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鎮江市航道管理處 李東晨[212003]
[內容提要]本文就整合鎮江地區物流資源,發展鎮江現代物流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建設鎮江區域物流業的構想、發展條件、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 整合 鎮江 物流資源
當前,隨著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越來越多的跨國物流公司加大了對我國投資和產業轉移的力度。國內許多物資企業也抓住這一機遇,尋找機會,加強與物流跨國公司的合作。特別是沿海地區,專業化物流服務需求和專業化物流企業已經出現,不少地方的政府正著手研究和制定地區物流發展的規劃和有關促進政策,推動物流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作為享有得天獨厚交通地理位置的鎮江,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抓住發展物流產業的機遇,按照鎮江市政府“努力把鎮江建成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物流基地”的發展要求,在鎮江現代物流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第三方物流企業還未形成規模、供應鏈剛剛起步的情況下,按照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運作新的市場環境,對鎮江市的交通運輸、物資企業應及時作出調整、改造和整合,否則會貽誤商機,阻礙鎮江市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1.充分認識發展物流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尤其是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物流作為社會服務交通運輸領域一種先進的運輸生產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已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按照物流技術的要求來組織運輸,不僅可使生產商、銷售商通過加速資金周轉大幅度減少庫存和資金占用,進而達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也可使運輸企業進一步提高運輸效率,增強發展后勁;同時還可使廣大消費者最終在商品價格上得到實惠,形成三贏的局面,因此,加快鎮江現代物流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 外國資本進入我國物流市場不容忽視。
據世界銀行分析,發達國家物流成本占GDP的10%左右,美國低于10%,中國約為16.7%。“十五”期間,如果中國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降到15%,每年將為全社會直接節約2400多億元物流成本,并為企業和社會帶來極為可觀的經濟效益。
隨著我國加入WTO,越來越多的外國
物流公司看好了我國物流市場。據了解,一些跨國集團如美國聯邦快遞公司、德國西門子公司、日本通用株式會社等已紛紛進入中國沿海物流市場。繼新加坡美集物流公司與上海、沈陽兩家大型運輸企業達成合資、合作協議,共同開拓中國物流市場之后,江蘇省首家與美國百利國際營銷機構合作的企業——百利物流南京公司最近也正式投入營運;他們主要采用三種方式拓展物流業務:一是隨自己進入中國市場而帶進了為自己服務的國外第三方物流公司,如沃爾瑪、麥當勞等;二是走本土化戰略,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或對中國物流企業進行改造,為自己服務,如寶潔、諾基亞等;三是國外物流公司進入中國,主動為外資企業與中國企業服務,如日本通用株式會社分別于1992年在大連,1994年在上海和深圳成立物流公司。從發展的趨勢來看,國外物流業已經看到中國市場的潛力,紛紛搶占中國市場。前不久,國家經貿委的一位有關負責人說,我國的現代物流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外國物流公司近年采取合資或獨資形式進入我國物流市場,已經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1.2國內物流業正在崛起,方興未艾
據了解,跨國公司和國內大批優勢企業對專業化物流服務的需求,已使沿海地區涌現出能夠提供多樣化服務的專業化物流企業群體。這些企業圍繞貨運代理、商業配送、多式聯運、社會化儲運服務、流通加工等物流職能和環節的專業化物流服務發展迅速,并正嘗試為生產、流通企業提供從物流方案設計到全程物流的組織與實施的物流服務。特別是在經濟發展迅速和比較活躍的沿海地區,交通運輸、倉儲設施、信息通訊、貨物包裝與搬運等物流基礎設施和裝備發展已初具規模。
