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T掌控全球 DHL何曉東談“過冬”方法
2009-8-16 22:3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目前正值中國物流行業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認識局勢掌控方向對物流行業和企業來說都有積極的作用。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根據當前的發展形勢制定應對策略,在危機中尋找機遇獲得更大的發展呢?CIOAge.com記者徐蕊獨家專訪了中外運敦豪(簡稱DHL)全球物流部全國行業發展經理何曉東先生,向他求解當前經濟形勢下物流業該如何發展。
(DHL全球物流部全國行業發展經理何曉東)
用“核心競爭力”抵御金融危機
在物流行業做了十幾年,何曉東深感近年來中國物流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物流進入中國到現在,國內的物流體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交通、通訊等物流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隨著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國際物流量也快速增長。雖然與世界現代物流企業的發展相比,國內物流企業的發展還比較滯后,單位物流成本較高,且物流體系尚未完善,但他堅信在國家高速發展的經濟態勢下,隨著與國際間的良好合作,中國物流業一定會全速發展。可是,前一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給這個目標悄悄地蒙上了層陰影。
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快遞業“四大家族”—— DHL、FedEx、UPS、TNT的日子也不好過。從三季度財報顯示,DHL母公司德國郵政快遞業務的凈利潤下降了8%,TNT同比下降了32.3%,UPS同比下降了12.4%,FedEx同比下降了34%。面對巨頭們財報出現的虧損和利潤下降,嚴峻的經濟形勢對中國物流業的影響有多大呢?
何曉東告訴CIOAge.com記者徐蕊:“從服務于國際業務的角度來說,金融危機導致了中國出口貿易的明顯下降,物流公司的國際運輸合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從國內業務的角度來說,由于金融危機拖累了國家經濟增長的態勢,國內的運輸市場需求相應變小,物流合作也陷入了困境中。”
由此可見,金融危機已經開始波及我國的物流業。據CIOAge.com記者了解,去年8月以來,全國頗有名氣的上海一統、廣東翔盈兩家快遞公司相繼倒閉,而國內民營快遞龍頭企業宅急送也頻頻放出裁員消息,其業務量也從過去40%的增長放緩到現在的15%至20%。這些都表明物流行業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是多么的直接和明顯。那么面對如此窘境,我國物流企業該如何發展呢?
何曉東和CIOAge.com的用戶分享了相關發展建議。他認為中國自進入WTO以來,物流企業已經很好的融入到國際社會,在國內和國際舞臺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雖然金融危機給物流行業整體帶來了沖擊,但是事情的發展往往具有兩面性。對于物流企業來說,它們在面臨風險的同時也面臨著機遇。何曉東談到:“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企業無論規模大小、實力強弱,都必須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市場,物流企業也不例外。雖然國外的物流巨頭利用技術資金和全球網絡的優勢逐步吞噬著國內的物流市場,但是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正是本土企業展現自己核心競爭力的時候。把握好時間努力挖掘出行業競爭對手沒有發現的機會,理智的看待市場,進一步壯大自己,這樣才能在眾企業中脫穎而出。同時國內物流企業可以借鑒世界500強企業及國外物流巨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經驗,加之中國政府積極的推動市場,依靠政策拉動內需和投資,這些一定能彌補經濟的放緩趨勢和利潤下降方面的缺失。”
此外,他也表示:“在當前的經濟背景下,DHL在中國的任何投資機會和決定都會被更加謹慎的執行,但是企業對中國市場和客戶的承諾不會改變。DHL對市場的發展有很好的預期,中國也會得到更多的市場計劃和投資機會。”
DHL成功之道 用IT掌控全球
DHL是全球快遞、洲際運輸和航空貨運的領導者,也是全球第一的海運和合同物流提供商,為客戶提供從文件到供應鏈管理的全系列的物流解決方案。它服務全球220多個國家,并設有轉運中心、倉庫和集散站超過450個、口岸 240個、飛機420架、作業車輛76200部、每年件量超過15億件、員工超過28萬人。面對如此巨大的業務量和服務范圍,發貨人卻能在發件15分鐘內就能在全球任何一處查詢到貨物的運送狀況。這就是DHL信息系統發揮的作用。何曉東對CIOAge.com的記者講到:“DHL網絡體系完善,并且實現了全球IT統一管理、無縫對接和資源共享。信息系統每天需要接收處理的信息量僅次于美國中央情報局每天接受的信息量!”那么面對如此龐大的工程,DHL的IT系統是如何即時高效準確的完成客戶的需求呢?
據了解,DHL在全球約有60多個數據中心,一方面能對數據進行篩選,冗余的數據會被服務器自動刪除,在災難時刻會自動備份。在中國,他們非常重視速遞網絡建設,善于通過全球通訊技術將中國的速遞網絡納入到全球網絡管理范圍之內。同時DHL也擁有世界一流的快件操作系統和客戶自動化工具。公司的聯合快遞中心采用的操作系統貨物全部自動分揀、直接裝載、就地上機。通過EDI技術(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縮寫,譯為“電子數據交換”。它是一種在公司之間傳輸訂單、發票等作業文件的電子化手段。),系統與海關對接,使得進口包裹、文件在航班落地前實現清關,出口貨件在飛機起飛前清關,大大縮短了清關和轉運時間。
自助快件管理工具可通過多種終端,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節省客戶撥打電話的時間,保證客戶能夠隨時掌控快件信息。系統可以在電子郵件內容中自動檢索運單號碼,客戶通過手機查詢快件狀態。如快件尚未派送,客戶也不需再發短信查詢,系統會在快件簽收后自動發出通知。更加人性化的設計是,考慮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時差因素,系統還設置了避免客戶在深夜收到短信而影響休息的程序。
現在DHL已經成為一家以技術主導的快遞物流服務企業,信息技術在DHL發展戰略中的占領著重要地位。企業在預約、取件、轉運、派送等核心作業環節,還是在追蹤、查詢等增值服務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
基于先進的信息系統,DHL推出了包含多種技術工具、多功能、多角度、面向全線客戶管理需求的綜合性信息化快件管理解決方案,實現了信息化快遞管理工具的全面整合和升級。何曉東說這充分體現了 DHL以“客戶為先”的服務理念。
采訪手記:應對要快 出招要準
物流作為服務性行業最能感知經濟大勢的冷暖。談到物流業該如何順利“過冬”的話題,筆者認為企業首先要開源節流,降低物流成本,以緩解企業降價促銷帶來的壓力;其次要未雨綢繆、增加融資渠道,以防資金鏈斷裂;最后是在困難時期企業更應該體現公司的服務特色,做好客戶管理管理以渡難關。這與何曉東提到的“客戶為先”理念也是不謀而合。
這是一次大浪淘沙的考驗,能挺住的必定可成為行業內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