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農村公路“十一五”目標進入攻堅 總里程超324萬公里

2009-7-28 10:4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確保"十一五"期末基本實現鄉鎮通油(水泥)路,進而普遍實現行政村通油(水泥)路,逐步形成城鄉公交資源相互銜接、方便快捷的客運網絡。    
  --摘自《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加快農村公路建設,2010年底基本實現全國鄉鎮和東中部地區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區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加大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農村公路建設投資力度,建立農村客運政策性補貼制度。    
  --摘自《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我國農村公路建設為農村帶來了巨大變化,新時期農村公路建設任重道遠。日前,本報邀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馮正霖,與來自地方的有關負責人及農民代表,共同探討--    
  對話人:    
  馮正霖:交通運輸部副部長    
  王云彪:河南省沈丘縣委書記    
  韓興茂:陜西省戶縣交通局局長    
  劉 鑫:河南省沈丘縣劉灣村黨支部書記    
  主持人:    
  李 力:本報產經新聞部副主任    
  "十一五"前三年,全國共新改建農村公路118萬公里,完成投資5484億元。今明兩年是全面完成農村公路"十一五"規劃目標的關鍵之年、攻堅之年 
  馮正霖:自中央作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決定后,交通運輸部黨組提出了“修好農村路,服務城鎮化,讓農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工作目標。此后我國農村公路建設不斷加快,“十一五”前三年,全國共新改建農村公路118萬公里,完成投資5484億元。截至去年底,全國鄉鎮通瀝青(水泥)路率達到88.6%,東、中部地區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率達到90.1%和79.8%,西部地區建制村通公路率達到81.2%,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5個省(市)已全面完成“十一五”建設目標,福建、山東、廣東、山西、寧夏進展較快,基本完成“十一五”建設目標。從全國情況來看,前三年取得的成就顯著,應該說為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云彪:我們縣的情況正是這樣。2004年以前,全縣農村公路基本上是空白狀態,總里程不到100公里。在上級黨委、政府和交通部門的關心支持下,2004年我們開始大規模建設農村公路,到2008年累計新改建農村公路1600多公里,相當于新中國成立到2004年全縣農村公路建設的16倍。 
  馮正霖:你們縣在中部地區確實具有典型性。 
  韓興茂:戶縣過去的農村公路基礎差、等級低、油路少,群眾出行困難,嚴重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近幾年來戶縣在各級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全面提升農村公路,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全面實施鄉鄉通油路,積極推進農村公路的體制改革工作。2003年以來,先后投資9億元改建改造縣鄉公路,修建通村水泥路430公里。 
  馮正霖:正是由于群眾積極性高,各級領導干部重視,交通運輸部門狠抓落實,才有了這幾年農村農路建設的大發展。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確保‘十一五’期末基本實現鄉鎮通油(水泥)路,進而普遍實現行政村通油(水泥)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明確提出,“加快農村公路建設,2010年底基本實現全國鄉鎮和東中部地區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區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要實現中央提出的這一目標,今明兩年的建設任務還非常繁重。 
  為此,交通運輸部確定今、明兩年的農村公路工作,要堅持“突出重點、穩步推進、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原則,切實抓好交通運輸行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的“八件實事”的落實,繼續開展好“農村公路建設質量年活動”,加快推進養護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貢獻。 
