛員糾集不明真相群眾阻撓、圍攻,甚至狗急跳墻、加大油門向稽查人員猛沖猛撞,極為囂張。可見,交通運政執法機構所面臨的執法環境較為嚴峻,打擊非法營運工作任重而道遠。 
  成因: 
  收費低服務周到 不少市民習慣搭乘那么,為什么“黑車”總是屢打不絕呢?黑車比合法營運車輛的經營成本低很多,所以就可以低價拉客,從經濟實惠的角度講,社會群眾選擇“黑車”的機會就多一些,往往乘車人不太注意到底是什么類型的車子,只要方便就乘坐,不太考慮安全與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的后果。由于逃交各種稅費,因而非法營運成本低,有利可圖,違法者在高額利潤和低違法成本的博弈中不惜鋌而走險,從而導致非法營運現象屢禁不止。而且“黑車”獲利途徑較為簡單,經營中所承擔的風險系數較小。大多黑車喜歡與管理人員打“擦邊球”,只要不被交通執法人員逮到,能跑一趟就是賺。另一重要的原因是受出租車和客運班線許可準入制度的限制,使得供給與需求之間產生了對接。可以說,不完善的公交和客運班線也是導致“黑車”市場滋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策: 
  疏堵結合 逐步建立長效機制“黑車”出沒的地方,大都在部分城區特別是城鄉接合部,不少市民表示,在很多地方,黑車方便、便宜,比乘出租車合算。可見,打擊黑車,需要重拳出擊,但更多地還要從源頭入手綜合治理,鏟除其滋生的土壤,不給黑車留下生存的市場空間。 
  進一步發展公共交通。認真研究出租、客運市場的供求狀況,建立科學合理的出租、客運班線運行組織和運力投放制度,合理安排城市公交運力和調整客運班線,通過增加線路、增開車輛、延長線路開行時間等方式,加強偏遠社區、大型綜合市場、公共交通不便之處的公共交通建設,減少人們出行時乘坐非法營運車輛的機會和需求,壓縮黑車的生存空間。 
  加強社會宣傳和教育,爭取群眾和合法經營者的支持。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多種媒體廣泛宣傳黑車給社會帶來的各種危害,宣傳相關的法律法規,讓廣大群眾認清“黑車”的社會危害性,從行動上自覺抵制“黑車”。同時,設立公開舉報投訴電話,發動群眾揭發舉報“黑車”,并對公眾提供的有效線索給予必要的獎勵,使“黑車”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對“黑車”的處罰金額進行分類核定。對長期從事非法營運、情節嚴重的,按現款規定上限進行處罰;對時間短、情節輕微者可根據平均每車次的營運收入為基數,以其數倍的數額進行處罰。 
  這樣,“黑車”車主有能力也愿意接受處罰,處罰結果既能執行到位,也能起到教育當事人、打擊黑車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減少黑車駕駛員與執法人員對抗、拒查、強行沖崗等暴力抗法事件的發生。 
  持久地開展交通、公安部門聯合執法。根據市場情況和這幾年來的體會,交通、公安聯合執法,可解決許多如執法難、取證難、打黑難、扣車扣證難等棘手問題。這幾年運政和公安聯合執法,市場監管效果非常明顯,對于打擊車匪路霸,凈化運輸市場,保障經濟運營秩序起到了積極作用。由于交通運政執法的對象是非法營運車輛,如果沒有公安部門參與,非法經營人員的暴力抗法行為將難以得到有效遏制。為便于工作,建議省委、省政府以此次專項治理活動為基礎,長期組建一支交通公安聯合執法隊伍,將“打黑”工作機構固定下來,對“黑車”露頭就打,達到“查處一起,震懾一片”的效果,讓其形不成氣候。 
  打擊“黑車”確非一蹴而就。因此,各地在集中力量查處、取締“黑車”、形成高壓態勢的同時,要堅持標本兼治、疏堵結合,將連續一個月或三個月的專項行動變為日常的監督檢查,從源頭入手綜合治理,不給黑車留下生存的市場空間,如果無利可圖,“黑車”自然就會銷聲匿跡。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