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制定東江三角洲發展規劃
2009-6-4 23:2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廣深鐵路與東莞軌道交通R2線,在石龍火車站新站無縫接駁建成后,石龍到市中心只需要18分鐘,換乘廣深線列車,20分鐘可達廣州,30分鐘可達深圳。石龍作為區域交通樞紐的影響力進一步凸顯。
“石龍要與廣州、深圳、東莞市區、惠州構成同城關系,將有利資源為我所用。真希望省里做個東江三角洲發展規劃,涉及廣州、東莞、惠州三市,大的方面難突破,就從小的方面突破。”石龍鎮委書記冼周恩用創新的思維方式,為石龍發展注入新動力。
利用同城關系實現產業錯位發展
“充分利用深、莞、惠率先‘結盟’推進一體化的契機,以融入珠三角一體化發展為目標,加快推進與廣州、深圳、惠州、東莞市區的產業、交通、水利對接。”冼周恩說。
“石龍要提升競爭力,就要搞好同城關系,要把握優劣勢。如果發現不了積極的一面,就會失去動力,缺乏激情,如果發現不了存在的問題,就不知道做什么?就不會有作為!石龍要將同城有利資源為我所用,跟周邊形成錯位發展。”冼周恩說,石龍融入珠三角一體化,要推進產業對接,大力發展物流業、現代服務業和信息產業。
目前,石龍鎮加快完善國家高中低壓輸配電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打造電力電氣公共檢測服務平臺。計劃今年啟動第二期中壓工程,2011年啟動第三期高壓工程,兩期工程計劃再投資3億元。投入使用后,將為華南地區和珠三角地區的產業轉型升級、自主創新提供良好的技術服務平臺,并為我國電力設備行業質量的提高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
冼周恩強調,與周邊形成錯位發展,完全可以通過交通來實現。譬如廣州有優質的教育、先進的醫療,現在即時可以乘坐火車快速到達廣州,讓廣州的教育、醫療對石龍進行輻射,讓人覺得石龍跟廣州距離并不遠。
期望規劃東江三角洲以求突破
石龍地處廣州、東莞、惠州三角洲地帶,歷來都是東江水運的重要港口,曾與廣州、佛山、順德陳村并稱為廣東四大名鎮。石龍現在作為廣東省中心鎮之一,確立了區域信息中心、商貿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科技服務中心的五項功能。
冼周恩認為,《珠江三角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給我們一個全新的思維方法,珠三角要發揮經濟最大要素,成立一個國際性經濟中心。能否抱團取暖,互補發展,光追求完美不行,必須解放思想,充分利用珠三角綜合優勢。
“很希望省里能做個東江三角洲發展規劃,涉及廣州、東莞、惠州三市,大的方面難突破,就可以從小的方面突破。石龍不但要覺得自己是同城,更要讓廣州也覺得是同城。”冼周恩認為,珠三角要推動大產業,發展大物流,而對于東江三角洲而言,推動物流對接也是關鍵所在。
石龍與中外運長航集團簽約建設東莞物流中心,總開發面積60萬平方米左右,首期項目10萬平方米,投資超10億元人民幣,打造中國外運東莞物流中心,將為珠三角城市提供鐵路、公路和水路多種聯運物流,并引入保險業、銀行業及其相關服務,形成集保稅物流、國際大宗貨物交易、信息流和資金流于一體的物流體系。
推進交通水利基礎設施對接
《綱要》明確要求珠三角發展軌道交通。東莞將成為珠三角現代化的大型交通樞紐,而石龍火車站新站、輕軌R2線作為東莞實施的重要部署。
冼周恩說:“不能讓交通成為發展瓶頸,建設好新火車站是關鍵,對整個石龍城市發展有大影響,這不僅是石龍的火車站,更重要是東莞的火車站,而且是珠三角的火車站。”石龍大力推進珠三角基礎設施一體化規范建設,包括投資預算總額近8億元建設石龍火車站新站,進一步提升石龍與廣州、深圳、惠州“半小時生活圈”的“同城關系”。
冼周恩介紹,石龍在連接周邊鎮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與博羅石灣交通對接上,投資3200萬元建設石龍與石灣之間的沙河大橋,促進石龍與境內外的聯系和交流。在與增城交通對接上,爭取紅海大橋連接紅海物流園。而在與東莞其他鎮街鏈接方面,繼去年開通幾條通往石碣的隧道,今年又將開通幾條通往茶山的隧道。
目前,已開通往返石龍客運站和惠州博羅石灣汽車站的跨市公交線路。兩地投入的12輛公交車是交叉發班,每隔10分鐘就有一班車,市民每天6:30可以乘坐首班車,22:00乘坐末班車。
石龍進一步推進與周邊城鎮的水利對接。由鎮政府投資320多萬元,建成管線總長度約為2000米的“石龍鎮與石灣鎮給水管網連接工程”,是東莞市和惠州市首個跨地區合作的應急供水管連接工程,將使兩鎮25萬群眾受惠。同時,兩鎮制定《石龍鎮與石灣鎮應急供水管理辦法》。
打造“國際無假藥社區”
“我們按照國際上高標準要求規劃建設好生態江城,使石龍成為具有國際品牌的小市鎮,讓人感覺到石龍與廣州、深圳沒有什么區別,就是我們不懈追求和奮斗的目標。”冼周恩對石龍的明天充滿信心。
石龍鎮為提高知名度,推動城市升級和整體工作改善,提升管理水平,創立城市品牌,決定創建“國際花園城市”,爭取奪得“國際花園城市”———C類(即社區類)的金獎。“國際花園城市”是人類居住文明的最高榮譽,有“綠色奧斯卡———社區諾貝爾”之稱。設立“國際花園社區”獎,將環境保護從城市深入到社區,其目的是鼓勵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和發展宜居的社區。
石龍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首個國家信息化試點城鎮,擁有著一河四埠的天然地理優勢和東莞新八景之一的金沙漾月迷人美景,文化底蘊深厚而又富于現代感。“創建‘國際花園城市’,促進石龍綜合環境的提升、管理水平的提高、旅游業的發展,吸引更多世界級的企業落戶石龍。”冼周恩說。
石龍同時要打造“國際無假藥社區”,通過開展高規格論壇來逐步推進。冼周恩說,首先從人們健康入手,不銷售、不生產假藥,不用過期藥。同時整合社會力量對醫藥監管構成聯盟,通過論壇來推廣新藥,共同維護市場秩序,擴大國際交流。抓好與民眾息息相關的醫藥,也是城市升級的組成部分,石龍以此為契機,加快與國際接軌,讓世界走進石龍,讓石龍攜手世界,擴大石龍的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