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信任危機
2009-8-18 20:1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王若懿
越來越多的電子商務企業投資自建物流,著實令第三方物流有些尷尬。由于第三方物流服務難以達到電子商務企業的要求,高速發展的電子商務企業似乎已經等不及發展緩慢的物流行業了,自建物流也便成為雙方差距不斷拉大后的必然結果。而面對這個 “必然”,第三方物流是否該有所反思?
不可否認,第三方物流一度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大助力。電子商務企業自 “誕生”以來,第三方物流便順理成章地成為電子商務企業與終端客戶間的紐帶和橋梁,為其打開市場立下了不少功勞。可以說,電子商務企業能有今天的發展,第三方物流功不可沒。在人們印象中,兩者也似乎早已成為不可分割、相攜前進的一個整體。但事實并非如此。根據商務部透露的一組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電子商務總額達3.1萬億元,同比增長43%;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89.9萬億元,同比增長19.5%。很明顯,物流的發展速度已遠遠落后于電子商務。
其實,第三方物流服務難以達到電子商務企業的要求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而這一話題之所以一直備受關注,是因為迄今為止,這一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在第三方物流存在的林林總總問題中,且不說其無法達到服務多元化的標準,僅是服務水平低差的局面,長期以來都未得到有效改善。 “信息化水平低、抗風險能力弱、操作規劃度差、管理方式粗糙”早已成了不少第三方物流的硬傷。這其中,光是配送不及時,就嚴重影響了電子商務企業在終端客戶面前的形象和信譽。
于是,高速發展的電子商務企業迫不及待地向合作伙伴提出種種要求:第三方物流必須要具備限時物流的能力,否則便拿快遞公司的保證金賠給消費者;第三方物流所擔負責任不再僅僅是送貨,快遞員更要具備向客戶介紹商品,更甚之要有說服欲退貨的客戶改變主意留下商品的能力,不能像以往來去匆匆讓客戶簽名了事。
種種要求直接挑戰第三方物流的能力底線。第三方物流能應付得了嗎?這恐怕得打個問號。但面對挑戰,第三方物流卻不能叫苦,因為,提高服務質量本是其分內之事,如今卻被合作伙伴生拉硬扯地向前走,第三方物流的確要有所反思,有所行動了。
當然,物流業在我國仍是一個十分年輕的行業。長期以來我國物流行業存在的標準化建設滯后、物流基礎設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差、物流技術裝備水平低、物流系統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等問題并非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由于準入門檻低,物流企業散、亂、小、差的局面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改觀。但第三方物流企業必須認識到,在電子商務偌大的商機面前,只有迎頭趕上,才能分得一杯羹,也才能最終在市場中立足。
電子商務始終要與物流配送捆綁發展,物流配送嵌入到電子商務當中,要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更好地發展。但前提是,兩者必須始終處于一條起跑線上,如果有誰落后,要么拖后腿,要么被拋棄。因此,第三方物流要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要迎頭趕上,才能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淪為一個美麗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