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石化依靠信息化抵御外部風險
2009-8-17 21:1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摘要: 2008年,石油石化行業信息化穩步邁進,對實現企業發展戰略和加強集團管控支持的力度,成效已越來越顯著,包括中國石化、中國海洋石油在內的各大石油石化企業信息化建設均處于國內先進水平,部分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并且都展現出自己獨特的亮點。
冰雪災害、5·12汶川地震、資本市場深度調整、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劇烈震蕩、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并向實體經濟蔓延,導致石油石化行業在2008年經受了一波又一波的強勁沖擊
2008年,石油石化行業信息化穩步邁進,對實現企業發展戰略和加強集團管控支持的力度,成效已越來越顯著。
國資委日前公布的對中央企業信息化水平的評價結果指出,包括中國石化、中國海洋石油在內的各大石油石化企業信息化建設均處于國內先進水平,部分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并且都展現出自己獨特的亮點。
中國石化
2008年,中國石化以ERP為核心的經營管理平臺基本建成,主價值鏈各環節的資源優化取得顯著效果。油田勘探開發、生產經營管理等信息系統已成為提升油田整體發展水平的重要支撐; 煉化企業生產層面和生產執行層面的信息系統在生產及運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加油卡成效顯著,銷售企業ERP、成品油二次物流、加油卡三大系統集成取得了重要進展,為提升銷售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化手段。
總部為集團管控和集中指揮服務的信息系統建設應用效果開始顯現。中國石化生產營運調度指揮系統在總部新辦公大樓的20層投入使用,從原油運輸、存儲到送達煉廠,從煉油的生產過程到成品油油庫儲罐的液位,都能夠通過圖形化的顯示實時監控。集中管控的實時信息讓總部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動態、高效決策,實施調度指揮。
中國石化的物資采購電子商務系統也取得了顯著經濟效益,截至2008年5月,物資采購電子商務網站累計成交額突破5000億元,企業生產建設所需物資90%以上實現了網上采購。網上采購物資品種擴大到全部56大類的76萬余個品種,網上交易用戶發展到2.7萬個,其中注冊供應商達到2萬多家。采購時間從1周至2周縮短到兩天至3天,甚至幾小時。網上積累的相關采購信息將近200萬條,實現了中國石化各企業間采購信息共享。
越來越多的企業把實行綠色IT視為企業重要的社會責任,中國石化通過整合信息系統、優化IT基礎設施,把實現綠色節能也納入信息系統建設中。中國石化總部新辦公大樓中4000多平米的機房,從規劃、設計階段就把節能減排評估放在重要地位。建設中采用了多項節能措施,不僅選用了高效低能耗的硬件設備,在機柜擺放、風道規劃、冷熱通道分離、應用區域劃分與人流物流合理規劃,以及智能化監控和制度規范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方面都取得良好效果。
中國石油
中國石油信息化工作始終遵循“統一、成熟、兼容、實用、高效”的方針,堅持六個統一的原則,按照“十一五”信息技術總體規劃,以ERP系統、專業應用系統和網絡基礎設施為重點,加快推進全局性的信息系統建設,不斷提高整體信息化建設、應用和管理水平。
“十一五”期間,中國石油集團圍繞業務的需要,按照上游、下游、共同技術服務等集團的業務規劃了48個項目。其中ERP系統在信息技術總體規劃中處于核心地位,目前已在50個單位啟動實施,其中在30多個單位上線運行。勘探與油田生產ERP系統項目已進入初步設計階段,天然氣與管道ERP系統進展順利,在試點上線的基礎上,建成統一集成的ERP系統應用平臺,先后在部分企業上線運行。煉油與化工ERP系統,在2008年年初試點上線后,第一批推廣單位即將上線運行。銷售ERP系統,已在所有化工銷售企業和第一批推廣的成品油銷售企業上線運行,第二批推廣企業已經啟動。裝備制造ERP系統3月啟動試點,目前正在推廣實施。工程技術ERP系統已在試點企業上線運行。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近日全面上線,表明中國石油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中國石油的零售管理信息系統已經全面推廣應用,實現了對下屬加油站業務數據和設施設備運營情況的直接監控。中國石油共有加油站近1.8萬座,現今加油站營運數據在網絡上即時傳輸,提高了監管力度。中國石油物流運輸通信指揮與保障監控管理體系、電子路單信息系統、車輛GPS衛星定位系統的集成應用,有效提升了車輛運行效率和油品配送保障能力。特別是信息化應急管理能力的提高,在今年的抗擊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做出了貢獻。
中國海洋石油
中國海洋石油信息化“起點高,步子快”,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2007年,中國海油首次提出打造“數字海油”的理念,并將2008年定為“數字海油”建設的起步年,其愿景是創造“快捷暢通的通信能力,先進適用的應用系統,全面共享的信息服務,高度集成的協同環境”,通過應用信息技術支撐全產業鏈的組織、流程和技術整合,推動中海油發展成為國際一流能源公司。
從2005年開始的全集團ERP項目,到2008年,除新并入和組建的單位外已全面上線,全面預算信息系統已在總部和17家二級單位全面實施,初步建立了全面統一的經營管理平臺。第一個CBI(業務持續推廣)項目通過驗收,標志著中海油開始建立起ERP持續改進機制,最大限度地促進ERP的使用效果,使管理體制和體系全面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數字海油”以海上油田勘探開發生產為核心,運用信息技術實現數據、技術、業務流程的協同整合和優化,實現提高采收率、降低成本和管控風險的目標。“數字油田”是中海油“數字海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統一的“數字油田”的規劃指導下,正在實現海上油田生產數據實時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和陸上運營中心對海上油田生產的遠程監視和控制。
2008年4月25日,集團信息系統災難恢復中心正式啟用,提升了業務連續性支持能力,達到國家要求的容災能力,為信息系統應用提供了安全保障。
中國中化
中國中化集團是我國石油石化行業的四大國企之一,作為國資委管理的國有大型骨干企業,中化集團的業務范圍遍及全球,涵蓋石油、化肥、化工等行業。中化集團以ERP為核心的信息系統在1999年即已成功上線。系統上線后,為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平臺。對于中化集團這種全球開展業務的跨國公司,集團整體的IT效率直接關系到企業的運營命脈。中化集團一貫按照五個統一(規劃、實施、標準、管理、監測-全球化管控)的原則,秉承共享資源的信息化理念,開展信息化建設。
通過信息化,中化集團實現了全球財務垂直、集中管理,集團可對世界各地的工程進度、效益評估、財務管理可以實時監測。通過企業信息資源的虛擬化整合,中化集團核心ERP的全球統一應用效率得到提升,更好地實現了資源統一調配。全球E-HR(電子人力資源管理)平臺使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員工的績效、招聘和管理可以由集團總部統一監控。
中化集團是國內極少數具備全球郵件辦公系統集中管理能力的大型跨國企業之一。位于北京凱晨世貿廣場的全球新總部是中化集團全球網絡系統的中樞,服務導向型的網絡架構(SONA)將網絡安全、無線技術融合于整體網絡中。以此為基礎搭建的支撐中化集團全球業務統一管控的網絡平臺,可滿足集團遍布全球的業務的統一管控、安全數據訪問、跨域通信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