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城陽構建五大產業鏈
2009-7-14 23:4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昨天,中國農業科學院與我市正式簽約,共同推進農業科技合作,此舉,將為江門這個南粵“農業大市”下一步發展注入新鮮活力。通過轉變發展方式,今后,江門現代農業也將加快邁向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發展方向,從而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
發展目標——
2020年農村居民
人均純收入達2萬元
此次我市成功“牽手”中國農科院,以科技為抓手,推進我市農業發展,可以說,是我市貫徹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的一項得力措施。此次簽約標志著我市以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為目標,將努力創建國家級高新農業園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建立嶺南特色的都市型、外向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動新農村建設。
江門市是廣東省的“農業大市”,在貫徹實施《綱要》過程中,市農業部門確定了一個最終的發展目標,那就是: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據了解,農業部門還為此確定了農民收入量化目標,即:到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總量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力爭達到2萬元。
鼓舞人心的目標確定以后,最關鍵的就是按照《綱要》的要求,細化實施措施,扎實推進。據農業部門介紹,為推進我市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今后我市將著力在六方面做出努力: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打造若干個國家級或省級的現代農業示范區;抓好優質糧工程建設,提高糧食生產效益和水平;抓好禽畜種養基地建設,打造粵港澳鮮活農產品供應中心;抓好園藝產業整合發展,打造珠三角最具嶺南特色的園藝產業帶;抓好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打造輻射國內外的農產品物流中心;著力合作交流平臺搭建,打造外向型農業試驗區。
科技興農——
科技帶來
社會效益10多億元
要發展現代農業,科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就是因為此,我市決心與國家綜合性農業研究機構——中國農業科學院合作,共同推進,促使“農業大市”發展成為“農業強市”。對雙方合作,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聶黨權認為,中國農科院雄厚的人才、技術和信息資源,江門市在區位、資源和農業發展基礎條件方面的獨特優勢,為雙方的成功合作奠定了堅強的基石。雙方的合作,既有利于農科院實現科研與生產的結合,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也有利于推動我市農業科技進步,增強全市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能力,推動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提高農業發展水平。為此,這位分管農業的市領導評價說:“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合作、互利共贏的合作、前景美好的合作!
近些年,我市科技興農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績,尤其在良種良法推廣、農業機械化推廣等方面不斷突破,為實現高效農業奠定了基礎,F在我市已建立市、縣、鎮三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330多個,在農業科學技術推廣應用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據統計,近年來我市農業科研事業單位獲得省農業技術推廣獎4項,獲江門市科學技術獎16項,僅以良種良法推廣為例,目前江門作為廣東省主要糧產區,優質稻播種面積達到98%以上;蔬菜等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5%,目前已引進品種100多個,其中種植面積超萬畝或數萬畝的品種有黑皮冬瓜、黑美人西瓜、甜玉米等;畜禽產品,全市良種覆蓋率達到了93%以上。據不完全統計,通過農業新產品、新技術推廣,到目前我市已收獲社會效益10多億元。
與此同時,我市以省人大農機議案和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實施為契機,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促使我市成為農機大市。到2008年底,全市農機總動力達157萬千瓦,比2002年增長了15%;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60.3%,比2002年提升了20個百分點。
攜手中國農科院——
以農業現代產業體系
為合作基礎
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就必須首先建立起農業現代產業體系,可喜的是,通過實踐,我市農業現代產業體系業已逐步形成,這也為今后與中國農科院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據了解,我市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日益壯大。全市現有農業龍頭企業119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3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80家,帶動農戶共32萬多戶,占全市農戶數的41.1%,帶動農戶每年每戶增收1490元。同時,我市農產品加工流通體系逐步完善,全市現有農副產品批發(產地)市場23個,總面積61萬平方米,年交易量達375萬噸,年交易金額262977萬元,現代農產品物流業已具雛形。另外,農業安全體系建設成效明顯,全市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也在不斷健全完善。通過大力推進農業無公害和標準化生產,全市現有無公害農產品146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51個,總面積100余萬畝,綠色食品認證19個,有機食品認證1個,共獲得廣東名牌產品(農業類)13個,位于全省前列。
與此同時,我市嶺南特色的園藝產業也不斷發展,并且實現了高效優質。我市水果以荔枝、龍眼、西瓜、香蕉、新會柑、趙氏楊桃等南亞熱帶水果和臺灣番石榴、AP番荔枝等名、優、稀、特水果為主,2008年種植水果面積40多萬畝、總產22萬噸;其中香蕉產業發展迅猛,已被列入國家香蕉發展產業帶,2008年香蕉種植面積7.78萬畝,總產12萬噸,估計“十一五”期末種植面積將達到12萬畝。蔬菜生產也逐步形成規;、效益化、特色化,2008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80多萬畝,蔬菜總產量95多萬噸。此外,我市花卉產品種類繁多,產值高、效益好,2008年全市花卉種植面積7.41萬畝,銷售額4億元,出口創匯1069萬美元。
□ 相關新聞
“江門現代農業產業園”
呼之欲出
為全面提升農業產業水平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我市決定建設“廣東江門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示范帶動全市現代農業發展。去年底,市政府十三屆三十六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江門市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基地建設工作方案》,目前產業園建設已進入提速期。
核心區面積達2200畝
據了解,江門現代農業產業園以江門市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基地為基礎,位于鶴山、開平兩市行政區域內,規劃范圍涉及水口、月山、宅梧、址山等10個鎮,面積12萬畝。該區域內有大中小型水庫20多宗,總庫容近4億立方米,工業污染少,生態環境優良,十分適宜發展現代農業,并且產業園核心區對外交通極為便利。
該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體規劃包括核心區、成果轉化區、輻射帶動區,其中核心區占地面積2200畝,將實行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擬建設成為高標準的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基地;成果轉化區擁有國有土地面積達17.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3364畝,漁塘200余畝,水庫320畝,山地1.9萬余畝,自然、生態環境優越,目前已具有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發展的良好基礎;輻射帶動區中的10個鎮農業產業基礎扎實,初步形成了優質糧食、蔬菜、花卉苗木、水產、禽畜、林果相結合的“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生產格局。
計劃總投資2億多元
江門現代農業產業園計劃總投資2億多元,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發展思路,力爭2011年基本完成核心區建設,帶動成果轉化區,推動輻射區發展。
據市農業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產業園的發展思路是:核心區通過完善基礎和科研設施,引進、吸收、創新、集成國內外最新成果(新品種、新技術),建立南方植物種子種苗繁育中心;成果轉化區和輻射帶動區將依托現有的基礎,整合資源,重點提升優質糧食、蔬菜和禽畜生產以及冬種生產等特色優勢產業,進一步提高優質安全糧食、蔬菜、水產品、禽畜等集約化生產水平,建成為珠三角城市提供鮮活優質安全農產品的生產基地,打造珠西糧食、蔬菜、水產、禽畜、水果、花卉的重要生產供應出口基地。
同時,我市將重點發展園藝產業、南亞熱帶農業和生態林業,建立名貴花卉、綠化苗木,南亞熱帶水果,檀香、沉香等珍稀樹種和鄉土樹種,南藥標準化栽培基地;引進高素質農產品深加工、流通龍頭企業,建設農產品產地市場,打造重要的農產品現代物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