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業供應鏈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
2009-6-30 0:3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電子商務正在改變工業化時代企業客戶管理、計劃、采購、定價及衡量內部運作的模式。消費者開始要求能在任何時候、任 何地點,以最低的價格及最快的速度獲得產品。企業不得不為滿足這樣的需求而調整客戶服務驅動的物流運作流程和實施與業務合作伙伴(供應商、客戶等)協同商 務的供應鏈管理。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管理為企業實現現代供應鏈管理提供了堅實的信息平臺,是企業進行電子商務的基礎。
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基礎——企業的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企業運作中的物流被看成是企業與其供應商和客戶相聯系的能力。來自客戶和有關客戶的信息,通過銷售活動、預測及其它各種形式傳遍整 個企業,然后這種信息被提煉成具體的制造和采購計劃。材料和半成品經過生產過程的增值,最終以產成品的方式轉移給客戶。一個企業的物流是企業一種綜合的努 力,其目的在于幫助企業按最低的總成本創造客戶價值。物流的能力是通過物流網絡設計、物流信息合成、運輸管理、存貨管理、倉儲管理等協調活動來實現的。
物流的管理涉及到材料和產成品的運輸和存儲。它開始于從供應商那里裝運材料或零部件,而終止于將產成品或加工產品交付給客戶。企業通過存貨的移動(存 貨流)使物流過程增值。這同時對應著價值鏈的概念。材料在轉化為產成品存貨的每一步驟中都能獲得增值。而當產品的最終所有權轉移到特定的客戶時,所增加的 價值才能得以實現。
物流作業可以分成三個領域:配送、制造和采購。實物配送是將產品交付給客戶的過程。在生產制造階段,物流的責任是參與制訂生產計劃,并安排材料、零部 件及半成品的及時可用性。制造所關心的不僅是生產如何進行,更重要是何時、何地要制造何種產品。采購涉及到購買和安排材料、零件或產成品存貨從供應商處轉 移到制造或裝配工廠或從倉庫到商店的內向配送。其關心的是在需要的時候和需要的地方所期望的材料的可用性。物流過程中這三個領域的結合,使在特定位置和地 點、供應源和客戶之間進行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運輸的綜合管理成為可能。
信息流是各種需求在一個物流系統中所處狀態的體現。它也綜合了上述三個領域。發現和明確具體需求的主要目的是要計劃和執行綜合物流作業。有關訂貨的規 模、存貨的可用性及運輸的時間性等方面存在著各種不同的需求。而信息分享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協調滿足這些需求。物流信息涉及兩種主要類型的流動:協調流和作 業流。協調流是整個信息系統結構在價值鏈參與者之間的支柱。而作業流上體現的信息用于處理訂單管理、配送作業、存貨管理、運輸和裝運及采購等。
物流管理的目標主要包括:快速反應、最小變異、最低庫存、整合運輸、產品質量以及生命周期支持等。快速反應關系到企業能否及時滿足客戶的服務需求的能 力。信息技術提高了在可能的最短時間內完成物流作業,并盡快地交付所需存貨的能力。快速反應的能力把物流作業的重點從根據預測和對存貨儲備的預期,轉移到 從裝運到裝運方式對客戶需求做出迅速的反應上來。
