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談判中國仍握有籌碼
2009-6-6 14:3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李想
正在回暖的鋼材價格,不斷高漲的港口庫存,以及隨之攀升的海運費。這一切似乎都是礦山企業繼續與中國談判的籌碼,甚至有礦山企業高管放出風聲:如果中國不答應亞洲同行們確立的 “首發價格”,它們寧愿在現貨市場交易。 那么,中方此次試圖贏得談判的籌碼還有哪些?
籌碼一:礦企的高利潤
從2003年開始,隨著我國鐵礦石的進口量激增,鐵礦石價格也“水漲船高”。到2007年12月,進口鐵礦石到岸價從原先的24~28美元/噸上漲到最高超過190美元/噸,在國內鋼企利潤被壓縮的同時,國外鐵礦石供應商的利潤豐厚。
現在,剛剛拿下今年礦石長期協議 “首發價”的力拓,以約42美元/噸的成本在皮爾巴拉礦區挖礦,卻將以62美元/噸的價格銷售粉礦,如果它的最大客戶,中國的鋼鐵企業也接受這一價格,去年下半年還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力拓,這一財年顯然將會因為運營利潤率的可觀而舒一口氣。
籌碼二:澳元兌美元匯率貶值
再看看去年到今年澳元兌美元的匯率變化又會發現,即使今年是近7年來礦石年度價格的首次下降,對礦山企業來說損失也并沒有想像的那么大。從去年以來,澳大利亞貨幣兌美元大幅貶值,最低的時候貶值幅度就超過30%,而現在,澳元兌美元的匯率貶值也在20%以上,因此以美元計價的澳大利亞鐵礦出口價格跌幅是33%,這對澳大利亞的礦山企業來說就是相當于抵消了部分出口鐵礦的價格下跌。
而與之相反的是,即使按照現在比 “首發價”略低的現貨價格采購,中國的鋼鐵企業依然在虧損的邊緣掙扎,如果現貨價格受 “首發價”影響被進一步推高,而國內鋼材市場仍如目前無法回暖,中國鋼企的虧損面可能還要進一步加大。
籌碼三:降低對外依存度
目前,我國的鐵礦石港口庫存有7000萬噸,加上各大鋼廠庫存及社會庫存將超過1億噸,而目前中國鋼鐵生產每月所需鐵礦石6000萬噸,按50%的對外依存度計算,中國每月僅需進口鐵礦石3000萬噸。因此現在中國已經擁有1億噸的鐵礦石庫存,即使不進口也能維持鋼鐵企業三個月左右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