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莒縣“四化”引領交通科學發展
2009-7-15 11:1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莒縣交通局把四化管理作為各項工作的總抓手和三個文明建設的主線,堅持圍繞形象抓提升,圍繞管理抓規范,圍繞服務抓文明,圍繞通行抓暢通,圍繞便民抓設施,打造了“讓交通行業更文明、讓人民群眾更滿意”的行業品牌,促進了交通工作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莒縣交通局先后被授予省級文明交通行業、省級文明機關、全省百姓口碑最佳榮譽單位、市級文明單位、全市十佳文明機關等眾多榮譽稱號,今年5月26日,又被莒縣縣委、縣政府授予集體三等功。
問計于民,做好發動文章,全面啟動四化管理。積極開展走訪調研活動,多層次、多角度征求意見,歸納整理了“管理理念要創新、職責履行要全面、執法行為要規范、服務質量要提高”的工作思路。把四化管理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成立四化管理工作辦公室,設立聯絡員,層層簽訂工作責任狀。從工作進度、內業資料、工作細節等方面,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使四化管理工作常推常新、保持活力。充分利用交通網站、新聞報刊等媒體,及時宣傳報道好經驗、好做法,增強干部職工參與意識,使四化管理成為自覺行動。同時,組織有關人員帶著問題“走出去”,不拘一格“引進來”,以更寬闊的眼界、更靈活的手法,迅速在全局啟動四化管理工作。
四動并舉,做好結合文章,全面實施四化管理。工作中,認真做好結合文章。抓好示范帶動,采取“以點帶面、點面互動、上下互應、內外互融”的辦法,確定試點單位,成熟一個、推出一個,變個性亮點為共性優勢,變局部典型為面上推廣,實現遍地開花。提高服務拉動,著眼于提高“三個服務”能力,扎實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開展“科技支農到村頭”活動,無償提供道路測量、規劃、設計和監理服務。同時,健全農村公路管養機構,分期分批對“三員”進行培訓,提高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與養護水平,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辦事程序,實現“一門受理,窗口運作,統一收費,承諾辦結”。全面實施服務零距離、工作人員去向告示制等20項便民措施,采取上門年審、預約服務等舉措,幫助運輸企業制定規劃、優化經營方式,培育壯大運輸產業。設置計算機自助查詢系統,開通服務熱線,為群眾架設“不夜交通”;凝煉文化推動,利用辦公樓的公共空間,建設以四化管理、行業文化、廉政文化等為內容的文化走廊,開展“五型學習創建”、素質教育年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活動,改進行業作風、提升隊伍素質、提高服務質量,按照“文化深化文明,品牌彰顯品位,創新促進創建”思路,總結提煉行業目標、行業宗旨、行業道德,創造性地提出行業理念識別、行業行為識別和行業視覺識別系統,充實“讓交通行業更文明,讓人民群眾更滿意”的服務品牌,實現了“以文化力提升管理力”目標;健全機制促動,堅持動態考核與靜態考核結合、日常考核與年終考核結合的原則,對工作任務目標進行細化分解,做到“千斤擔子眾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形成了外有壓力、內有動力的管理新機制。同時,將工作的執行情況、任務完成情況,與評先樹優、績效獎懲掛鉤,調動全局四化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選準載體,做好創新文章,深入推進四化管理。創新四化管理“執行載體”,以電子“四化”
建設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工作再上新水平。成功開發運行“交通四化管理電子臺賬管理系統”,實現電子化臺賬式管理,提高科技含量和工作效率;開展了“陽光交通工程”活動,開發設計了一套集交通業務、電子監察、協同辦公于一體的電子政務系統,打造了一個事事能處理、人人能上線、處處能辦事的電子政務工作平臺,提高了交通機關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務水平;設計了網上電子監察系統,與電子政務系統并網運行,實現了在線電子監察,使決策環節、執行環節、監督環節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在重點部位設立視頻監控點,對對外服務窗口進行遠程視頻圖像監控,同步錄音錄像,實現實時視頻監控。
注重實效,做好轉化文章,推進交通科學發展。四化管理的深入實施,改善了交通管理的方式方法,履行了為民、利民、便民宗旨,促進了中心工作的開展。以實施四化管理為動力,上下同心,同頻共振,狠抓落實,交通工作呈現出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農村交通建設管理實現歷史性跨越。截至目前,全縣硬化農村公路達1840公里,建設大中橋梁150座,行政村硬化路通村率達98.5%,解決了80萬群眾交通難的問題。農村公路管養工作納入了規范化管理軌道,實現了“路路有人管、路路有人養”,鄉鎮交管所全部實現了集農村公路管養、農村客運、農村貨運和交通管理“四位一體”的管理模式;改善了黨群、干群關系,樹立起了服務群眾、執法為民形象,完善了執法責任制和廉政承諾制;圍繞市際高速化、縣際便捷化、城鄉公交化、服務人性化的目標,加密線網、延伸線路、增加運力,完善客運網絡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通過健全完善工作考核機制,每一名干部職工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熟練掌握四化標準、認真踐行四化管理,思想觀念進一步更新,集體榮譽感、歸屬感進一步增強,工作作風和服務態度明顯改善,為民服務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明顯提升,工作積極性和自覺性得到充分調動和發揮,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