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灰為白 五金企業需規范出口貿易秩序
2009-7-2 14:2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日,有媒體報道,俄羅斯官方以存在有害物質為由,銷毀了一批被扣的中國商品。中國商務部歐洲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俄方有關部門秉公執法,從維護雙邊友好關系大局出發,妥善處理被扣貨物,維護中國企業和商人的合法權益。
據悉,事件的起因是俄警查抄的集裝箱市場因走私問題。前些時日,俄羅斯警方在集裝箱市場查出近20億美元的走私貨物。國內眾多企業的貨物被扣押,涉及金額巨大,其中,一些五金制品出口企業也赫然在列。基于此次事件,商務部歐洲司負責人表示,在建立規范兩國貿易秩序合作的長效機制的基礎上,中國企業應遵守俄羅斯法律法規,依法開展經營活動,加強雙方合作,共同規范貿易秩序。
規范對俄產品出口
俄方查封銷毀被扣商品給中國商人帶來了巨大損失。雖有“灰色清關”的成份作祟,但“灰色清關”問題始終有其歷史遺留的癥結,并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取締的,因此,中國商品出口企業要想避免這種不必要的損失就必須盡快的轉變經營方式,放棄“灰色清關”而轉向“白色清關”。因為,只有合法經營,華商才不用提心吊膽地做生意,才能理直氣壯地面對俄方的執法行為,才能不成為俄各派勢力爭斗的犧牲品,才能擺脫那種“總是俄羅斯非法商人拿大頭、華商拿小頭”的怪圈。
俄羅斯國內對中國商品、特別是五金等輕工產品有較大需求。但目前我國對俄出口存在一種趨勢,即大量檔次較低的商品開始重返俄羅斯市場。我國出口到俄羅斯的五金等產品鮮有知名品牌,定位在中低檔消費群體,清關后普遍在大市場擺攤批發,低價競爭是其立身之本。在灰色清關渠道普遍存在的情況下,客觀上沖擊了通過正常清關對俄出口商品的在俄銷售。因此,中國企業是灰色清關的受益者,也是最大的受害者。
轉灰為白 五金企業需規范出口貿易秩序
對此,五金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呼吁,加強對出口五金制品的管理,進一步規范五金制品出口貿易秩序,將五金制品出口管理制度與產業政策有機地結合,加大保護知識產權力度,鼓勵企業誠信守法經營,完善法律、法規保障,提高服務質量,促進我國五金制品出口增長方式的轉變。增強中國五金制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構建良性競爭秩序,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共同規范五金市場貿易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