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光海1曾慧2
(1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2西安財經學院陜西西安710061)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物流企業經營和管理的方式和手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經營與管理思想和方法受到了嚴峻的挑戰。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認識到要建立和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需要實施物流電子商務業務經營和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并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重新思考和設計,而在電子商務化和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物流企業也將面對新的風險,其風險防范措施也必將發生改變。因此,本文首先論述網絡經濟下物流企業電子商務化的業務經營和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業務流程再造,然后分析網絡經濟下物流企業面臨的風險及其特征,并據此提出網絡經濟下物流企業風險防范措施。
一、網絡經濟下物流企業業務流程再造(BPR)
1、業務流程再造概述
1990年美國著名管理大師、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邁克爾.哈默首先提出業務流程再造的概念。根據哈默的定義“業務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簡稱BPR)就是對企業的業務流程(Process)進行根本性(Fundamental)再思考和徹底性(Radical)再設計,從而獲得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方面業績的戲劇性(Dramatic)改善”。其中,衡量績效的關鍵指標包括:產品、服務質量、顧客滿意度、成本、工作效率等方面[1]。
物流企業除了不直接生產產品外,服務、面向顧客、成本、效率等都是BPR的重點,在網絡經濟下,電子商務業務和服務平臺與供應鏈管理這種新生產力工具正是物流企業業務流程再造的利器,利用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進行業務流程再造是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轉化的有效途徑。
2、網絡經濟下物流企業業務流程再造
網絡經濟下物流企業業務流程再造需要滿足“顧客為中心、高效、優質服務、及時準確掌握市場信息”的要求。這就要求物流企業要有比傳統物流更方便、快捷的顧客服務平臺,和快速處理、管理物流業務并及時與上下游企業溝通的能力。具體地說:需要建立物流業務電子商務平臺來支持物流業務的流入、流出和方便顧客監控、管理;需要構建供應鏈或參與需要物流的生產、商業企業供應鏈,及時準確把握關聯企業的物流需求并為之提供高效、優質的物流服務。
建立電子商務平臺:電子商務物流業務平臺相當于一個永不歇業的物流業務聯系大廳,顧客希望什么時候來聯系業務都可以,并且電子商務物流平臺會根據多數用戶的需要建立幾種物流備選方案和建議,讓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以滿足自己的物流需求;其次,電子商務物流業務平臺會按照物流業務的環節向特定的用戶提供物流相關信息,方便用戶監控和決策;第三,電子商務物流業務平臺還提供網絡化雙向互動的溝通方式,便于及時了解用戶的意見并妥善處理;第四,電子商務物流業務平臺也是網絡經濟下企業形象的展示和宣傳平臺。
建立或參與供應鏈:建立或參與供應鏈首先能幫助物流企業獲得關聯企業的物流需求,幫助物流企業獲得穩定的物流業務來源;其次,利用供應鏈可以大大減少物流業務的交易費用;第三,利用供應鏈,構建符合供應鏈上顧客需求的物流設施和管理方式,形成現代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物流企業構建電子商務平臺、建立或參與供應鏈來做業務流程再造時,不要把電子商務平臺與供應鏈割裂開來,而要綜合考慮。因為電子商務平臺是物流業務的出入口,而企業內部供應鏈是物流業務在企業內部流轉的信息流動管道,企業外部供應鏈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與企業內部供應鏈聯接在一起,并協同工作。利用構建電子商務平臺和供應鏈為主線來再造物流企業業務流程時,還要按照電子商務平臺和供應鏈的要求來改造企業組織結構、制定企業管理規范。
通過分析網絡經濟下物流企業業務流程再造可以看見:網絡經濟下物流業務具有強烈的網絡經濟特征,在電子商務物流平臺和供應鏈上實施的物流業務具有信息技術帶來的風險,其表現和特征以及防范措施與傳統物流完全不同。
二、網絡經濟下物流企業風險
1、網絡經濟下物流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
1)信息風險
