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論文

供應鏈系統應急策略與模型分析

2009-7-29 11:3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引 言 

    供應鏈管理技術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為成千上萬的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運用供應鏈管理技術可以減少整個供應鏈的庫存量,使供應鏈的總成本降低,縮短新產品的研發周期與對客戶的交貨時間,提高客戶的滿意水平。所有這些競爭優勢的獲得都取決于對供應鏈網絡中的供應商、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倉儲、運輸以及信息系統等組成供應鏈系統的各個部分的緊密配合。供應鏈管理理論研究在特定的商業環境下,設計出最優的(或滿意的)供應鏈網絡計劃,協調供應鏈伙伴關系,以增加整條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近十多年來供應鏈運營的實際情況表明,供應鏈管理并沒有達到人們預期的目標,原因何在?供應鏈系統處在一個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當中,各個參與主體跨地域、多環節的特征,使得供應鏈系統容易受到來自系統外部環境和系統內部合作伙伴的干擾,使系統偏離預定的設計目標。 

    統計數據顯示,近十多年來,地震、洪澇、咫風、突發疫情、恐怖襲擊等風險發生的頻率和強度都在逐年增加,企業的經營環境越來越不穩定,風險使供應鏈中的企業蒙受停產或供貨短缺所造成的損失重大。2000年3月,為包括諾基亞和愛立信供貨的美國新墨西哥州飛利浦公司芯片廠發生火災,導致了連續幾個星期全球范圍的芯片短缺。諾基亞和愛立信由于采取了不同的應急措施,出現了完全不同的市場效果。經過這場事件,諾基亞的市場份額上升了3%。愛立信則損失了近40億美元的潛在銷售收入。1999年臺灣大地震引發全球電腦器件供應短缺,大地震后,蘋果公司陷入供貨短缺、客戶抱怨和銷售額大幅下滑;而戴爾公司該季度的銷售收入比往年同期增長了41%。2001年“911”恐怖襲擊發生后,按照全球供應鏈和JIT運作的福特、豐田等大型制造企業都不同程度遭受到供應短缺和停產的困擾。 

    隨著供應鏈管理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供應鏈層次結構越來越復雜,所跨地域范圍越來越廣,特別是現代供應鏈管理技術更多地強調精益制造、即時制或零庫存,這些供應鏈“減肥”技術在帶來巨大成功的背后,也使得企業抵御不確定性事件的能力受到極大的挑戰,企業的應急能力變得越來越脆弱。當風險降臨時,許多企業的正常業務被迫中斷,有的甚至破產倒閉。但是,也有一些企業在遭到同樣的風險后,能夠從風險的影響中迅速恢復或者受到較少的影響,維持較高的客戶服務。通過對這些企業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的總結可以發現,制定正確的供應鏈應急策略能夠為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戰略保障。 

     2001年“911”恐怖事件和2003年SARS疫情過后,國內外學者更加重視風險對于供應鏈系統運作效率的影響。Sheffi Y.(2005),Christopher M.(2004),Tang C.S.(2005)分別提出了“彈性(Resijient)供應鏈策略(Strategy)”的理論構想,描述了“彈性供應鏈策略”與“魯棒性(Robust)供應鏈策略”的區別與聯系,Tang C.S.(2005)還根據風險給企業造成的影響,把供應鏈中的風險分為與原材料供應相關的風險、與產品市場需求相關的風險和與產品生產過程相關的風險;根據風險的性質,把供應鏈中的風險分為運營風險(Operational risk)和突發事件(Disruptions)。Qi X、Yu,G、于輝等(2005)討論了供應鏈中的突發事件。Qi X等研究了由一個供應商和一個銷售商組成的供應鏈系統,在發生突發事件使市場需求量發生波動的情況下,如何調整訂貨數量和零售價格,使得整個供應鏈的收益最大,研究表明數量折扣契約下的供應鏈協調機制對于突發事件的干擾具有一定的魯棒性。于輝等在Qi X等研究基礎上作了深入分析,討論了在數量折扣契約下,當價格敏感系數發生變化,以及回購契約下,當市場需求量發生異常波動,對整個供應鏈的收益、以及供應鏈協調機制的影響,給出了供應鏈對突發事件的最優應對策略。Amy Z Zeng等(1998,2004)對供應領域風險進行了研究,運用決策樹的方法建立了關于供應商數量的風險決策模型,并給出了一個決策準則,研究表明備用供應商是降低供應不確定性的一條有效途徑。Wilson(2006)運用系統動力學研究了運輸過程中的突發事件對供應鏈運營效率的影響,表明在VMI模式下比在傳統管理模式下各項不利影響的程度明顯減少。張存祿等(2005)運用目標規劃研究了供應商數量與供應鏈風險、采購和生產成本的關系。寧鐘等(2005)研究了期權在供應鏈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分析了期權如何增加信息流,促進風險共享,以及應用期權協調供應鏈各合作伙伴的動機,提高供應鏈對市場變化的應變能力。目前國內外與風險控制和應急管理相關的研究方法可以歸納為預案管理、隨機優化、動態博弈優化、實時應急管理、魯棒優化和彈性策略六類。 

    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供應鏈系統中風險的類型,供應鏈系統應對風險的過程,探索性地提出了構建以“彈性策略”和“魯棒性策略”為核心的供應鏈系統應急策略體系,建立了包括風險可能造成危害的強度、風險發生的概率、采用供應鏈系統應急策略可能帶來的收益與成本的供應鏈系統應急策略模型。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