深圳、天津、上海、廣州和青島等沿海地區政府對發展物流業已表現出高度重視。廣東省已將發展物流產業作為經濟領域四大主攻方向之一。深圳市于2000年9月28日第一個在國內推出《深圳市“十五”及2015年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明確把發展現代物流業作為深圳三大支柱產業之一,規劃建設8個物流園區。廣州、東莞、佛山等市也在制定物流規劃,一些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已啟動。上海市已規劃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與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并出臺了《上海市“十五”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規劃》,提出著重發展三類物流,一是海、陸、空、港的口岸物流;二是適應商業批發零售行業的配送物流;三是依托信息平臺發展電子商務物流。并計劃在“十五”期間建成市內配送中心20個,市外配送中心3-5個。天津市去年開始就在制訂“天津市現代物流發展綱要”,爭取成為中國及東北亞地區重要的物流及信息樞紐。青島市則把發展現代物流作為“以港興市”,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的切入點,準備用3年時間推動大中型工交企業全部實現物流創新,在全國率先培育出一批第三方物流企業,同時分別建設6個各具特色的物流園區,逐步形成與國際接軌的物流服務網絡體系。
因此,從加快建立鎮江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研究制定促進區域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編制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規劃,組織制定物流標準化的工作,是鎮江市當前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2 .發展鎮江區域物流業,加快鎮江經濟發展
現代物流業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新興的產業,也是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的需要。目前,鎮江處于經濟快速增長的關鍵階段,發展物流業顯得非常重要。
2.1物流可以加速我市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
據有關部門初步估算,我國目前物流費用約占GDP的25%—30%,而韓國不到16%,發達國家僅為10%左右。鎮江市是經濟較為發達的蘇南經濟板塊中的一員,也是寧鎮揚經濟帶的重要一員,發展物流業有助于鎮江市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盤活鎮江市倉儲等現有資源,加快鎮江市的物資流通速度和經濟運行的質量,促進鎮江經濟快速發展。
2.2起到優化鎮江投資環境,吸引外商投資的作用。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加快,大批跨國公司和外商在中國開辦企業,他們對投資環境的要求已不再是什么優惠政策和“三通一平”,而普遍集中到有沒有國際標準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高標準、系統化的物流服務已被有的地方政府列為改善投資環境的重點基礎建設。過去,鎮江市在領先稅收減免、“三通一平”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在吸引外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F在,我們應抓住發展現代物流的良機,建立具有現代概念的物流服務企業,在更高的層次上吸引國外大企業來鎮江投資,在新一輪的經濟競爭當中爭取領先地位。
2.3有助于降低鎮江市工商企業的成本,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擴大市場占有份額。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技術進步,產品成本下降空間減少,企業要生存,必須壓縮非生產性成本。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我市企業唯有在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方面做文章,F代物流作為一種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已經被廣泛認為是企業在降低物資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創造利潤的第三源泉。鎮江市工商企業通過計劃、實施和控制進行統籌安排、協調,進行物流功能的整合,有效降低流通中資金的占用及降低運輸、倉儲、存儲費用,減少企業生產以外的流通費用,加快貨物的送達,從而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擴大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
2.4發展物流業是我市運輸企業走出困境的必然途徑。