信息風險指信息虛假、信息滯后、信息不完善、信息壟斷等有可能帶來的損失。物流企業在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和供應鏈處理物流業務時通過網絡傳遞業務數據和信息時就面臨大量的信息風險。如物流企業面臨信息的滯后和不完備性,因為這些現象有悖于網絡經濟對信息的“快捷性要求”和“完備性要求”。在信息傳遞過程中,如果物流企業不能及時得到完備的信息,就無法對信息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無法做出符合理性的決策;供應鏈上物流需求信息壟斷則是物流企業需要關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在供應鏈運行良好、企業間信用體系健康完善的情況下,企業物流需求信息相對供應鏈外的企業處于信息壟斷狀態,這也決定了物流企業參與供應鏈的必要性。
2)技術風險
主要指網絡硬件安全、網絡運行安全、傳遞數據安全、現代物流設備如GIS等方面的問題。物流企業使用電子商務平臺和供應鏈的業務支撐模式,其中的網絡服務器、數據庫、以及操作網絡物流業務的計算機常遭受到黑客、病毒等的襲擊,導致企業電子商務平臺無法正常運行、供應鏈中傳遞的數據完整性遭到破壞或延遲。
3)經濟風險
主要指網絡經濟下金融支付、產業發展方面的風險,具體到物流企業,主要指物流企業與客戶之間的網上資金安全;和網絡經濟導致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帶給物流企業的經濟損失風險。企業使用網絡資金轉賬由于其方便性而受到越來越多的使用和重視,但由于黑客和病毒,網絡金融欺詐也越來越多,據調查,僅有5%的網民相信網絡支付的安全性,所以物流企業與客戶之間的資金往來采用網絡金融具有相當的風險;由于網絡經濟的不確定性和快捷性,企業生產的產品生命周期大大縮短,導致物流企業為別的企業服務的要求提高,同時物流企業也要大大縮短倉儲產品的周轉時間,甚至有的時候,企業剛入庫大量產品就同時宣布該產品過時,并可能不再出庫而占用企業的物流設施,更有甚者,出現企業直接破產而物流企業承受一部分損失的可能。
4)管理風險
這里的管理風險,是指物流企業的管理制度不能適應網絡經濟發展而帶來的風險。據北美地區的統計,73%的網絡非法行為是公司內部人員所為。網絡經濟使經濟運行規律和一些基本法則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如果物流企業不能適應這種變化,不能相應調整自己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就會面臨著極大的風險。管理風險通常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組織內部沒有建立相關的管理制度;二是企業沒有真正實施已經建立的管理制度。由于物流企業對內部人員沒有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內部人員延遲信息傳遞或泄密等類似現象的出現就很難避免,如物流企業商業秘密的泄密等。
5)制度風險
這里的制度風險,指的是宏觀經濟管理制度,其中最主要的是系統的法律制度。由于網絡經濟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們對網絡經濟的認識不足;又由于國際協調還處于萌芽階段,世界各國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政。這就使得當前的制度風險顯得尤為突出。雖然各國都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但并不完善。在國際上,由各國政府共同認定的法律和法規就更是寥若晨星了。因此物流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活動和參與供應鏈協作要密切注意制度風險。
2、網絡經濟下物流企業風險特征
1)全球性
網絡經濟下物流企業風險具有全球性特征。物流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體現,其面臨的風險既可能來自國內,也可能來自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其根源在于物流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和供應鏈協作活動具有網絡經濟的虛擬性。四通八達的通訊網絡,把世界各地的物流需求和供給信息都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這一點與傳統物流大不相同,傳統物流可以通過自然距離、關稅或非關稅壁壘、互不兼容的法律制度,來制造一道道牢固的屏障,以回避可以預料到的風險。在虛擬物流平臺和供應鏈中,國界已不復存在,任何自然的或人為的屏障都形同虛設。
2)正反饋
在一定條件下,網絡經濟風險會迅速成長和壯大,具有一股強大的、摧毀一切的力量。這種異乎尋常的特性,來自于網絡經濟中所特有的不穩定均衡和正反饋效應。網絡經濟中的均衡是不穩定均衡。如果某物流企業正處于成長過程中,它就會在正反饋效應的刺激作用下,成長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強大,直至成為市場主流,占有決定性的市場份額。反之,一個物流企業即使是市場的主流,如果受到一些致命的打擊,則有可能在正反饋效應的作用下迅速衰退,甚至在很短時期內消逝得無影無蹤。
