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資源保障是鋼鐵業發展的久安之道
2009-6-3 0:4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陳玉明
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的《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要開發國內外兩種資源,保障產業安全。有關鋼鐵專家認為,資源匱乏是制約我國鋼鐵業發展的瓶頸,只有增強資源保障能力,打造完整的產業鏈,鋼鐵業才能擺脫在產業鏈中的弱勢地位,從而實現長遠的發展。
2008年中國鋼鐵業經歷了生產大起大落、價格暴漲暴跌的痛苦過程,而導致這一現象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在2008年度進口鐵礦石價格談判中接受了鐵礦石供應商開出的高價。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推動了中國和全球鋼材價格暴漲,并且埋下了鋼材價格暴跌的危機。
而中國鋼企之所以被迫接受高價鐵礦石,是因為它們大多沒有建立完整的產業鏈,缺乏對上游鐵礦石資源的控制權;同時,鋼企之間無序競爭,對外不能團結一致;雖然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幾乎占了國際鐵礦石海運量的一半,但我們在鐵礦石談判中卻沒有相應的定價權。
《規劃》在總結鋼鐵業存在的問題時明確指出,我國鋼鐵業資源控制力弱,國內鐵礦資源稟賦低,自給率不足50%。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有關人士說,為增強資源保障能力,《規劃》提出了三條應對措施。
一是鼓勵國內企業收購海外資源,從而直接取得對上游資源的控制權。而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已使得國際鐵礦石價格大幅下跌,處于相對歷史低位,為國內企業收購提供了機遇。因此,《規劃》明確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到國外獨資或合資辦礦,組織實施好已經開展前期工作的境外礦產資源項目。同時,《規劃》鼓勵沿海鋼鐵企業充分利用區位和運輸優勢,盡可能利用國外鐵礦石、煤炭等資源。
在收購海外資源方面,日本鋼鐵企業走在中國鋼企前面。日本國內資源非常匱乏,但日本鋼企擁有大量的海外鐵礦石公司的股份,當鐵礦石價格上漲時,日本鋼企雖然面臨成本提高的問題,但其損失可以從鐵礦石供應商的股份分紅里得到補償。因此,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二是規范鐵礦石進口市場秩序,建立互惠互利的進口礦定價機制。由于中國鋼鐵產業集中度太低,大小鋼企利益不一致,鐵礦石進口市場秩序混亂,倒賣長協礦的行為非常普遍,既推高了鐵礦石價格,也使中國鋼企在鐵礦石談判中處于不利地位。粗略測算,2008年中國為此多支付了200億美元。為改變這種局面,《規劃》提出,充分發揮行業協(商)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支持企業聯合對外談判,由鋼鐵協會組織用礦企業統一對外談判,建立新的雙贏定價機制。
今年2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通過了《鋼鐵行業進口鐵礦石貿易秩序自律公約》,明確要求統一進口鐵礦石年度價格;各鋼鐵企業進口鐵礦石不得超過其自用生產量,對沒有進口礦資質或進口量較小的中小型鋼鐵企業采取委托代理方式進行鐵礦石進口。
三是加大國內鐵礦資源的勘探力度,合理配置與開發國內鐵礦資源,增加資源儲備。作為鋼鐵大國,我國鋼鐵業的發展不可能完全依賴進口鐵礦石。因此,《規劃》提出,要鼓勵大型鋼鐵企業開展鐵礦勘探開發,適度開發利用低品位礦和尾礦,加強對共生礦、伴生礦產資源的研究、開發和綜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