  農村公路是文明路、安全路、致富路,既要讓農民群眾走上油路、水泥路,還要讓農民群眾享受公共財政的實惠,坐上公交車劉鑫:農村公路村村通讓我們受益太大了。我舉個例子,我們劉灣村有一個廢舊金屬收購加工集散地,村里三分之二的勞力都從事廢品收購。過去路不好,只能走人力架子車。村民們背著饅頭、帶著孩子,拉著架子車去各村挨戶收廢品。走遠了當天就回不來,東西收多了,就只能自己背著孩子拉車,非常艱難。現在不一樣了,各種公路四通八達,汽車、拖拉機隨便跑,收廢品更容易了,產業也越做越大,以前一天收不了多少噸廢品,現在一天能收幾萬噸,連新疆、內蒙古的都送到我們那里去賣。去年我們村農民人均純收入8700多元,小轎車有50多輛,運煤的貨車和下鄉收購的農用車各有100多輛,周圍的村都很羨慕我們。 
  我們村緊鄰淮河的最大支流沙潁河,是煤炭和糧食等貨物運往華東的便捷航運通道。我們建設經營的劉灣港口,在修建農村公路之前,設計吞吐量只有110萬噸,農村公路修通之后,港口貨物的集散更加方便,我們計劃5年之內港口設計吞吐量達到300萬噸。 
  韓興茂:農村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和提高,不僅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更帶動了工業、農業、旅游業等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們縣蔣村鎮同興村原先是有名的窮村,由于交通不便,這里享有盛名的“同興西瓜”銷售困難。道路修通后,西瓜批發價從每斤1.1元提高到1.5元,而且客商上門收購,產品供不應求。這個村大棚西瓜已由200畝發展到1300余畝,全村人均純收入由1000余元增長到8000余元。2008年,全村實現銷售收入800余萬元,輻射帶動全鎮大棚西瓜發展到6000余畝,全縣達到10000余畝。太平國家森林公園在入園道路改造提升后,年接待游客由5萬人增加到30萬人,旅游收入成倍增長,帶動了全縣旅游業大幅升溫。 
  馮正霖:我剛從新疆喀什回來,有的村已經修了一些水泥路,是作為示范點率先建設的。很多維吾爾族群眾反映說,原來村里的果樹就種在泥土路邊,樹上總是落一層土,果子長在樹上都不新鮮,根本賣不了好價錢,甚至賣不出去。自從村里修路以后,現在水果比別的村1公斤多賣1元錢,因為水果新鮮了。一位維吾爾族老人感慨地說:“這修的是文明路、安全路、致富路。” 
  王云彪:修好農村公路只是我們通過交通服務新農村的第一步,我們的目的是讓農民群眾能夠享受城市市民的公交待遇,體現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使農民群眾能夠坐上公交車,目前我們做了很多探索,很多村已經有了公交車。 
  馮正霖:你們的工作做得很好,僅僅開通班車還不夠,重要的是要努力做到開得通、留得住、有效益,因為農村的客運畢竟是一種經營行為,沒有效益沒有人愿意跑。要針對農民群眾的出行需求、出行特點,來解決農民的客運班線的發展問題。 
  韓興茂:我們戶縣也把公交車通到很多村口了,我們還計劃在3年內改建二級客運站1個、三級客運站2個、四級站3個、五級站10個、招呼站100個,實現鄉鄉有等級站、過境村口村村有招呼站、村村通班車。 
  到去年底,全國農村公路總里程已超過324萬公里,建設成績越突出,建成規模越大,養護管理的任務越重王云彪:農村公路的養護問題,還需要研究探討。一是資金從哪里來?二是有了錢誰來養護? 
  靠專業養護,農村公路這么大的面,也解決不了。因此,我們現在靠中央給點錢,縣里補點錢,對縣境內的縣道、鄉道重點養護。對于村與村之間的公路,能否給老百姓補一點錢,實行群眾分段包干責任制的辦法,負責自己家門口公路的養護,讓群眾既能盡點義務,還能有點收入。這一做法我們準備做一些探索和嘗試。養護問題不解決的話,油路的壽命會縮短,會逐漸返砂,影響群眾的生產生活,群眾會有意見。 
  韓興茂:通過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我的感覺是解決了投入問題,但是下一步需要解決正常的增長機制問題。戶縣日常養護費一年拿到縣級財政配套214萬元,市級財政配套214萬元,按目前算賬可以,但是三五年之后,公路里程越建越多,特別是公路的等級在不斷提升,加之人工費等都在上漲,目前算賬是按照一個農民工領養二級路一個月380元錢,三級以下是300元錢的標準,現在農民比較滿意,三五年后,可能就不夠了,因此我想,應該解決長效增長機制問題。 
  劉鑫:你們說的養護很重要,我覺得管理也很重要,尤其是治理超載。現在很多路都是超載的車軋壞的,我們那里經過的最大的一個車,不算車子自重,光拉的貨就重183噸,什么路軋不壞?現在農村公路修好了,很多超載車輛為了躲避治超人員,就繞道農村公路,這對農村公路的毀壞非常嚴重。 
  馮正霖:的確,俗話說,公路都是三分建、七分養,養護管理非常重要。到去年底,全國農村公路總里程已超過324萬公里,建設成績越突出,建成規劃越大,養護管理的任務越重。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頒布實施后,各地積極推進管養體制改革,探索建立適合農村公路的養護運行新機制,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逐步進入正常化、規范化的軌道。但從整體進展看,離國務院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實現農村公路“有路必養”的目標還需付出很大努力。 
  目前深化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就是要在管理體制上做到“三落實”,在運行機制上做到“三結合”。 