3)傳染性
網絡經濟下物流企業面臨的風險可以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傳播,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和廣泛的影響力,使人們很難進行有效防范。實時性和交互性是網絡經濟的兩個基本特征。一旦風險產生,它就會借助信息的實時傳遞和物流市場上交易主體之間的交互關系而迅速擴散。交換信息越頻繁,其風險傳染就越快。
4)隱蔽性
網絡經濟下
物流企業面臨的風險具有很強的隱蔽性。風險初起時可能不大容易覺察,當風險變得清晰可辨時,危機就可能無法避免了。這種隱蔽性,來自物流市場上信息的非對稱性。在網絡經濟中,信息的非對稱性又由網絡經濟的虛擬性所派生出來的匿名性和非人化而得以強化。物流電子商務平臺和供應鏈上的匿名訪問可能導致一些人的投機心理膨脹,信息欺詐、盜取商業機密就可能在不容易發現的情況下發生。因此在物流電子商務平臺和供應鏈中處理機密信息時對訪問者的認證就顯得非常必要。
5)復雜性
在網絡經濟中,物流企業面臨的風險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的。多種風險往往交叉在一起,它們相互影響和助長,使得風險防范的難度大大增加。
三、網絡經濟下物流企業風險防范
1、綜合治理
網絡經濟下物流企業面臨風險的復雜性特征表明風險防范必須是全方位的,而不能有厚有薄、顧此失彼,必須要滿足“木桶”問題的解決。企業首先應致力于在現有的法律制度的框架下設計企業的管理制度和完善對外協商、協作的機制。使企業物流電子商務和供應鏈協作有序發展,并以防范制度風險作為基礎,針對物流企業面臨的所有網絡經濟風險,或制定適當的對策,或進行積極的指導,使企業的風險防范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
2、風險分擔
在經濟社會中,保險是分散風險的一個重要手段,它為社會提供風險補償。風險越大,風險發生的機率越高,人們對保險服務的需求就越高。物流企業往往會為客戶委托的貨物、自己的物流設施安全辦理必要的保險,在網絡經濟下,由于信息安全、技術安全帶來的損失也應該利用保險來分散風險,在一些比較發達的國家,保險公司已經嘗試為客戶提供網絡安全保險。如美國亞特蘭大網上保險信托公司1999年夏天開始接受企業對網絡業務的保險。對于某些網絡經濟風險,由于保險商對其規律難以把握,不愿意承保。這時,風險投資就成了創業者和創新性業務開展面臨風險時的最佳選擇。在美國,風險投資已經被證明是一種鼓勵新興產業和新興業務發展的有效措施。創新具有很高的風險,風險投資的加入,雖然沒有減少創新的社會風險,但可減少創新企業的風險,這就使產業風險對經濟發展的阻礙作用大大減弱。
根據美國的經驗,由于“市場失靈”,以及高風險和不確定性,風險資本市場需要政府予以培育和扶持。美國政府除了制定一系列相關法律外,還采取了很多政策措施,以鼓勵風險投資,如適時調整資本利得稅,為相關企業提供補貼、信用擔保、信息服務等,為風險投資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鑒于中國的保險業和風險投資業都比較落后,中國物流企業電子商務水平和供應鏈穩定運行程度都比較低,政府的積極推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3、教育培訓
物流企業開展的網絡經濟活動中風險的復雜性、隱蔽性、傳染性、正反饋、全球性等特征,是與網絡經濟的內在本質密切相關的。要想成功地防范風險,就必須對網絡經濟的發展規律和風險機制有一個較為清醒的認識。因此,人才培養和教育培訓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此外,關于電子商務、供應鏈風險的有關知識,應該在企業內部、甚至關聯企業進行普及。它包括物流企業管理層對信息安全的重視和企業內部有關制度的完善;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以防范“外部人破壞”,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以防止“內部人破壞”;加強對安全保護措施執行情況的監督等。
4、預防為主
物流企業開展網絡經濟活動面臨風險的正反饋特征表明,風險防范應以預防為主。由于正反饋的作用,風險為人們所覺察時已經邁上了高速成長的軌道,再去治理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因此,最佳選擇應該是防微杜漸,將可能出現的風險扼殺于萌芽狀態。
參考文獻:
[1]邁克爾·哈默,詹姆斯·錢皮.改革公司:企業革命的宣言書[M].胡源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
[2]孫衍林.論供應鏈管理與業務流程再造的關系[J].生產力研究,2007.03,138-140
[3]孫文遠.網絡經濟風險芻議[J].現代經濟探討,2002.06
[4]秦海波.網上欺詐損害網絡經濟[N].經濟日報2001-04-13
[5]鮑勇劍,陳百助.網絡經濟的禪—e時代的成功方略[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6]T·G·勒維斯.非摩擦經濟—網絡經濟時代的經濟模式[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