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商貿流通業發展現狀、思路和建議
2009-7-20 15:3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在省商務廳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商貿流通業發展迅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
一、商貿流通業發展現狀
(一)商貿流通業發展速度加快,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升。2000年到2008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65億元增長到161億元,增長148%,年均增長12%,自2004年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2位數以上增長速度,2008年增幅達到22.4%。
2008年,批零貿易業實現增加值41.2億元,增長12.7%,占GDP比重10.2%,較2000年占比提高1.8個百分點;餐飲業實現增加值9.96億元,增長12.7 %,占GDP的2.0%,較2000年占比下降0.8個百分點。
(二)市場功能日趨完善,商業中心地位逐步加強。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以大型市場為龍頭,中小市場為基礎,多層次、多領域、多元化的市場體系逐步建立。全市共有各類市場169家,其中消費品市場112家,生產資料市場17家,其他綜合市場和專業市場40家,其中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3家,年交易額達60億元。市場的輻射力、影響力逐步加大,基本形成了以中藥材交易中心為龍頭的中藥材交易市場群,以亳州蔬菜批發市場、渦陽西城農貿大市場為龍頭的農產品(12.02,0.01,0.08%)交易市場群,以萬福大市場、亳州工業品批發市場、蒙城牛群商貿城為龍頭的日用消費品交易市場群,以蒙城汽車貿易市場為龍頭的汽車及零部件銷售市場群。
(三)流通企業數量增多,經營規模不斷壯大。近年來,隨著整體經濟的迅速發展,尤其是2006年以來全民創業熱潮的不斷推進,商貿流通企業數量日益增多。全市批零企業達5533戶,較2004年增加1868戶,從業人員達55.8萬人。其中限額以上批零企業191戶。以蓋盛祥超市、商之都、金色華聯、利辛糧油商廈、蒙城五洲華聯為代表的零售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成長為商貿流通業的龍頭。其中蓋盛祥超市大力發展連鎖經營模式,目前擁有連鎖店40多家,2008年銷售額達1.8億元,其總部大賣場單店銷售額達9681萬元,成為我市流通企業中的旗艦。2006年,金色華聯超市(原上海華聯)正式開業,短短2年時間內,在市區發展連鎖店10余家,在鄉鎮發展連鎖農家店70余家,2008年總店銷售額達6029萬元,成為我市超市類龍頭企業之一。
(四)新型流通業態開始起步,發展勢頭強勁。隨著商之都、上海華聯、阜陽商廈等外來流通企業的涌入,以及“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快速推進,我市流通現代化步伐加快,連鎖經營、特許經營、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逐步建立,超市、專業店、專賣店、便利店等新型業態日益繁榮。截止2008年底,我市擁有“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企業12家(不含農資企業),配送中心18個,4年共建設農家店1800多家,已驗收合格1024家,覆蓋全部鄉鎮和60%以上的行政村,極大改善了農村消費環境。
二、存在問題和制約因素
雖然我市商貿流通業有了較快發展,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制約,與周邊地區相比仍處于落后地位,主要表現在:相對發展速度不夠快,業態檔次低,商業企業規模小,市場輻射力不強,信息化水平低等方面。
(一)發展相對落后。亳州建市晚,底子薄,商貿流通業的發展與其他地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2008年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2.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5位。
(二)結構不合理。商業網點整體層次偏低,存在小、散、亂的狀況。從企業內部結構來看,攤位式、分散性、小規模的傳統營銷方式仍占主導,現代物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業所占比例較低。從企業規模來看,流通企業規模偏小,限額以上批零企業只占3.4%,單店銷售額過億元的商場、超市還沒有一家。
(三)工業對商貿流通業支撐能力弱。我市工業化水平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和周邊地區,工業品本地化生產不足,尤其是服裝鞋帽、小五金等日用品生產幾乎是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商貿流通業尤其是批發貿易業的發展。
(四)受周邊地區擠壓較大,發展空間受限。北有商丘、南有阜陽、東有蚌埠,這些地級市建市早,基礎條件好,交通更有優勢,商貿流通業發展快、檔次高,對我市形成一定的擠壓,分流了我市相當一部分消費,致使我市發展受限。
三、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思路
(一)明確思路,做好規劃,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和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企業生產資料的獲取與產品營銷范圍日趨擴大,與此相適應,被普遍認為企業在降低物質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外的“第三利潤源”的現代物流業正在廣泛興起。我市現代物流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與發達地區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但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加快我市現代物流發展,對于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經濟結構,改善投資環境,增強企業競爭能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與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已建議市政府借鑒上海、武漢等地的經驗,委托物流權威機構為我市量身定做的《亳州市物流業發展規劃》,按照專家的意見,全市上下合力,共同打造亳州的物流產業。
