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迎來發展“黃金期” 2020年實現航運現代化
2009-7-24 17: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6300余公里的長江,自古就孕育著悠久的中華文明。在現代,它以江闊水深的天然優勢,被人們稱為“黃金水道”,帶動著沿江經濟的大發展。 近期,一系列促進長江沿江經濟發展的規劃相繼出臺:四川省宜賓市制定沿江經濟帶發展總體規劃,致力于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的臨江產業基地;武漢新港建設如火如荼,提出以長江經濟帶促進武漢城市圈發展;上海建設集裝箱水路中轉,進一步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長江黃金水道再次迎來發展“黃金期”。
長江經濟帶全面崛起
長江經濟帶東起上海,西至攀枝花,涉及沿江9省市(青藏除外)的43個地市,是全國高密度的經濟走廊之一。
在湖北武漢,長江右岸白滸山港區的乙烯作業區、集裝箱作業區、化工作業區、電廠作業區呈現一派忙碌景象,投資300億元“港城一體”的花山生態新城建設拉開帷幕。即將崛起于長江腹地的武漢新港,將成為中西部地區走向海外的國際港、全國性的綜合交通樞紐。依托武漢新港,將形成陽邏新城、北湖化工新城、三江工業新城、花山生態新城、唐家渡物流新城等城市組群。
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指出,長江水運在湖北境內有1062公里,占整個長江干流的38%,在沿江省市中排名第一。長江的綜合經濟承載能力非常強,是一個重大的潛在資源。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以武漢新港建設為龍頭,促進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和推動湖北長江經濟帶的開放開發。
便捷的交通、豐富的資源和產業優勢,使得長江經濟帶在沿江9省市和全國的經濟地位日益突出。交通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局長唐冠軍介紹,長江航運歷來是沿江地區重要的對外運輸通道,沿江大型企業生產所需80%的鐵礦石、83%的電煤以及相當份額的油品運輸是依靠長江來保障的。
深下游、暢中游、延上游
近年來,長江經濟帶的發展集中于長江航道建設。國家按照“深下游、暢中游、延上游”的思路,對干線航道實施了有步驟、分階段的系統整治建設,使長江干線航道上游通過能力大幅提高,中游部分河段通過能力緊張局面得到改善,下游河段海輪通過能力大幅提高,整個長江通江達海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在下游,由于入海口形成的長達數十公里的“攔門沙”區段,成為通江達海的最大障礙,巨型海輪至此不得不“望江興嘆”。從1997年起,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開始分三期實施,使整個下游航道不斷加深。
在中游,長江水運界流傳著“中游暢則長江暢”的說法。由于河道彎曲,淺灘眾多,河道演變劇烈,航道不穩定,中游成為長江航運的瓶頸河段。三峽工程建成以后,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了中游的流量,改善了中游的航運條件,緩解了枯水期對中游航道的影響。同時,交通運輸部按照“系統治理,分步實施,先期控導,逐步完善”的總體治理思路,將中游航道分成六段進行系統治理。
在上游,四川省根據建設西部經濟高地,構建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戰略部署,提出了以長江為主軸,加快岷江―長江、嘉陵江―長江兩條水運進出川主通道和瀘州、宜賓大噸位集裝箱碼頭建設。四川省交通廳航務局副局長楊伯超表示,到2020年,四川省將建成航道暢通、港口完善、干支結合、江海直達的內河運輸體系,輻射川、滇、黔、藏、青、陜、甘等省區,形成我國長江經嘉陵江延伸至西部內陸地區最深的水運樞紐。
2020年實現航運現代化
交通部副部長徐祖遠介紹,目前長江航運發展還存在一些矛盾,主要包括:干線航道通過能力不足;干線港口規模偏小,功能單一;船舶運力結構不盡合理;航運支持保障能力不強;信息化水平不高等。
他指出,金融危機、航道治理和安全發展都對長江航運進一步發展提出挑戰。但同時,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也正是推進長江航運科學發展的關鍵階段。
唐冠軍介紹,長江航運現代化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長江航運現代化,形成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航運基礎設施、裝備和服務體系,比較優勢充分體現,黃金水道優勢充分發揮,平安長江、數字長江、陽光長江、和諧長江全面實現,長江航運更安全、更通暢、更便捷、更經濟、更和諧。為實現這一目標,長航局將用12年左右的時間,分3個步驟循序推進。到2020年,將形成安全、暢通、便捷、高效、經濟的長江航運網絡和運輸服務體系,適應流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并適度超前,圓滿實現長江航運現代化的總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