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產量促平衡穩價格減虧損
2009-6-6 14:4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李永璞
鋼鐵業的產能過剩已經成為影響鋼價上漲的主要因素,日前工信部緊急頒布 “限產令”——《關于遏制鋼鐵行業產量過快增長的緊急通報》,此次“通報”是在什么背景下產生的,對中國鋼鐵業的發展有何意義和影響呢?對此本報記者對業內專家馬忠普進行了采訪。
現代物流報:工信部日前緊急頒布“限產令”——《關于遏制鋼鐵行業產量過快增長的緊急通報》。您認為其背后的政策意圖何在?僅是限制鋼鐵過剩產能嗎?您能否具體說說?
馬忠普:工信部《關于遏制鋼鐵行業產量過快增長的緊急通報》無論從出臺的背景,還是從通報的內容看,是通過增強政府產業政策指導工作力度,推動鋼鐵企業控制和減少鋼材產量,促進市場供需平衡,穩定鋼材市場價格,使中國鋼鐵行業在今年世界范圍的經濟低谷中,擺脫行業虧損。這才是限產令政策實施的真正目的。
鋼材市場價格連續震蕩下跌的走勢使鋼鐵行業再次陷入虧損的境地。據統計的國內72家大中型鋼鐵企業僅今年第一季度就虧損33.08億元。春節前2個多月的中國鋼材市場價格拉漲近千元后,不僅鋼鐵企業產能迅速釋放,由去年11月前的減產17%,迅速恢復了產能生產,同時引發了進出口態勢的惡化。4月份我國坯材凈進口88萬噸,這是年度凈進口一千萬噸的水平。顯示我國已經由鋼材年度凈出口4600萬噸的出口大國再次變成進口大國。
在社會鋼材需求沒有出現明顯增加的條件下,產量的恢復和進口的增加使社會鋼材庫存出現了明顯的增加。終于引發了節后鋼材市場價格的下跌走勢。近期鋼材市場價格雖然出現了小幅恢復性價格回升,但是除了建筑鋼材庫存回落明顯之外,板材庫存壓力仍然很大。市場價格上下波動中小幅回升的特點本身就說明,在社會庫存壓力較大的形勢下,如果鋼鐵企業不能主動做到控制產量,很難實現市場價格的穩定,也很難擺脫行業虧損的險境。
現代物流報:此次工信部提出的“限產令”,與以前2005年中鋼協組織的鋼企“限產保價”是否有本質的區別?為什么?
馬忠普:2005年鋼材市場價格大幅下跌的背景是世界鋼鐵市場價格經過長期不斷推漲后,社會庫存也不斷增加,終于引發全球性鋼材社會高庫存風險釋放和鋼材價格的連續大幅下跌。但是2005年無論中國經濟,還是世界經濟仍處在較快發展的軌道中,世界鋼材的需求仍處在不斷增長中,因此,2005年鋼協提出的限產保價具用明顯的針對當時市場價格下跌的特點。后來鋼材市場價格的繼續演繹不斷上漲的走勢,似乎認證了這一點。
但這次工信部的限產令出臺的背景與2005年有明顯的不同。目前世界經濟仍沒有擺脫衰退的走勢。鋼材的需求大幅回落將持續較長的時間。特別是中國鋼材市場所演繹的鋼材價格低谷震蕩走勢,表明鋼鐵企業只有根據市場需求,嚴格控制鋼材產量增長,才能在較長的經濟低谷時期,維護市場價格的穩定,使鋼鐵企業擺脫繼續虧損的險境。
現代物流報:您認為中國鋼鐵業面臨的最根本的問題是什么?有人說是產業集中度不夠,有人說是產業結構不合理,您怎么看?
馬忠普:從戰略高度看,當前鋼鐵企業面臨的最根本的問題有兩個。
一是面對全球性經濟衰退和鋼鐵需求減弱,要增強風險意識。通過控制產量增長,維護鋼材市場的供需平衡關系和價格穩定,實行在合理價位上的鋼材市場價格穩定政策,從而減少鋼材市場的價格震蕩,穩定價格走勢,使鋼鐵行業擺脫虧損,成功的走出市場經濟困難階段。
二是把握這次金融危機為中國大企業全球化戰略提供的機遇,加快鋼鐵企業走出去的戰略調整。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加快在政府推動下的企業重組,盡快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幾個大鋼鐵企業集團;加快大鋼鐵企業的國際化戰略布局調整;加大國際鐵礦石市場資源合作開發力度,拓寬多元化鐵礦石供給渠道;建立產業鏈優勢,改變鐵礦石談判中的戰略被動局面;按國際慣例,調整出口政策,由控制出口型政策調整到鼓勵鋼材出口型的退稅政策,改變我國再次由鋼材出口大國變成鋼材進口國的不利態勢。為鋼鐵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要謹防中國由“世界鋼鐵工廠”變成“世界鋼鐵倉庫”,反映的就是在目前我國鋼材出口減少,進口增加的嚴峻形勢。
現代物流報:雖然工信部欲整頓鋼鐵業,要加大落后產能淘汰,但多位分析師均不看好實行的效果,認為將受到來自地方政府的阻力。您認為工信部的限產令,能否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馬忠普:工信部限產令確實提到了減少鋼材產量過程中要淘汰落后的問題,但淘汰落后是一項產業政策。一般說鋼鐵企業在減產過程和改造發展中會不斷淘汰落后的產能和設備,但目前的實際問題是:我國已經連續幾年鋼鐵投資增幅大幅回落,長材產能幾乎沒有增長,新產能幾乎都集中在板材品種上,伴隨這次全球經濟衰退和鋼材需求大幅回落,更凸現了板材產能的階段性過剩,而建筑鋼材目前的市場供需基本平衡。因此,淘汰落后作為企業技術改造進步的一個實踐過程,當前的矛盾并不突出。各地政府在推動企業淘汰落后的實際過程中,要重視市場的實際供需關系。
現代物流報:現在鋼鐵業一邊拼命限產,另一邊卻大量進口鐵礦石,4月份鐵礦石進口5700萬噸,創歷史新高。而且現在鋼材價格還在上漲,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馬忠普: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需要用大戰略思維來看清這些問題。目前由于世界鐵礦石需求量大幅減少,鐵礦石現貨價格和海運費價格都比較低,中國鋼企又比較多,從企業的實際利益考慮,多進口一些鐵礦石也屬正常。我們目前的鐵礦石進口增長已經達到20%以上,但是這并不表明中國鐵礦石需求增長,過剩的鐵礦石進口都變成了港口庫存,目前我國包括港口庫存在內的鐵礦石庫存總量已經達到1.1億噸。這對抑制鐵礦石價格上漲和增加鐵礦石談判的調控能力,減少談判風險是有利的。
(馬忠普:中華商務網華瑞市場研究中心主任 新華社鋼鐵行業特邀分析師 著名鋼鐵市場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