  我們所說的管理體制上的“三落實”,一要落實責任主體,要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和本省改革實施方案中有關責權劃分的規定落實到位,構建起“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以縣為主,鄉村配合”的責任模式;二要落實機構人員,每個縣要成立專門的農村公路管養機構,人員納入財政供養;三要落實養護資金。 
  具體講運行機制上的“三結合”,一是專業養護和農民承包養護相結合。既要發揮專業養護隊伍的作用,又要發揮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二是養護管理與路政管理相結合。要創新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和養護管理模式,推進兩者的有機結合,探索建立縣、鄉、村三級路政管理和養護管理“兼容” 
  模式,加強管理養護和路政管理力度,保障農村公路安全暢通。三是政府投入與群眾參與相結合。 
  各地在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的穩定的養護資金渠道的同時,要充分調動農民群眾愛路、護路的積極性,引導農民群眾參與到農村公路日常養護和農村公路保護中來,積極為提高農村公路路況水平作貢獻。 
  農村公路建設是一項德政工程,抓好農村公路建設的工程質量十分重要 
  王云彪:農民對農村公路的質量問題特別關注。部分農村公路前修后壞,除了設計標準低、超載車輛多之外,對施工隊缺乏有效的質量監督,導致工程偷工減料是重要原因之一。近幾年,我們除了把對施工隊的專業監理落實好以外,也在想辦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讓農民自己去關心自己家門前修的路,讓群眾知道怎么監督施工隊的施工質量,促使企業按規范操作,效果很好。 
  馮正霖:確實,農村公路建設是一項德政工程,抓好農村公路建設的工程質量十分重要。 
  近年來,各地高度重視建設質量,不斷完善規章制度,加大監管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從總體情況看,農村公路建設質量水平呈上升態勢。特別是去年開展的農村公路建設質量年活動,農村公路質量水平有了新提高,抽檢總體合格率達到93.5%,較2007年提高1.8個百分點,超額完成了部里確定的質量目標。 
  要確保農村公路工程質量,關鍵是要繼續深入開展農村公路建設質量年活動,抓好管理、技術和監管三個關鍵問題。在管理上,要不斷健全質量管理的規章制度,嚴格落實質量責任制,建立質量責任檔案,注意創新管理方式;在技術上,要做好“一個培訓,把住兩個關口”。“一個培訓”,就是要發揮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技術優勢,加強對基層交通部門、鄉村一級建設單位和當地農民工的技術培訓和行業指導。“把住兩個關口”,一是把住原材料質量關,要加強對原材料采購、檢驗、保管和使用等環節的檢查和控制;二是把住現場質量控制關,要抓好路面強度和厚度、橋涵混凝土等關鍵指標和關鍵環節的現場質量控制;在監管上,要堅持政府為主、群眾結合的監管模式,監管要嚴格,敢于動真格。 
  現場質量控制關有很多經驗,我們在江西挖掘的經驗正在推廣,他們是把技術教給農民,農民根據技術標準去監督。有的村專門成立了農村公路建設質量監督委員會,讓村里上了年紀的老人,一天到晚跟著工程隊,每道工序達到標準才讓工程隊進行下一步。施工隊伍都說這比監理還管用,修路絲毫不敢馬虎,工程質量得到了保證。 
  中央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對加快農村公路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韓興茂:農村公路建設最缺的是資金,我們積極探索出了五種辦法籌集資金。一是向上爭取; 
  二是政府投資、機構融資;三是誰受益、誰投資,引導有條件的群眾出資投勞;四是經營資源、聚資投入,對行道樹和道路冠名權進行拍賣;五是包抓幫扶,捆綁投入,有效解決了資金問題。 
  馮正霖:資金是農村公路建設的主要難題,因此,我們明確中央補助投資和地方政府投資是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主體,約占70%—80%,其中國家占了近40%。截止到2009年初,“千億元通暢工程”中央補助投資共757.8億元,其中車購稅投資438.3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319.5億元。“通達工程”車購稅投資374.9億元。2006年至2008年3年間,車購稅用于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共822億元,年均遞增19.2%,占車購稅總量的比重最高年份達到44.2%。中央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對加快農村公路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王云彪:沈丘是國家級貧困縣,盡管經濟社會發展很快,但仍然面臨著縣級財政投入不足的問題。去年公路建設需要配套資金2400萬元,今年需要配套資金4500萬元,這對我們是很大的包袱,交通運輸部等有關部門對國家級貧困縣是不是能夠傾斜一點? 