目前,鎮江市交通運輸企業普遍存在著底子薄、規模小、負擔重的現實。運輸能力低下,經濟效益普遍較差,加之貨源單一、條塊分割、壓價競爭,運輸企業面臨嚴重的困難狀況。隨著鎮江市運輸企業向物流企業的轉變,可以獲得比單純從事運輸業務高得多的收入。據有關部門統計,同樣一噸貨物,從事物流服務比單純運輸服務的收入高出許多倍。隨著向物流企業的轉化,還能促進企業人才隊伍素質的提高,因為要從事物流服務,必須要培訓和引進一大批復合型的物流專門人才;可以使科技興企的方針落到實處,因為從事物流服務,必須提高專用運輸的比例,促進車輛結構的優化,必須運用因特網、電子數據交換等技術,建立物流信息平臺,學習國外一些先進的管理經驗,促進運輸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因此鎮江市的運輸企業必須抓住當前有利時機,積極引入現代物流理念,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有利的地位,同時,我們也可以引進外地的一些成功物流企業來鎮江,帶動物流業的經營和發展。
3.鎮江已經具備建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條件
3.1發展鎮江現代物流業既有良好的基礎條件,也有良好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隨著鎮江的經濟建設的持續增長,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已進入蘇南板快,經濟總量和貨運量不斷增加,原材料和產品銷售兩頭在外。2007年鎮江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213億元,人均5500美元。按世界銀行對我國的估算,物流成本占GDP的16.7%,巨大的物流量和豐厚的物流收益,為鎮江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從區位優勢來說,鎮江市除了現有的港口、鐵路、高速公路、312國道等交通網絡外,還有正在興建的潤揚大橋,規劃中京滬高速鐵路,置身于上海、南京兩大經濟圈之間,能接受到兩大都市經濟的幅射,還能充分發揮鎮江市區位優勢的作用。
從現有的物流依托產業來說,鎮江有金東紙業、奇美化工、國享化學、索普化工、江奎電子、華東制罐等等一大批大中型企業,這些企業特點大多是以加工業為主,原材料、銷售兩頭在外,材料消耗量大、運輸量大,其需求供應量就是物流服務的內容。
3.2鎮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物流業發展的雛形已經顯現。
目前,鎮江市已將物流業作為最有條件、最有可能抓出成效的三大新興產業之一加以重點培植,并已開始著手研究和制定物流發展的規劃和有關促進政策,力爭通過3到5年的努力,把鎮江建設成為區域性的現代物流中心,把生產物流和商貿物流做大做強。近年來,鎮江市不斷加大對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投入,不斷增強現代物流觀念,不斷強化現代物流服務意識,物流業發展的雛形已經顯現。
3.2.1以大港和龍門港、高資港為依托的第三方物流正在形成。
當前鎮江港業務量不斷擴大,吞吐量一直保持較高增長水平。而且其大物流的運作條件得到國內一些大企業的認可。山東兗州煤業集團與鎮江港簽訂的年中轉500萬噸煤炭協議已正式開始運作,并進行了煤炭的中轉。
3.2.2一批物流企業應運而生。
傳統的倉儲、運輸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變的步伐明顯加快。目前僅市區從事物流代理業務的和自身開展物流業務的工礦企業已100多家,其中一部分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整體實力不斷壯大,并成為物流業中的骨干企業。如南京新干線物流有限公司鎮江分公司是全國54個中鐵快運公司之一,能實現門到門快速服務;鎮江十野物流有限公司已跨入省貨物運輸(試點單位)十強之列。
3.2.3物流對接平臺顯現活力。
目前金山物流中心已正式掛牌運營,并形成較強的對外吸引力,已進駐的物流企業年內將可達到60多家,為鎮江市物流業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專業商品市場交易活躍。目前鎮江市274個商品市場成交額達到132億元,其中華東燈具城、丹陽眼鏡市場等5個市場年交易額超過了5億元。連鎖、超市等新型流通業主體力量的蘇果、蘇寧、上海農工商、北京華聯、萬方超市等企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五星電器在鎮江開業100天就取得1.5億元的銷售佳績。
3.2.4物流服務網絡趨向完善。
鎮江郵政185信息平臺已投入運行,依此而形成的物流服務網,正逐步向實物網、信息網、金融網三網合一的物流綜合網絡發展。
由此可見,鎮江市已經具備了發展物流業的基礎條件。當然,還要通過各種會議和活動形式,宣傳物流業所起的作用和意義,提高社會知曉度和相關部門的認可度,為鎮江市實施物流業奠定扎實的基礎。
4.發展鎮江區域物流業的構想
為進一步加快我市物流業的發展,鎮江市要在圍繞貨源辦物流,圍繞市場辦物流,圍繞工業辦物流上做文章,重點發展進出口物流、配送物流、生產物流、綜合物流,構筑鎮江物流網絡體系。在這方面,鎮江市交通局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了良好的起步,并提出的交通應為鎮江經濟騰飛構筑跑道的總體要求,圍繞交通如何做大做強物流業,已積極行動,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思路,應該說是切實可行的。
