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監管資源 服務經濟發展
2009-7-8 21:1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天津新港海關關長王家鵬介紹說,新港海關能夠成為業務門類齊全、關稅等主要指標在全國隸屬海關中領先、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隸屬海關得益于海關監管機構整合。
■張 輝/文
日前,從沙特阿拉伯起運抵津的載重達26.8萬噸原油“長江之光”號船舶完成卸油計劃后離開天津南疆港,這是30萬噸級原油船舶首次靠泊天津港(12.81,0.16,1.26%)接卸。作為中國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是我國北方重要國際大港。2008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達到3.5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850萬標箱。承擔其進出口業務監管的天津新港海關為促進港區發展,不斷進行職能拓展,全面推進各項改革,職責范圍和監管區域由過去相關單一的監管模式和分散的監管范圍,發展整合為多功能、多模式、大范圍的監管格局,形成以口岸通關監管為重心,兼有監管轄區的海關。其征收稅款從2004年212.11億元到2008年728.53億元,增長3倍多,連續位居全國隸屬海關第一名。
天津新港海關關長王家鵬介紹說,之前,天津港區分布著新港海關、東港海關、塘沽辦事處三個級別相同、任務相近、職能交叉的隸屬海關。這種“小而全”式的機構設置人為地將港區割裂成幾片,造成了一個口岸三個海關分立,物流監控和實際監管上職責交叉、管理分散,不利于海關整體監管效能的發揮。2004年5月,國務院批準了天津海關按照建立集約化、專業化、規范化的監管體制,實現海運通關“一個現場、一個標準、一個尺度”的要求,將原新港海關、東港海關、塘沽辦事處合并重組為新的新港海關的請求。
做改革先鋒 打造口岸強關
重組后的天津新港海關始終強化稅收征管的“軸心”地位,發揮稅收征管在關區主力軍作用。同時,深化業務改革,實施報關單條形碼管理,推廣網上稅款支付和稅費核銷,積極運作推行提前報關制度,探索查驗作業的“前推后移”,推進委托查驗工作,加快“多點報關、口岸驗放”等改革措施。5年來,審核報關單649.85萬票,監管進出口貨物5.89億噸,貨值4201.66億美元,監管進出境運輸工具8.91萬艘次,監管進出境旅客40.76萬人次。排隊叫號、通道式卡口查驗、大型物流監控平臺、雙頻雙視角機檢、大型集裝箱查驗場等眾多通關監管改革項目率先在新港海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今年3月初,天津新港海關在全國海關系統內首先投入使用第三代“雙能雙視角”大型集裝箱機檢設備,該設備對每輛車的理論查驗時間僅為3分鐘,較人工查驗時間大大縮短,為海關提高通關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當企業伙伴 服務地方經濟
重組后的天津新港海關堅持把關與服務并重,按照天津市政府的要求,從大局出發,克服困難,積極營造天津口岸高效便捷的通關環境。2005年10月30日,新港海關接單現場等5個部門的210余人順利進駐天津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實現了接、審單等作業的“一站式服務”,極大便利了企業辦理海關業務。2009年3月1日,進駐新港躍進路21號海關新辦公樓合署辦公,從根本上改變了原新港海關“兩級四地”辦公的局面,實現了進出口集裝箱貨物的集中查驗。
與此同時,新港海關努力適應時代變化新要求,積極支持口岸擴大開放,努力提高通關效率和口岸輻射力,支持天津和周邊省市口岸物流和對外貿易發展。堅持用改革創新的方法,不斷改革作業模式,積極探索天津港區物流監控通道式監管模式。實施“一站式服務”,為重點企業實行“量身定做”式通關監管模式,大力推動便捷通關等一系列改革,制定“5+2”、“24小時預約”通關等服務措施,營造高效便捷的通關環境,降低企業通關成本。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在各個業務現場公布工作流程、辦理時限要求和即時辦理情況,提高海關工作透明度,積極為企業提供便利化服務。
促關際協作 支持內陸發展
新港海關在服務港口和天津地方經濟的同時,為進一步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求還大力推廣“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的區域通關模式,為廣大內陸企業打造近在咫尺的“出海口”。目前已與18個海關協同辦理海運區域通關業務,覆蓋范圍已從華北、西北逐步向東北、西南地區延伸,業務量呈現快速增長態勢。為搞好區域通關業務的服務工作,新港海關在天津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海關通關現場設立專門區域通關專用窗口,使報關人員免去了排隊等候的煩惱,做到單據“隨到隨報、隨報隨放”,大大節約了報關時間。同時,針對區域通關業務特殊性,他們還積極與內陸海關加強業務溝通,建立通關應急機制。例如,在區域通關業務日常操作中,一旦遇到數據傳輸故障等情況,現場關員立即聯系內陸屬地海關,通過內部傳真方式接收報關單放行信息,口岸海關憑此辦理放行手續,保證貨物及時順利通關,在為企業節約了通關時間及成本同時,也把握住瞬息萬變的市場機遇。對內陸海關批準的區域通關企業名錄進行存檔和了解,對實際業務中出現的各種情況及時與屬地海關聯系解決。蘭州地區金川集團總經理汪海川介紹,采取“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的區域通關模式后,公司可謂受益頗多。首先是通關效率提高了,以前通關模式下從口岸提箱運回公司平均需要6天時間,現在僅需要3天就可以將貨物從口岸運回;其次業務數量增多了;第三公司經營成本降低了,資金使用率提高了,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大通關費用將會更加節省。與此同時,天津新港海關還大膽創新,支持天津港在內陸地區發展“無水港”,目前總數已達6個。成為腹地企業開展進出口業務的首選港口。
王家鵬表示,新港海關經過整合有效保證了執法的統一性和規范性;建立了集約化查驗管理模式,強化了實際監管效果;形成了口岸海關一口對外的管理格局。今后將繼續全面加強隊伍建設,大力加強基礎工作,更好地履行把關服務職能。更加自覺地使海關工作與國家發展戰略相適應、與地方經濟發展相吻合、與企業經營運作方式相協調,努力建設讓國家放心、讓各界滿意的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