(二)整合資源,做大做強,增強企業競爭力。當前,我市的商貿流通業總體上可用“散、小、差”來形容。首先是資源分散,如萬福大市場、工業品批發市場、金元寶商城,都以經營輕工商品為主,分居三處,萬福大市場、金元寶商城面積大,設施先進,但人氣不旺,設施閑置嚴重,經營效益差;工業品批發市場人氣旺,但占地較小,設施簡陋,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沒有發展空間。其次是企業小,目前我市年銷售額過億元的商場、超市,年營業額超2000萬元的餐飲住宿企業尚無一家,省財政扶持的大型商貿流通企業,我市根本排不上。第三是差,主要是競爭力差,合肥百大、阜陽商廈、阜陽華聯、蚌埠華運等周邊地市的大型商貿企業紛紛到我市設立分店,搶占我市消費資源,但我市本地企業不僅沒有到外市設立分店,甚至跨縣區經營的企業都廖廖無幾。如何解決這種困境,一是把零散的資源整合起來,產生集聚效應,如萬福大市場和工業品批發市場完全有可能進行整合,既發揮萬福大市場的設施資源,又發揮工業品批發市場的客戶資源。二是指導同類同質的企業重新定位功能,發揮優勢,進行錯位發展,如現有的8條商業步行街,應根據所處區段和位置,拓展發展思路,重新定位功能以促進盡快發展繁榮;三是扶持蓋盛祥超市、金色華聯超市等龍頭企業,在融資、用地、稅費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促其做大做強,提升市場競爭力。
(三)農、工、商互相促進,實現三次產業全面發展。農業、工業的發展會促進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商貿流通業發展又反過來促進農業、工業的發展,義烏小商品市場就是一個典型的工、商互相促進的例子。一位老同志在一次座談會上說,走進亳州的商場、超市,看到的都是外地的產品,我們的錢都被外地人賺走了。此話不無道理,以商促農、以商促工,我們也大有文章可做。以市蔬菜批發市場為例,市蔬菜批發市場是農業部定點市場,是省級綠色批發市場、標準化市場,但近年來蔬菜批發市場的發展腳步放慢了,商丘、合肥等地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遠走在了我們前面。要大力扶持蔬菜批發市場,進一步提升市場的輻射力,帶動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發展,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進而帶動我市農業發展,向生態農業大市邁進。此外,中藥材批發市場可促進亳州中醫藥產業的大發展,萬福大市場可促進輕工產業發展,蒙城汽貿大市場可促進汽車產業發展等。
(四)提前規劃,大力發展社區商業。隨著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社區的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并且必將成為最主要的居住點。社區商業與社區相伴而生并不斷發展,并且越來越成為滿足居民消費需求的重要載體。與城市中心商業區的建設已經達到較高水平相比,大部分社區商業設施不足,網點布局不合理,服務功能單一,尚不能滿足居民基本生活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需求。如何加快發展社區商業,擴大內需,滿足居民需求,吸納就業?一是加強規劃,改變目前社區建設中商業規劃先天不足的局面,在社區建設規劃中強制商業規劃必須達到合理水平;二是加大社區商業業態結構的調整力度,重點配套超市、菜場、早餐等生活保障性商業網點,使業態和商品種類逐步滿足居民的基本需求;三是保障社區消費安全,加大社區菜場標準化改造和早餐工程建設工作,積極引導連鎖企業進入社區,擴大品牌商品的銷售,使消費者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安全消費、放心購物;四是提高社區企業服務水平,引進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改善消費環境,創新服務手段,開展送貨到家、上門服務,實現個性化、特色化和綜合化的商業服務。五是拓寬服務領域,增加網點設施,增強吸納就業的功能。
(五)加強行業管理,規范市場秩序。成品油、生豬定點屠宰、拍賣、典當等是國民經濟中的重要行業,對經濟運行、市場秩序、安全生產、食品安全等都產生重要影響。但無證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摻雜使假、缺斤短兩、私屠濫宰、欺詐消費者等違法違規現象仍不同范圍、不同程度的存在,擾亂了市場秩序,給消費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指導力度,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嚴把市場準入關,加強監督管理,建立淘汰機制,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安全。
四、建議
(一)增強內貿管理力量。多年來,重工輕商,重外貿、輕內貿的思想存在,內貿管理力量一直很薄弱。2003年國家機構改革,以外經貿部為班底成立商務部,在商務部20多個司(局、辦)中只有3個內貿司和1個整規辦,省、市、縣均沿襲國家改革思路,重外貿輕內貿,致使內貿管理力量極度薄弱,但實際情況是,在市、縣兩級中,內貿對國民經濟的作用遠大于外貿,內貿管理工作所占比重要超過60%.人員力量和工作量不對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內貿工作不扎實、不深入。建議增強內貿力量,有利于把內貿工作做實、做細。
(二)扶持政策要考慮地區平衡。例如省商務廳制定的《安徽省重點流通企業認定辦法》中認定重點流通企業的條件,我市流通企業很難達到標準,無法和合肥、蕪湖等發達地區相比,是否考慮地區經濟發展狀況進行綜合平衡,亳州市能否篩選一家進入培育范圍。否則將形成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局面,不利于區域協調發展。
(三)內貿法律法規建設要加強。一是從內容上,要切合實際,充分考慮地區差異,要賦予基層商務主管部門更有效的手段,增強可操作性;二是從時間上,要加快法律法規出臺的時間;三是從規格上,要多爭取出臺國務院條例,利于加強執行的力度;四是配套措施要及時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