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出口加工區建立“五制”服務新機制
2009-7-24 0:0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炎炎夏日,持續高溫。濰坊國家出口加工區里生意火爆,一派繁忙景象。前來辦理出口、進口通關手續的車輛川流不息,一個個項目即將落地生根。今年以來,濰坊出口加工區通過增加保稅物流新功能,實行新的“直通式”監管模式、新設產業及商務配套區等,功能多了,發展空間大了,業務領域寬了。該區管委會緊緊抓住這一機遇,創新服務機制,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大力推行“五制”服務,全力推進項目入區,取得良好效果。
濰坊國家出口加工區是一個特殊的經濟區域,總規劃面積11平方公里,其中網內保稅區3平方公里,網外配套區8平方公里。配套區規劃了八大功能園區:即新能源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精密機械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科技研發園、專業物流交易園、商務生活服務園。
為了提供一流服務,出口加工區做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工作。
一是服務承諾制。管委會各部門及海關、國檢、工商、稅務等駐區部門,對每項工作內容、程序、時限、服務標準等,分別列出,利用門戶網站、辦公服務大廳,作出公開承諾,并設立投訴信箱和投訴電話,自覺接受企業和社會監督。
二是項目包靠制。對在談、在建和投產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包靠制,由包靠人全面跟蹤項目,掌握項目動態,全方位幫助解決項目入區中存在的問題,加快推進項目落地、建設、投產和經營。項目包靠制有力地推進了項目入區。
三是現場工作制。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管委會領導成員帶頭,以身作則,親歷親為,點對點抓項目,靠現場。對在建、投產項目每周定期到項目單位現場辦公,特殊情況隨叫隨到,及時為企業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四是限時辦結制。日常工作不推、不拖、不壓,在第一時間完成;凡是為項目單位服務的事項,堅持做到隨到隨辦,及時辦理;對不能當場辦理或解決的問題,按服務流程和服務承諾,確定辦結時限,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五是督辦考核制。每周一次督查,特別強化現場督查,每月一次通報,并將督查結果納入年度工作考核中。同時,設立舉報意見箱、網絡舉報電子信箱和建立企業項目評議部門制度等。
通過推行“五制化”服務新機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加快了項目入區建設步伐,有力地推進了經濟的發展。目前,該區項目引進、建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已有投產、在建項目11個,總投資15億元;年內新開工項目10個,總投資17億元;已引進保稅物流項目7個,入區開展保稅物流業務的企業已達30多家,全年可完成進出口額2億美元,實現保稅物流貨值3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