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國貨歧視”比貿易保護主義更可憎

2009-6-6 14:2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上周,外企在逾50億歐元的25臺風力渦輪發電機訂單競爭中失利,讓個別境外商會有了說辭。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就此發表評論稱:“中國政府似乎有意將外國供應商排除在其四萬億元人民幣財政刺激方案下的合同之外!蔽榈驴朔Q,中國政府制定的風力發電項目投標標準,使外國供應商難以勝出。

  政府采購優先購買國貨,伍德克的抱怨并不令人意外。令人意外的是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的回應。6月1日,國家發改委負責人指出,目前在裝備制造業招標采購活動中,通過在招標文件中設置歧視性條件,違法限制國產設備使用的做法比較突出,在一些領域還相當嚴重。這意味著,目前招標過程中問題較多的并非“排外”,而恰恰是“國貨歧視”。

  一方抱怨“排外”,另一方卻說“國貨歧視”嚴重。先不論誰是誰非,對于一直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歐盟而言,筆者認為他們是沒有什么權利指責中國“排外”的,況且中國從去年至今已經多次派出采購團赴歐美進行“采購之旅”,釋放善意,以一次招投標活動的成敗就武斷中國在政府采購中“排外”,有點言過其實。

  經濟刺激計劃中的四萬億投資,大多是中央和地方的公共財政資金,根據中國《政府采購法》的規定,此四萬億支出屬于政府采購的范疇。而在政府采購問題上,國貨優先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和政策。如美國1933年的《購買美國產品法》就明確規定,凡用美國聯邦基金購買的,或購買供政府使用或建設公共工程使用的商品,均應為美國產品。在美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政府采購協議》成員國之后,上述法律對非成員國依然適用。就是指責中國“排外”的歐盟,在政府采購中也有相應的規定,比如,采購金額在500萬歐元以上的工程,20萬歐元以上的貨物和服務,必須在歐盟范圍內采購;政府采購過程中如果要采購外國產品,也會提出相應的貿易補償條款,避免對國內產業的沖擊。

  對于優先購買國貨,中國的《政府采購法》第十條明確規定:“政府采購應當采購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需要采購的貨物、工程或者服務在中國境內無法獲取或者無法以合理的商業條件獲取的;(二)為在中國境外使用而進行采購的;(三)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

  也就是說,政府采購過程中優先購買國貨是國際通行的慣例,并非貿易保護主義和歧視政策。我國在四萬億投資的使用過程中優先購買國內設備和服務,不僅不是貿易保護和歧視,而的確是中國產業升級和提高重大裝備自主能力的必要舉措。因此,千萬不可幼稚到認為政府采購過程中優先購買本國設備和服務就是貿易保護主義,更不可別人一抱怨“排外”我們就心虛理虧。

  盡管我國法律有政府采購時國貨優先的規定,但事實上,中國的政府采購過程中一直存在“國貨意識”淡薄的問題,炫耀性地優先購買外國設備、工程、貨物和服務的現象倒是非常普遍。大到大型設備,小到政府的辦公用品,采購者大多有對國外品牌的偏好,而不管性能和價格如何,這是明顯違背中國《政府采購法》保護國內產業的基本精神的。國家發改委提出的“歧視國貨”的問題其實不是一個新問題,而是一個普遍到見怪不怪的問題。所以,我們應該感謝伍德克對中國“排外”的抱怨,不如此,可能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國貨歧視”現象會如此嚴重。

  四萬億投資作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的關鍵性舉措,給國內很多產業的升級和整合帶來了莫大的機遇。中國目前雖已啟動了加入WTO《政府采購協議》的談判,并在入世的時候承諾加入該協議,但目前并未加入,因此,中國在政府采購過程中優先購買國貨并不違背WTO的精神,不構成貿易歧視和保護主義?紤]到目前中國政府每年龐大的采購計劃,歐美等國對中國政府采購市場一直垂涎欲滴,不斷敦促中國加入《政府采購協議》,從而令中國適用所謂非歧視原則,我們應該好好利用加入《政府采購協議》之前的時間窗口,利用政府采購保護國內產業和品牌,扶持國內企業的發展,而不是炫耀性地只采購國外產品和服務。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