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盛宴下中小企業“失去的半年”
2009-7-12 3:4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馬光遠
進入二季度,各界關于中國經濟復蘇前景的判斷明顯樂觀了不少,國家統計局甚至預計第二季度GDP增長將達到8%。但是,與這種樂觀指標稍顯背離的是,中小企業的狀況不僅沒有隨著危機的觸底而有明顯好轉,甚至有惡化的跡象。
最近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有40%的中小企業已經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倒閉,40%的企業目前正在生死線上徘徊,只有20%的企業沒有受到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而這個數字,也得到了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的印證,他表示,盡管有國家政策的扶持,目前仍有30%的中小企業處于虧損或者嚴重虧損狀態。
中央層面的政策對中小企業重要性的認識也是到位的,在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中,特別提出要重視對中小企業的技術改造;在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 “金融九條”中,亦直面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提出貸款要向中小企業傾斜等等。然而,政策的執行效果顯然很不盡如人意。回顧中央頻出組合拳的這半年,不僅中小企業 “常規”的融資難題沒有解決,上半年投放的信貸總額估計超過創記錄的6.5萬億,據業界估計,有20%流向了股市,一部分流向了樓市,絕大部分流向了承擔政府投資項目的國有大企業,在這個難得的信貸放水的年代,中小企業得到的資金只有不到可憐的10%。而公開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中,全國有的省份貸款余額增加為零,有的增加額是負數。在引人注目的 “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雖然沒有說明振興的是大企業,但就政策的扶持措施看, “十大產業”振興計劃,基本就是扶持大企業繼續做大,兼并重組和進行產業升級的一個計劃;而之后中央投入的200億技改項目,絕大多數仍然流向了大企業。
這意味著,前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不僅沒有成為中小企業一舉突破生存困局的機會,反而因為巨額公共投資的投放,對中小企業在金融、財政等資源的分享上形成了更大的 “擠出效應”,中央企業獲得了絕大部分的項目和政策扶持,中小企業再一次經歷了政策盛宴下 “失去的半年”。
金融危機一方面給中國的中小企業造成了嚴重的創傷,但同時也給我們徹底的全方位的思考破解之道提供了契機。在上半年宏觀政策完成 “救急”,維穩的階段性目標之后,應急性的政策目標應該告一段落,而應將主要精力放到結構調整上來,特別是,鑒于中小企業依然面臨的嚴峻的態勢,應該痛下決心出臺系統的扶植中小企業的政策,改變過去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零散和急就章的做法,而是在金融、財政、稅收、產業政策和投資等方面全方位、立體式的改變中小企業公共政策的制度殘缺和扭曲。
筆者建議,下一輪經濟刺激計劃一定要制定出專門的啟動民間投資和扶持中小企業走出困境的一攬子解決方案。進一步探求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瓶頸的制度之道,在 “十大產業規劃”里制定專門的扶持中小企業的條款,在信貸資源上更加下決心提高中小企業的信貸額度,在技術升級、產業政策、投資政策以及政府采購等方面大力度向中小企業傾斜。唯有如此,才能為中國經濟真正復蘇和結構調整奠定一個以中小企業的強盛為標志的微觀基礎。博客地址http://maguangyuanboke.blo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