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做強須持大局觀
2009-7-28 11:0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做大做強是企業不懈的追求。大而強,企業就能真正擁有卓爾不群的核心競爭力,就能擁有傲視群雄的市場力量,獲得自己期望甚至超出期望的利潤和回報。“大”主要指規模,大而為美。“強”則主要指競爭力和生命力。大企業有助于企業成本的降低,成本優勢是大企業最重要的優勢之一。成本優勢運用的好,就會轉化為非常明顯的效益。
對于大企業來說,做大已經不成為問題,“大”是應有之義。但“大”不是大企業的全部含義。在大的基礎上,大企業更應該強調“強”,走一條大而強的道路。這種“大”才有深厚的根基,最后實現“大而強,強而靈活,靈活而更大更強”的良性發展循環,獲得持續的壯大。
正如管理是企業永恒的命題那樣,大企業駛入“大而強,強而靈活,靈活而更大更強”的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絕非易事。一般來說,大企業的經濟效益比小企業要好,但隨著組織結構的復雜,帶來的管理難度也相應增大,因此,特別是大企業的戰略管控、組織力提高更是具有挑戰性的重要課題。
事實上,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遲一步就步步遲。大企業穩健步入“大而強,強而靈活,靈活而更大更強”的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離不開戰略管理的有效運營和內部資源的科學整合。戰略管理的有效運營和內部資源的科學整合,對于要始終保持活力地大型企業而言,重要性無庸置疑。只有具有對外界變化的靈敏反應和及時靈活地調整,大企業才能做強,“大象”才能“翩翩起舞”。而大企業的戰略管理和內部資源整合過程無疑面臨企業價值整合一致的問題,或者更進一步地說,就是整合愿景、發展思路達成統一的問題。因為,整合與變革的進行需要良好的溝通和觀念的認同和清理心理上的障礙。而歸根到底,這是一個落實大局觀的問題。
風物長宜放眼量。大局觀之于企業的潛在意義,由此可略見一斑。
大局觀是一種高度。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有戰略思維,以世界眼光、開放思維和長遠謀略,制定戰略規劃,抓住戰略機遇,奪得戰略高地,把握戰略要點,謀取戰略利益。因此,從戰略大局的高度,統籌企業運營的方方面面,才能實現長遠目標,體現長遠利益,也才能最終為做大做強企業、推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積蓄能量。
大局觀是一種意識。市場競爭最根本、最具體、最直接的體現于資源、體制、機制、文化的競爭,誰擁有了這些優勢,誰就擁有了競爭優勢。實現企業發展的目標,必須以大局意識和大智慧統籌規劃、重組整合,優化資源配置,著力通過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激發企業活力,突出主營業務,培育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形成企業合力。
大局觀是一種責任和使命。大局觀無疑包含著責任意識和使命感。企業經營者要有大局觀和事業心,以對企業長遠發展負責的精神,建立在責任意識基礎上的各項工作,才能有效保證企業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市場競爭。顧全大局的使命感,是企業應該倡導的一種價值理念、一種精神風尚。有了這種使命感,就能抓住重點,正確處理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始終把整體利益最大化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