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改善交通方案 天河擬收取道路擁擠費
2009-7-30 0: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7月29日,針對廣州未來10至15年的交通發展規劃,歷時3年的廣州市城市交通改善實施方案已經獲得全國專家評審通過,如果廣州市政府批準,未來廣州將在天河區等交通擁擠區域,學習新加坡的經驗,收取道路擁擠費。 10至15年后,廣州所有的停車場將有可能對外開放,市民可以在一些地鐵站隨意轉換公交車或開私家車,而且除了上下九、北京路外,廣州市民將擁有更多“綠色”步行街。 記者昨日從市政部門獲悉,歷時3年多研究規劃的廣州市城市交通改善實施方案已經獲得全國專家評審通過,目前正抓緊形成最終報告報廣州市政府批準。一旦獲批,該方案將成為廣州未來10至15年交通發展的參考依據。 據昨日已經提前曝光的部分方案內容介紹,未來廣州將在天河區等交通擁擠區域,學習新加坡的經驗,收取道路擁擠費。在中、遠期規劃中,廣州大道、三元里大道至解放北路也將修建BRT。 根據方案計劃,在2010年前安排包括道路改善項目76項、公交改善項目156項在內的356個實施項目,投資估算為260億元。2015年前安排實施項目726項,投資估算為410億元。 方案亮點 公交優先:在黃沙大道、機場路、廣園路、人民路、沿江路、東曉路、工業大道、天河路等道路規劃設置公交優先車道。 收擁擠費:學習新加坡收取道路擁擠費,嘗試通過紅外線感應等方式,對進入某收費區域的車輛實施自動計費。收費試點區域先考慮老城區或者天河地區。 泊位共享:鼓勵各類配建停車場對外開放,規劃路外公共停車場194 個,泊位43491個。鼓勵實施開車接駁地鐵等軌道,設置24 個地鐵換乘停車場。 路網規劃:重點改善17個路網 據介紹,未來廣州道路路網將著重于“內優外拓”,提高路網承載能力,主城區將重點優化道路網結構,主要包括環城高速的市政化改造,珠江以及海珠區、荔灣區芳村區域、老城區過江通道體系,主城區堵塞點改善,東風路改造方案等。 重點改善天河中心區與新城市中軸線、琶洲-員村地區、老城區、海珠區中西部、同德圍地區、金沙洲-大坦沙地區、白鵝潭地區、白云新城、奧體地區、大學城及周邊、新客站地區等17 個重點地區的路網。 記者了解到,該方案涉及193 條道路、15 個立交、14 個交叉口。 公交改善:設置公交優先車道 “公交優先”將一如既往,近期規劃23公里的中山大道BRT,中期還將規劃廣州大道15.7公里的BRT,遠期規劃三元里大道至解放北路7公里的BRT。同時在黃沙大道、機場路、廣園路、人民路、沿江路、東曉路、工業大道、天河路等道路規劃設置公交優先車道。 據介紹,廣州未來公交將著重“樞紐帶動”,布局4個一級樞紐和31 個二級樞紐,選取公園前站、魚珠站、潯峰崗站三個典型樞紐進行示范性設計。在這些地鐵站點,不但是地鐵重要的換乘點,還將建成完善的公交接駁、自行車停放點等,多種交通方式實現一體化。 緩解擁堵:擁堵區嘗試收擁擠費 方案提到,將通過交通政策和經濟杠桿等方法對小汽車過度使用進行控制,落實“公交優先”的國家戰略。廣州將保持對中心城區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的限制措施,并將其實施范圍擴大到花都、番禺等區。 方案還建議收取道路擁擠費,減少繁忙時段和繁忙路段的交通負荷。道路擁擠收費在廣州采用先小范圍試點,再逐步擴大的策略,收費試點區域先考慮老城區或者天河地區。據介紹,道路擁擠收費在新加坡最早實施,廣州可以嘗試通過紅外線感應等方式,將進入某收費區域的車輛自動計費。 停車難題:鼓勵開放各類停車場 對于市民關注今后城市內停車位不足,如何解決的難題,方案中建議應該提出停車需求預測和停車標準研究方法,并合理規劃路外公共停車場194 個,泊位43491個。據介紹,今后將倡導泊位共享,鼓勵各類配建停車場對外開放。 此外,廣州還將鼓勵實施開車接駁地鐵等軌道,設置了24 個地鐵換乘停車場,并通過發揮停車收費來調節中心區交通負荷,按照差別化管理原則劃定停車分區。 市民步行:打造多個“綠色走廊” 方案強調,廣州將致力提升步行環境,提出了以超級街區為單位的行人網絡體系,并對北京路和天河北地區進行了示范設計。所謂“超級街區”,就是如美國曼哈頓一樣的各種設施齊全,單獨發揮功能的大型街區。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中還表示將結合廣州歷史文化特點,在老城中心區打造“羊城綠色文化走廊”,市民今后在這里步行逛街,不但可以看到廣州的傳統特色,還不受汽車的干擾,干凈衛生。 方案還鼓勵換乘公交模式,為完善非機動車和公共交通的銜接,共規劃162 個非機動車停車場,其中近期規劃97 個非機動車停車場,總計泊位約5679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