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電視業務虧損的供應鏈因素
2009-7-24 0:1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索尼的虧損與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有直接關系,比如全球需求下滑、日元相對美元升值等。另外,索尼管理費用高昂、供應鏈體系不健全也是關鍵因素。
我們知道,在CRT(顯像管)電視時代,索尼是當之無愧的NO.1,其遍布全球、相對完善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大大降低了管理費用。當時,索尼在日本、亞洲(除去日本)、美國、歐洲四個地區都建立了設計、生產、銷售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即實現了本地化。但在液晶電視時代,索尼并沒有在供應鏈上進行整合,比如液晶面板仍然在日本生產等,甚至電視整機生產也都是自己做。索尼在全球相對不完善的供應鏈體系是致使管理費用高昂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索尼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開始把更大份額的電視生產通過OEM(貼牌生產)方式外包出去。
但是由于索尼在電視用液晶面板領域并不掌握絕對的話語權,在日本、亞洲(除去日本)、美國、歐洲這四個地區不可能建立起獨立的供應鏈體系。索尼和三星有一家液晶面板合資工廠,大部分還是依賴三星的技術。本來今年4月與夏普合作建立大尺寸液晶面板生產線的計劃也由于全球需求下滑而被迫推遲。索尼和夏普已經修訂了相關的合資備忘錄,決定將新工廠建立時間推遲到2010年3月。
盡管在中期計劃內實現全球電視銷售超過三星的目標并沒有改變,但如果索尼在液晶面板領域沒有太多作為,在全球各個地區不能建立各自獨立的供應鏈體系,超過三星只能是夢想。雖然三星消費電子業務(包括電視)也是虧損的,但由于其消費電子產品主要都是在韓國之外生產制造的,因此這只是三星為了公司整體利益做出的會計上的虧損。三星在電視業務上完善的供應鏈管理不是索尼一兩年內能夠趕上的。不過,如果索尼在設計、制造和供應鏈等領域實行改革,在研究開發方面確實體現出索尼的個性,再加上其在全球電視市場廣泛的品牌影響力,超過三星也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