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江蘇如東:以沿海開發突破拉動縣域經濟大發展

2009-7-27 19:5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江蘇省如東縣位于長江三角洲東北翼,東枕黃海,南臨長江,與上海燈火相邀,是中國大陸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縣市之一,全縣總面積1872平方公里、擁有106公里的黃金海岸線,總人口106萬,系全國百家明星縣、全國科技百強縣、全國生態示范縣、國家綠色能源創建縣和江蘇省文明城市,享有中國“海鮮之鄉”、“魚米之鄉”、“教育之鄉”、“體育之鄉”、“建筑之鄉”、“民間繪畫之鄉”等美譽
近年來,我縣置身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層面戰略的背景之下,以沿海開發的大突破拉動縣域經濟的大增長,全縣經濟社會呈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并以其獨特的資源優勢和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榮獲長三角地區“最具投資價值縣”的稱號,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評價中七度榜上有名。

  一、突出規劃引領作用,推動沿海開發向有序轉變

  我縣沿海開發起步較早,在較長一段時間內,處于一種無序開發狀態,影響了具體開發實效。近幾年來,我們總結以往沿海開發的經驗和教訓,深刻感悟到,這些問題的出現,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缺少科學、前瞻的規劃。為此,我們以“高效開發、合理開發、持續開發、生態開發”為原則,切實做好沿海開發的各類規劃的編制,并力求規劃在覆蓋上求“全”、程度上求“深”、水平上求“高”。

  1.完善空間布局規劃。根據洋口港開發和城鎮化發展的需求,以土地集約利用、功能合理分區和緊湊發展模式為指導原則,專門編制了《如東縣沿海總體布局規劃》、《港城一體化概念性規劃》和《沿海大交通規劃》,進一步確定了“一城兩翼”的空間格局、“二連三橫三縱”的交通體系和“三縱三橫”的內河運輸體系,深化完善了主要功能性載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

  2.提升港口產業定位。立足洋口港資源優勢和長三角組合港功能定位,科學編制了洋口港產業規劃,確立了以能源、石化、冶金和物流為主“3+1”的產業發展方向,重點突出能源和石油化工兩大主導產業。在能源方面,利用港口資源,發展儲備、物流、轉化性能源的生產;利用海濱優勢發展可再生能源。在石油化工方面,主要利用港口發展煉化一體化聯合項目以及一批產業鏈延伸的臨港石化產業項目。

  3.優化沿海資源配置。強化規劃對資源要素配置的基礎性地位,以濱海生態旅游資源為依托,緊密結合蘇通大橋通車、洋口海港通航以及海洋鐵路、海啟高速、錫通高速如東段的開工建設發展機遇,編制了《如東旅游休閑業發展規劃》,確定了海濱生態旅游、民俗風情游和鄉村度假游的發展方向,突出集約發展,提升生態功能,促進文化發展,加快推動發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

  二、突出品牌放大作用,拉動沿海開發向高端進軍

  打好“優勢牌”、最大限度發揮“優勢效應”,是一個地方謀求跨越發展的成功之路。我們在沿海開發中深諳此理,以洋口港開發建設為龍頭,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高起點、多角度、全方位謀劃全縣沿海開發工作,通過傾力打造“東方深水大港、綠色能源之都、黃海旅游勝地”三張名片,進一步釋放如東沿海開發的優勢和張力,不斷推進沿海開發向高端進軍。

  1.全力推進洋口港開發建設,打造“東方深水大港”。兩年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視察洋口港時強調,洋口港是南通的資源、江蘇的資源、更是中華民族的資源,現在全國像這樣的資源不多了,要充分利用好。兩年來,我們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強勢推進洋口港開發建設,成效明顯。一是做大臨港工業基地。洋口港擁有水深、陸域、腹地、能源、水資源等綜合優勢,是發展運輸指向型臨海工業的最佳區位。我們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充分利用港口資源優勢,集中規劃了30平方公里的臨港工業區,重點發展石化、能源、冶金、物流四大主導產業,通過集群發展,不僅使公共設施得到統一、共享,污染得以集中和統一的治理,而且企業之間相互關聯,形成了較好的上下游產品鏈。二是做強外向型經濟。我們充分發揮港口的開放功能,以開放促發展,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吸納和集聚各類生產要素,促使各類信息流、人流、資金流向洋口港集聚,成為承載國內外資本的優良平臺和洼地,全面推動了外向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由中石油、新加坡金鷹、江蘇國信等聯合投資160億元人民幣的LNG接收站及天然氣項目已經開工建設,一期工程年接收進口天然氣350萬噸;新加坡金鷹集團投資110億元的特種溶解漿和差別化化學纖維一體化項目及熱電廠項目即將開工;香港保華、法國道達爾、英荷殼牌、環球輪船代理公司、美國能源運輸集團等國際性大公司、大財團也紛至沓來,3年內,國內外大型企業集團在我縣的投資將超過幾百億元,今后10年左右吸引的外來投資預計超過千億元。三是做優港口商貿功能。作為新興港城,我們瞄準千帆競泊、萬商云集目標,在大力開發港口工業功能的同時,正千方百計做好以港興貿的文章。如:積極推進現代化物流中心建設,強化中轉貿易、貨物集散功能,做活大進大出、深購遠銷的文章,著力發展外向型、遠程集散型商貿流通業。進一步開發港口的商業服務功能,積極發展為港口服務的代理船舶與貨運代理、保險、金融、通訊、航運交通、旅館餐飲業等,優化服務環境,擴大就業,繁榮港城經濟。