這些事件包括客戶收到訂貨的時間被延遲、制造中發生意想不到的損壞、貨物交付到不正確的地點等。傳統解決變異的方法是建立安全儲備存貨或使用高成本的 溢價運輸。信息技術的使用使積極的物流控制成為可能。最低庫存的目標是減少資產負擔和提高相關的周轉速度。存貨可用性的高周轉率意味著分布在存貨上的資金 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因此,保持最低庫存就是要把存貨減少到與客戶服務目標相一致的最低水平。最重要的物流成本之一是運輸。一般來說,運輸規模越大及需要運 輸的距離越長,每單位運輸成本就越低。這就需要有創新的規劃,把小批量的裝運聚集成集中的、具有較大批量的整合運輸。由于物流作業必須在任何時間、跨越廣 闊的地域來進行,因此對質量的要求被強化。絕大多數物流作業是在監督者的視野之外進行的。由于不正確的裝運或運輸中的損壞導致重做客戶訂貨所花的費用,遠 比第一次就正確地履行所花費的費用多。因此,物流是發展和維持全面質量管理不斷改善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于某些對產品生命周期有嚴格需求的行業,回收已流向 客戶的超值存貨將構成物流作業成本的重要部分。如果不仔細審視逆向的物流需求,就無法制訂良好的物流策略。因而,產品生命周期支持也是設計的重要目標之 一。
企業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促進企業競爭力
管理大師萊隆德(LaLonde)曾對企業的客戶服務作出如下定義:“客戶服務是一種過程,它以費用低廉的方法給供應鏈提供了重大的增值利益”。企業物流 活動的唯一目的是要向內外顧客提供及時且精確的產品遞送。因此客戶服務質量是發展物流戰略的關鍵要素。決定客戶服務質量的一個最重要的企業業務領域,是被 稱為“配送或營銷渠道”的結構。渠道是企業的競技場,其間是一個自由市場體系,承擔著產品和服務的所有權的交換。它是一個企業最終成敗的業務戰場。
美國管理協會(AMA)把渠道定義為:“公司內部的組織單位和公司外部的代理與經銷商、批發商與零售商的結構。通過這種結構,進行商品、產品或服務的交易 ”。優越的渠道結構能夠帶來競爭優勢。這就是為什么大量企業把各種能力綜合起來進行渠道安排。企業只有通過渠道范圍內的和其業務伙伴的合作、市場營銷和物 流的成功配送才能得到充分滿足。作為渠道成功的結果,每一個參與者,包括企業自身、其供應商和客戶都可享受到利益回報。所以,企業與供應商和客戶的合作對 供應鏈安排是十分重要的。
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概念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合作信念上的, 即效率能夠通過分享信息和共同計劃使整體物流效率得到提高。最初的從供應商采購到最終消費者接受的、所有物流作業一體化管理的整個供應鏈。
供應鏈管理是使渠道安排從一個松散地聯結著的獨立企業的群體,變為一種致力于提高效率和增加競爭力的合作力量。在本質上,它是從每一個獨立參與者進行 存貨控制,變為一種渠道整合和管理。如對于電腦制造商,使顧客感到是一種準確、快速、簡單而有價值的交付,可以使其成為其它廠商努力奮斗的基準。
供應鏈管理的背后動機是增加渠道的競爭力。其包含兩個基本的信念:合作行為將減少風險,提高整個物流過程的效率;排除浪費和重復努力。在傳統的渠道中 配置的大量存貨構成了極大的風險。分享信息和共同計劃可以排除或減少與存貨投機相關的風險。那么什么是供應鏈關系成功的因素呢?