4.1構筑鎮江市物流業發展的3個物流基地。
一是依托鎮江大港,建立進出口物流基地,開展鐵、公、水聯運,為進出口企業提供運輸、倉儲、配送、定船、定倉、報送、轉關、信息等全程一條龍的服務,扎扎實實為外向型經濟服務。二是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交通條件,在312國道和潤楊大橋交匯處建立物流基地,在現在的金山物流中心一期工程的基礎上,再建設二期,計劃占地150畝,具有貨物配載、交易、倉儲、停車、信息服務、加工、配送等功能,重點為本市區域商貿企業和工礦企業提供倉儲和配送服務。三是在丹陽312國道旁建設物流基地,為全省及華東地區的貨物中轉提供倉儲、運輸和配送服務。目前占地50畝,建筑面積約3000平方米,停車場地15000平方米,使年交易量達到30萬噸以上,使配送網絡覆蓋華東地區。
4.2重點培植兩個為生產企業服務的物流企業。
一是十野物流公司。它主要是為金東紙業、泰興隆、華東制罐、江奎電子、奧雷光電等大型外資企業、國有企業做好物流服務,F每年將金東紙業100萬噸紙漿等原材料從港口運送到車間。并按照金東指令,每年將30萬噸成品紙通過公路配送到全國各地。目前該公司在鎮江和上海設置了4000平方米倉庫,開展倉儲和配送,客戶達150多家,經過兩年的試運行,去年被省交通廳確定為“江蘇省十大物流試點企業”,并已在南京、無錫、蘇州、杭州、上海、廣州設立物流服務網點,力爭將十野物流公司打造成華東地區的物流服務品牌。二是以丹陽江茂快運有限公司為龍頭,圍繞生產企業和商品市場做文章,依托丹陽的工具、燈具、服裝、眼鏡、皮鞋等拳頭產業,為客戶提供倉儲、配送服務。在網絡已達北京、西安、廣州、濟南、蘭州、武漢、長春等全國十多個省市的基礎上再延伸,服務對象從丹陽已擴充到武進、揚中等地,丹陽市江茂快運有限公司年底可望達到四級規模企業。
4.3建設好物流信息網絡和物流服務網絡。
一是建立物流信息交易平臺,通過信息網絡不斷提高物流業務的科技含量。加快物流與電子商務的結合,將商流、物流、信息流有效整合,實現資源共享,促進鎮江市物流業由傳統貨運向現代物流的轉變。二是建立物流服務網絡,要在鞏固鎮江本地物流市場的基礎上,有效整合全社會的人才優勢,站場優勢、貨源優勢、信息優勢,逐步向周邊城市如南京、揚州、蘇州、常州以及上海、浙江、安徽、山東等地的工商企業進軍,形成一個功能齊全、覆蓋華東地區乃至全國、有較強實力和較高知名度的物流服務網絡。
目前,要積極進行鎮江市物流業的發展和規劃;進一步加大對物流業試點企業的扶持,引導傳統運輸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變;進一步加強對工業企業、商業企業宣傳和運用現代物流的理念;加強物流業發展中政府部門的領導,制定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編制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規劃,政府部門將清除政策、體制、法規上的種種障礙,制定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符合鎮江實際的物流體系,發揮政府部門在推動物流業發展中的作用。
5.發展鎮江物流業應注意的問題
5.1物流必須“物盡其流” 物流的本意是打破部門分割和條塊分割,有利于資源配置,千萬不能把物流僅僅局限在原有的部門或者系統之中。否則不利于整合資源,優化配置。
5.2把物流作為一個支柱產業來發展或者要建設綜合物流基地。切忌一哄而上和重復建設,否則必然帶來的是資源浪費。也不利于整個物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5.3充分發揮政府的統籌作用在發展物流產業中,政府的責任在于統籌規劃、協調發展、標準制定和數據調研。單靠各部門的協調不能有效協調全市區域內的所有資源。為此,我們建議政府設立一個綜合的協調機構,專門研究發展方向,制定相關政策,比如包括水陸空各運輸部門、郵政部門及相關行業協會,建立一個辦公對話機制,統籌全市區域物流的產業發展。
5.4發展物流關鍵在于物流需求的開發,整合現有的分散割裂狀況,從顧客需求出發,設計物流解決方案,放棄我們傳統的生產者導向的做法,樹立用戶導向的營銷理念。
5.5正確理解和認識物流是“第三利潤源泉”的提法,從事物流的企業多數是微利企業,說物流是“第三利潤源泉”只是說物流是一個比較穩定的行業,但是絕對不是一些人所說的是一個新的高增長的行業。
5.6物流產業結構化必須與我市經濟的發展水平相適應。物流產業必須適應城市工業經濟的發展和相對落后的農業經濟的發展,物流不能脫離鎮江的實際情況而自由發展。建議政府責成有關部門拿出一個可行的發展規劃,明確目標、梯次及切入點,并實現責任、考核機制。
5.7重視和加強對物流行業的數據統計工作,形成足夠的數據支持,在數據統計方面加強管理,并對數字信息資源進行開發利用。
5.8重視信息技術的運用,盡快出臺統一的物流標準化體系,規范物流的硬件和軟件,可以考慮從物流信息編碼入手,切實推進物流信息化的進程。
5.9對于外資和民營資本的進入寄予足夠的關注,應當善于利用資本杠桿,實施企業重組,實現資源共享。
5.10加強對物流人才的培養,重視學科體系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