  2.加快發展綠色能源產業,打造“綠色能源之都”。我縣常規能源資源十分匱乏,能源供應主要依靠從外省調進煤炭解決,能源自給率低且結構單一,電力等主要能源價格相對較高。然而,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潮汐能資源極其豐富,發展綠色能源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縣委、縣政府高瞻遠矚,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一是風力發電項目。早在1995年,在國內對風力發電的認識還是“一張白紙”時,我縣就開展了風資源實測、地質勘探、項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準備工作,掌握了全縣沿海風資源的第一手資料。前后歷經三期工程,目前已建成規模達25萬千瓦,150臺風機已全部實現并網發電,累計上網電量5億千瓦時。同時,我縣積極規劃建設風電設備科技產業基地,延伸風電產業鏈,計劃到明年,形成400臺套的風力發電設備生產能力,形成年產值80億元、利稅10億元的生產規模。二是秸稈發電項目。在風電項目如火如荼推進之際,我縣綠色能源布局的另一步棋——秸稈發電也邁開大步。該項目是國家發改委核準的我國第一個生物質發電示范項目,也是國內第一家采用純秸稈燃燒發電技術的項目,多項關鍵技術將填補國內空白,工程裝機2.5萬千瓦,總投資3億元,年上網電量1.8億千瓦時。三是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我縣強生光電公司采用非晶硅薄膜光伏電池技術和大型光伏電站設計思想,創造了單線產能、電池轉換效率、設備投入產出比和批量投產時間四項全國第一。自今年3月正式投產以來,強生光電公司引進的首條25兆瓦非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已進入批量化生產,產品全部合格。同時,應用這一電池的國內首座普及型光伏電站,在我縣洋口港同步建設。隨著薄膜電池轉換率提升、生產成本降低,每度上網電價將逐步降低至1元人民幣。另外,潮汐發電、垃圾發電、LNG燃氣發電等綠色清潔能源項目建設也正在抓緊推進之中。預計到2015年,我縣綠色能源生產量將達到全縣能源消耗總量的70%以上,到2020年綠色能源產值將占到GDP的50%以上。

  3.精心策劃沿海旅游品牌,打造“黃海旅游勝地”。我縣沿海地帶地域廣闊,既有歷史遺跡、文化遺產,還有現代工業、漁業文明的特色景觀,特別是以太陽島為主體的地文景觀,以濕地、溫泉、潮汐、海濱水域為主體的水域風光,以兩百多年歷史的蓬蓬樹為代表的生物景觀,以擁有千年歷史的范公堤、日本玄奘足跡為代表的遺址遺跡,以黃海大橋、全國第一的國家中心漁港、海印寺、大型風車為主體的現代建筑設施,以南派風箏、地產海鮮為主體的特色旅游商品,以民間繪畫、少年雜技、新店山歌、滸澪花鼓等為代表的人文活動,蘊藏著如東海濱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近年來,我們著力于打造集“華夏綠色科技旅游示范基地”、“長三角濱海生態度假勝地”、“中國灘涂海岸旅游開發標桿領地”于一體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推出了品嘗劉埠海鮮、沐浴金蛤溫泉、聆聽海印鐘聲、熱舞海上迪斯科、演奏空中交響樂、漫步森林大氧吧等特色旅游項目,推介了古井、徳井、掘苴河閘、豐利古建筑群、陳嵩故居等文化品牌,保護并發展了《跳馬夫》、《鐘馗戲蝠》、《滸澪花鼓》等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形成了南黃海風情觀光旅游、生態休閑旅游、特色文化旅游等3個沿海旅游鏈,榮獲“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稱號。至“十一五”期末,我縣將建成4A級旅游景區1個、3A級景區1個,預計年接待游客120萬人次,旅游收入18億元。

  三、突出園區集聚作用,驅動沿海開發向集約突破

  如東海岸線綿長,沿海區域范圍較大。近年來,我們汲取以往沿海開發“全面開花”卻“果實廖廖”的教訓,立足沿海的各種資源、區位特點和開發能力,積極探索園區經濟與沿海經濟的合作模式,按照沿海主導產業布局,重點建設了如東經濟開發區、洋口港經濟開發區、沿海經濟開發區和東安科技園區四大載體,總規劃面積305平方公里,并以高度的開放活力,強磁吸引各種資本和各類力量參與開發建設,由此拉開了以沿海開發的格局,促進了沿海開發走上集約科學開發之路。

  1.加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2008年是洋口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最多的一年,也是工程建設取得快速進展的一年。島、橋、碼頭均超序時建設,洋口港初步通航的目標如期實現。臨港工業區一期完成基礎配套,海洋鐵路、洋口運河、新能源工程等全面推進,總投入資金量達到25.4億元。

  2.加大重大項目投入。圍繞沿海主導產業,包裝重點項目,加大投入超前開展項目的前期研究和審批工作。如東經濟開發區累計引進企業130家,竣工投產企業43家;沿海經濟開發區下設化工園區和旅游開發區,化工園區一期已引進國內外企業96家,二期已有10多家上市企業簽約落戶。東安高科技工業園也成功吸引來自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香港、臺灣等地區的客商進區投資,已落戶工業企業38家,總投資規模達到20多億元。

  3.加快重大項目達產。今年2月份以來,先后有22個項目在我縣沿海經濟帶破土建設,總投資超21億元,整個沿海經濟帶的發展框架全面拉開,面貌日新月異,發展蒸蒸日上。2008年四大載體全年實現新批注冊外資10億美元,到賬外資2.8億美元,引進縣外境內注冊資金60億元,產業規劃、功能定位和配套能力進一步完善。四大載體財政收入占全縣總量的16.18%,銷售收入占21.21%,利用外資占43.98%以上。

  如東最大的特色在沿海,最大的優勢也在沿海,最大的潛力也在沿海。我們將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搶抓機遇,借勢發力,傾力打造“東方深水大港、綠色能源之都、黃海旅游勝地”三張名片,以沿海開發的大突破推動縣域經濟的大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