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財政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紀實
2009-8-21 1:3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每年夏天,河北省決策層都在北戴河召開例行的暑期會議,研究討論一項最為重要的議題。今年,如何調整產業結構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被列為重點議題,成為全省高層的關注點。
放大傳統優勢,培植新興產業
河北是個資源大省,鋼鐵業產值居全國第一,GDP排在全國第6位,并有著環京津、環渤海等區位優勢。但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弊端同樣突出,主要表現為“重重、輕輕”,即鋼鐵等重化工業占比過大,輕工業等相對薄弱。河北鋼鐵產業雖然規模較大,但品種單一、裝備技術水平低、結構不合理、效益較差等問題很突出。
不合理就要調結構。河北省委書記張云川指出,發展必須要增長,但增長不等于發展,增長加上結構調整和運行質量的提高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基于此,河北省于去年底悄然展開了一場調結構行動,不僅在今年年初推出了全省工業5年倍增計劃及8個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而且打響了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專項戰役。
其一是做優做強具有傳統優勢的鋼鐵產業。2008年,河北的鋼材、粗鋼、生鐵產量均超過1.1億噸,位居全國第一。但該省并不滿足于簡單的最大,甚至是主動“做小”,進而實現做優做強。
記者從河北省發展改革委了解到,該省將在控制總量和淘汰落后產能的基礎上,加快鋼鐵業聯合重組和技術改造升級步伐。目標是到“十二五”末,將鋼鐵產能由最高時的1.2億噸壓縮到8000萬噸左右。同時,促進鋼鐵生產能力向有深水碼頭條件的沿海轉移和向有資源優勢的地區聚集,特別是抓好唐山、邯鄲等鋼鐵大市的產業布局,搞好曹妃甸精品鋼基地等的建設。
根據河北省近日發布的《貫徹落實國家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意見》,到2011年,鋼鐵產業粗放型發展方式明顯改善,支柱產業地位得到鞏固和加強;力爭到2013年,基本構建起綜合競爭優勢明顯的現代鋼鐵產業體系,實現鋼鐵產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其二是努力將裝備制造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按照部署,我們力爭在今后5年內將裝備制造業培育成繼鋼鐵之后的第二大產業。”河北省發展改革委產業政策處的穆建新說,河北省裝備制造業入統企業達3006家,去年工業增加值837.23億元,同比增長18.8%。出口交貨值去年完成353.7億元,同比增長27.89%,升居全國第9位。起拉動作用的主要是電工電器行業,其中電池出口累計完成76.96億元,占全行業出口交貨值的比重達21.75%。
今后,河北省將借國家出臺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的契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搞好結構調整。在省產裝備推廣、項目建設用地、投融資等方面,提供更加優惠的政策和寬松的發展環境。做大做強電氣設備、交通運輸裝備、專用設備三大重點領域,一是支持以保定天威、唐山軌道客車、宣化工程機械、中鋼邢機冶金軋輥等骨干企業為核心的十大產業基地加快發展;二是圍繞鋼鐵產業鏈延伸,積極謀劃能源、鐵路、海洋工程、節能減排等裝備項目,促進裝備制造企業與鋼鐵企業的聯盟與合作;三是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推進大合作。
其三是利用獨特的環京津、環渤海區位優勢,做大做強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記者在廊坊市了解到,該市瞄準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新型農業謀項目、引項目,全面對接京津產業轉移,主動融入環渤海經濟圈。
其中,三河市西距天安(4.2,0.03,0.72%)門和首都機場(4.68,0.21,4.70%)均為30公里,南距天津125公里,東距唐山港121公里,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優勢得天獨厚。三河市副市長周春生說,市里在土地供應、融資擔保、財稅扶持等方面,給予現代服務業與高新技術產業同等的待遇,并由此引進了總投資超過52億元的弗瑪物流中心、匯福糧油現代物流和燕郊空港現代物流基地等。目前,全市三次產業比重達到了9.2∶58.2∶32.6,已經形成農業龍頭發展強勁、高新技術產業占據主導、現代服務業異軍突起的良性發展格局。
香河縣則依托京津大市場,引導農民通過發展現代農業走上致富之路。香河縣劉宋鎮王務村的櫻桃鴨養殖戶于俊長自1999年開始養鴨,后來參加了香河正大有限公司的訂單飼養,存欄量由最初的700多只增加到現在的2萬多只,養鴨棚擴至4個。“我每個棚能拿到1.3萬元的補助,其中企業給補8000元,財政給補5000元。”去年,他養了6批鴨子,按每只鴨子利潤1元錢算,總共掙了12萬多元。此外,他還買了一輛運輸車,專門送毛鴨,僅跑運輸這一項,每年還能掙到2萬多塊。
同時,其他產業在乘勢而起。河北省積極培育壯大五大煤化工企業,加快發展石化產業,優化提升醫藥、紡織等傳統優勢產業。其中,河北以政府專項資金為引導,吸引社會資金近百億元,支持了一批傳統產業技術改造項目。
把調結構作為保增長的重要內容
大刀闊斧地調結構為河北增加了發展后勁,帶來了持續的繁榮。而這背后,凝結著各級財政人的精心謀劃與實際行動。
“省委省政府把調結構作為保增長的重要內容,是頂著很大壓力的。”河北省財政廳廳長齊守印坦言,相對而言,保增長容易些,因為所有人的蛋糕都大了,這是皆大歡喜;調結構困難些,因為有些人的蛋糕大了,有些人的蛋糕小了,這會觸動部分人的利益。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齊守印說,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全國各地都在加快結構調整,提升產業水平,提高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河北不善于轉危為機,加快結構調整,危機過后就會處于不利且被動的地位。
“破解發展難題,財政必須有所作為。”齊守印表示,現在全省財政系統都在思考危機過后將怎樣面對新的挑戰。具體來講,一是支持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二是助力培植新興增長點。今年上半年,省財政用于科技、環保的支出分別達7.5億元和20.8億元,同比增長35.4%和44.9%。
“為了調結構,財政可謂盡了最大努力。”河北省發展改革委產業政策處的穆建新感慨道,不僅資金總量逐年增加,而且充分發揮了導向作用。今年全省安排的1341項省重點項目中,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有676項,占50.4%;總投資5030億元,占28%。
扶持企業發展與富裕一方百姓相結合。記者了解到,河北省像香河正大這樣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總共有300家,另外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1家,各級財政采取了一攬子措施給予鼎力扶持,為群眾搭建了一座座致富金橋。
此外,自2006年起,河北省先后在20個縣(市)開展了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試點工作。3年來,中央和省共計投入試點縣增量資金1.9億元,撬動試點縣存量資金7.43億元,拉動社會投入34.79億元,這些措施促進了試點縣整合產業總產值和項目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度增加,平均增幅分別在30%和20%以上。
據國家統計局河北調查總隊統計,2008年河北省農民人均純收入4795元,比上年增加502元,增長11.7%,是1996年以來農民收入增加最多的一年,并實現了連續5年較快增長。
“產業得優化,經濟得發展,群眾得實惠,政府得民心,這就是調結構成功與否的試金石。”齊守印給該省調結構行動做了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