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六項優勢產業能否成為香港經濟新引擎

2009-6-27 10:5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6月24日電 (記者 裴闖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日前宣布,特區政府將推出一系列舉措,支持醫療、教育、檢測及認證、創新科技、創意文化及環保這六項優勢產業的發展。 
  在全球金融海嘯沖擊下,香港四大傳統支柱產業受到沖擊,六項優勢產業能否成為香港經濟新引擎并帶動香港經濟早日復蘇? 
  金融、航運物流、地產和旅游是香港的四大經濟支柱產業。由于香港是小型與外向經濟體,依賴外貿及金融相關服務,在去年金融海嘯發生后,香港經濟隨即陷入衰退。最新統計顯示,香港本地生產總值今年一季度同比下降7.8%,降幅大大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2.6%,其中金融業、航運物流業的降幅尤為顯著。 
  金融危機使香港加緊思考長遠經濟發展方向,尋找傳統支柱產業之外的新增長動力。曾蔭權今年4月主持“經濟機遇委員會”會議后宣布,為增強香港的國際競爭力,將認真研討醫療、教育、檢測及認證、創新科技、創意文化及環保這六項優勢產業。 
  6月22日,曾蔭權在會見媒體時表示,特區政府決定通過預留土地、稅務優惠、現金資助等措施推動這六項優勢產業發展。具體措施包括:預留兩塊市區土地,用于辦學團體發展高等教育;預留4塊土地發展私營醫院;成立檢測和認證局,提升香港檢測和認證的專業水平及國際認受性;特區政府帶頭建設綠色優質城市;積極鼓勵私營機構增加科研投資;推動香港人對藝術文化的興趣和鑒賞力等。 
  危機當前,發展六大優勢產業對香港經濟未來發展意義重大,有媒體稱其為香港的“第二次創業”。一方面,香港傳統支柱產業如金融、航運等均已發展到一定水平和規模,且面臨金融危機沖擊后的調整,故有必要發展其他產業作為補充,以便建立新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香港固有的品牌及人才優勢也有助六大優勢產業進一步發揮,從而令香港全面踏入知識型經濟,推動并維持經濟繁榮。 
  曾蔭權日前撰文說,全球成熟的經濟體都已朝著知識型經濟發展,香港應順勢而行,為走向知識型經濟提供有利環境。他表示,“經濟機遇委員會”著力研究的六大優勢產業都是發展知識型經濟的新動力,其發展條件與傳統輕工業及四大支柱產業不盡相同,但能互相呼應補足。 
  值得注意的是,這六項產業并非香港的新生產業,而是已獲市場共識并有良好根基的優勢產業,如能獲得相應扶持,有望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特區政府的最新舉措著力為這六項優勢產業發展清除相關阻礙。曾蔭權表示,窒礙相關產業發展的一個共同問題是土地資源短缺,由于這并非市場可以自行解決的問題,特區政府愿意以開放態度、新思維來為這幾項優勢產業拆墻松綁,解決土地供應問題。 
  香港擁有背靠內地廣袤經濟腹地的先天優勢,學者大都看好六項優勢產業的發展前景。這些產業在內地有廣闊市場,有學者表示,六項優勢產業無論在產業合作還是消費市場方面都需要與內地特別是廣東省緊密合作,香港如能充分發揮《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的助力,抓住《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和《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落實的機遇,與粵深共同發展這六項優勢產業,一定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香港這六項產業具有潛質,若要成為現實優勢,需要社會各方積極參與。《香港商報》評論員黃啟聰認為,要拓展六項優勢產業,市場是主體,企業是主角,特區政府為市場指路,政策是催化劑,但大戲還是要企業來主唱。如何鼓勵香港本地大財團投入這些產業,如何吸引全球大企業、大機構來港施展拳腳,特區政府都需要仔細研究。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