  馮正霖:的確,中西部“少邊窮”地區農村公路建設是一大難點,部里在對革命老區農村公路建設已給予支持的基礎上,將加大對中西部“少邊窮”地區農村公路建設的支持力度,提高對這些地區通建制村公路建設的中央補助標準。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也要加大投入,重點支持。交通運輸部提高補助標準主要是為了減輕像你們沈丘這樣的縣以下的配套資金壓力。地方配套資金主要由省、市財政解決,不再要求縣級以下安排配套資金,也不要求農民群眾集資捐錢,但在農民群眾自愿條件下可以投工投勞。 
  從目前看,完成“十一五”建設任務、實現中央提出的確保“十一五”期末基本實現鄉鎮通油(水泥)路,進而普遍實現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目標,重點和難點集中在中部地區建制村通油(水泥)路和西部地區建制村通公路上。從今年開始,國家對中西部“少邊窮”地區農村公路建設適當提高補助標準,中部“少邊窮”地區建制村通油(水泥)路由10萬元/公里提高到15萬元/公里,西部“少邊窮”地區建制村通公路由10萬元/公里提高到20萬元/公里。 
  韓興茂:去年實施國家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后,交通建設資金來源出現了一些變化。主要體現在:一是性質變了,稅費改革后,公路養路費等六費由地方交通規費變成中央稅,交通部門利用規費質押貸款的融資平臺被打破;二是使用方式改了,燃油稅收入由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分配給地方,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的使用與撥付管理不同于以往了;三是手段少了,稅費改革后,原先以“統貸統還”政策籌集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的融資手段,在一些地方受到限制;四是收入減了,國家對1.6升及以下汽車按50%標準減半征收車購稅,加上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今年車購稅收入預計有所減少。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應該如何保證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呢? 
  馮正霖:面對這些新變化,必須以新的思路、新的舉措去應對。一要用足、用活、用好中央的政策。農村公路是公益性設施,是拉動內需的投資重點,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條件,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積極向當地政府匯報,把中央給予的政策用足、用活、用好。二要加大中央資金支持力度。在車購稅收入預計下降、同時今明兩年重點支持災區300億元的情況下,經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同意并經國務院領導批準,在原“十一五”規劃的基礎上,今明兩年增加安排454億元中央資金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國家發改委也加大了國債資金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支持力度,在今年下達的第二批投資計劃中,安排了120億元資金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并按轉移支付的渠道下達到各地財政部門。三要保證地方財政投入。爭取更多的財政資金和地方政府債券資金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四要搭建多渠道籌融資平臺。要充分利用當地政府的財政資金平臺,加大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力度,積極探索適合農村公路項目特點的融資方式。交通運輸部已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 
  王云彪:2008年下半年以來,面對國際國內嚴峻的經濟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果斷做出“擴內需、保增長”的重大決策,明確要求加快高速公路、農村公路建設和地震災區公路恢復重建。這對我們農村公路建設是個機遇。 
  馮正霖:這正是我想重點強調的。去年四季度國家啟動首輪拉動內需的建設任務,中央安排中央預算內資金1000億元,投向公路建設100億元,其中安排50億元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安排東中部地區通村瀝青(水泥)路建設,西部地區通鄉鎮瀝青(水泥)路建設,共8244個項目,涉及7977個村、298個鄉(鎮),建設總里程約3.2萬公里。今年一季度,國家下達了第二批拉動內需的投資計劃,其中安排公路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120億元,全部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共安排23725個項目,建設總里程約8.16萬公里。 
  近一年來的情況表明,農村公路建設在“擴內需、保增長”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央也將繼續保持公路建設的投資力度。這的確是農村公路建設新的歷史機遇,希望我們抓住機遇,共同努力,進一步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讓廣大農民踏著平坦、寬闊的農村公路大步奔小康。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