對制造商而言,是信息的共享、相互利益的認同、控制和執行、資源貢獻和利益實現; 對零售商而言,高層次的合作、目標的相似、明確通信交流和存貨控制等都是成功的可能性因素。
企業供應鏈管理與ERP
ERP是伴隨著供應鏈管理的概念提出的。企業的資源貫穿于企業的供應鏈和價值鏈中,它包括企業的人、財、物及供應鏈中各環節的資源。從現代供應鏈管理 的思想來看,和企業相關的供應商及客戶也是ERP的成份。傳統的ERP系統,側重于整合企業內部的資源,將各業務環節貫穿起來,實現內部效率的最大化。例 如,以往財務和銷售部門間通過手工單據傳遞業務信息,到月底,財務再將單據錄入系統進行結賬。而使用了ERP系統,所有信息實時地在業務部門間傳遞,保證 了企業在任何時間點都是一個整合的實體在運作,對于采購、庫存、生產、成本及變異的監控提供了堅實高效的基礎。
現代的ERP系統,又可理解為擴展ERP系統(eERP——extended ERP), 其在強調提高企業內部效率的同時,也注重對企業外部資源,如供應商、客戶和營運商的協調管理。它更加符合現代供應鏈管理的理念,即強調合作和提高渠道效 率。傳統的ERP系統主要包含財務及成本管理、人事管理、采購庫存管理、生產計劃及管理、銷售分銷管理、服務管理等。而eERP系統在此基礎上擴展了客戶 關系管理、營銷管理、跨企業物流網絡管理、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等。
當今世界已進入互聯網時代,在這樣環境下的企業供應鏈與工業化時代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互聯網為全球企業供應鏈提高運作效率、擴大商業機會和加強企 業間協作提供了更加強大的手段——電子商務平臺。但是,以速度和準確性為前提的電子商務對企業提出了兩個很重要的要求,即企業對市場反應的速度及企業與外 部資源的協作能力。企業如果缺乏高效率的內部資源整合將無法快速對市場做出反應。而如果企業能在很好規劃運作內部資源的同時,整合其所具有的外部資源,如 供應商、代理、承運商等,將提高其生產、采購以及交貨計劃的準確性,從而在快速應對市場的同時,提高對客戶銷售及服務承諾的準確性,將使企業在強大的競爭 環境中,由于高客戶滿意度而保證市場優勢。
現在,企業在選擇eERP系統時,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1) 系統的集成性。包括對企業內部業務(產、供、銷、財務、人事)的完整整合能力以及對供應鏈外部資源的整合能力,如物流網絡規劃、運輸管理、客戶及營銷管 理。(2) 技術的先進性。具有開放的與流行電子商務平臺集成的能力。這對于幫助企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供應鏈管理至關重要。(3) 理念的先進性和前瞻性。如應用的個性化、全方位協同商務等。(4) 系統的可延伸性。即系統所涵蓋的豐富的業務情景,以便企業可以在未來隨市場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相應的業務流程,而不需重復大量的IT投入。
對未來供應鏈管理的展望
電子商務對于制造和分銷的重要性無疑是先進的供應鏈管理。如果以高速和低成本與客戶和供應商進行交流和協作是有效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成功因素,那么完全 電子化的供應鏈(e-chain)就是對未來的展望。而支持未來供應鏈管理的信息系統將是eERP和電子商務平臺的完美結合。
現代供應鏈管理最核心的本質是通過客戶和供應商網絡進行有效的協作。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和增強客戶服務的潛力是無限的。然而,這將基于對電子商務手 段的有效應用,信息的質量將比以往更加重要。實際上,從信息應用角度看,有效的供應鏈管理是將正確相關的信息在正確的時候提供給正確的人。企業間需求信 息、庫存狀況、定單確認、供應管理和其它業務活動信息的交流將改變企業銷售產品、提供服務和結算收款的方式。e-chain將把企業、客戶、供應商在全球 范圍內緊密地聯系起來,及時地交換信息。快速、集成的信息流可以使e-chain中的每一實體及時響應實際的客戶需求和相應調整實際的物流。這種實時的信 息交換還可以大量地節省因手工單據處理而導致的成本費用及管理失誤。員工將從不增值的手工處理中脫離出來,專注于在更低成本下創造更高的效益。對許多企業 而言,更有效的供應鏈管理是新的利潤增長點和提高競爭力的手段。有些最有影響的企業在這方面已非常激進。如通用電器(GE)的CEO,Jack Welch所言,“18個月后,我們所有的供應商將在網上向我們供貨或者放棄和我們做生意”。但對于要實施e-chain的企業來說,尚有許多問題需要解 決。使用互聯網進行電子商務的技術尚在發展階段,這意味著還需要幾年趨于成熟的時間。企業的供應鏈管理策略也要經過漸進和不斷改進的過程來利用電子商務所 提供的各種機會。最大風險是保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