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口岸通關費用下降空間探討
2009-6-26 2:0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駱溫平,劉娜
(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上海 200135)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越來越多的生產經營活動和資源配置過程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高效的通關效率,低廉的通關費用是各國促進經濟增長、擴展國際經濟活動的重要保證。本文主要通過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的方式,以貨主的視角,總結了目前上海港通關費用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指出了上海口岸通關費用仍有下降空間,并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分析上海港通關費用偏高的形成原因,提出今后對各項通關費用的管理方法和形成意見。
關鍵詞:通關費用;壟斷性經營;信息不透明不對稱
一、引言
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對整個世界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開始在全球范圍尋找制造業成本最佳區位[1]。各地區的生產能力及在符合顧客要求的條件下以最低成本把貨物運送到國外市場的能力決定了其出口競爭力[2]。通關成本過高和時間上的延遲均會使投資者轉而在其它國家或地區建立生產設施,并且削弱本國產品的世界市場競爭力,阻礙本國經濟發展[3]。在很多國家,通關的高成本具有類似進口關稅的經濟影響,增加了所有進出口商品的成本。
根據世界銀行2008年調研報告顯示,我國的國際物流綜合指標總體排名第30位,而國內物流成本排名為第77位,我國國內物流成本明顯高于在國外的水平[4]。由于物流費用過高,使在中國利用成本較低的勞動力資源進行生產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5]。國際物流成本偏高已經成為影響和制約上海國際貿易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6]。作為國內物流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關成本對上海有效參與國際競爭,提高國際競爭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上海口岸通關費用構成
通過調研分析總結,上海口岸通關過程中產生的費用主要由五部分構成:港口收費;查驗、疏運作業收費;理貨收費;海關收費;特殊區域電子口岸軟件應用費。
1、港口收費。港口對貨物進行裝卸作業和各種服務工作,為船舶提供港口設施和勞務,因而向貨主和船方收取的各種費用的總稱為港口收費。主要包括裝卸包干費、港口建設費、貨物港務費等。
上海港國際集裝箱通關環節港方主要收費項目和標準執行交通部頒2001年頒布的《港口收費規則(外貿部分)》。
2、查驗、疏運作業收費。海關查驗及特種箱、危險品、大件貨由于需要專門的碼頭堆棧而收取一系列費用。主要包括開門、掏箱、裝卸車等查驗費及裝載各種集裝箱、拆碼垛費等疏運費。
上海港國際集裝箱查驗、疏運主要作業服務收費項目和標準執行上海市物價局、上海市港口管理局、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關于統一國際集裝箱查驗作業服務收費標準(暫行)的通知》(滬價公[2003]020號)
3、理貨收費。指對外貿船舶的理貨工作,包括計數,核對標志,檢查殘損,監督裝艙積載,辦理交接簽證,提供理貨證明等收取的費用。理貨收費主要根據不同的集裝箱種類如普通箱、危險品箱等分類收費。
上海港國際集裝箱部分理貨收費項目和標準執行交通部交財發(1994)16號《航行國際航線船舶貨費率表》
4、海關收費。上海海關收費項目主要包括海關監督手續費(免稅商品)、進口商品退稅(關)手續費、報關單費、轉關運輸手冊等。收費標準執行國家計委、財政部(92)價費字293號、海關總署署財(99)456號等。
5、特殊區域電子口岸軟件應用費。上海口岸特殊區域電子口岸軟件應用費主要包括客戶端軟件費、技術維護費等聯網監管系統費用及網絡使用費、客戶端軟件費等調撥系統費用。
三、上海口岸通關費用現狀分析
1、壟斷經營性收費引起通關費用偏高。由于港口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及其特有的經濟性質,各國政府都對港口產業進行了相當程度的干預,并且經常由公共機構進行壟斷經營,直接表現為港務集團等的市場化程度偏低。同時,作為港口功能主要內容的集裝箱運輸,基本還處于一家經營的狀態。因此,這部分物流的發展,基本上取決于港務集團的態度。
上海港也存在這方面的情況。調研中各企業普遍反映,相對于收費項目已不多、金額也不大的行政性收費,貨物進出港口收取的壟斷經營性收費是造成上海港國內物流成本過高的主要原因。如預錄費、改單費、貨物保管費、堆存費、疏港移動費、查驗環節的搬運費、裝卸費、開箱費、掏箱費、施封費、稱重費、特殊區域電子口岸軟件應用費等。
2、信息的不透明不對稱引起通關費用偏高。調查發現,信息不透明不對稱也造成了上海口岸通關過程中貨主負擔費用偏高。按其產生原因劃分如下:
(1)政府相關機構信息渠道不暢。如:海關查驗信息不暢造成貨代以貨物被檢為由向貨主收取查驗費用;洋山港貨物二次放行信息渠道不暢造成部分貨代收取高額費用,保證及時二次放行。
(2)部分物流公司利用貨主對實際收費不了解收取高額中間費用。如:港雜費包括項目繁多且電放費,改單費等費用根據船公司不同有所不同還需現場確認,容易給引發惡意高收費。
3、政府定價難以得到貫徹實施。目前,我國港口市場的競爭已在全國不同程度的形成。在競爭規律的作用下,港口價格已經在無序競爭中形成,政府難以制定能夠適應各個港口不同市場情況的價格。
4、內、外貿收費兩個規章兩種價格,規章結構欠統一,費率水平相差過大。內貿部分:交通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交水發〔2005〕234號文下發了《關于調整港口內貿收費規定和標準的通知》,并自2005年8月1日起執行。
外貿部分:交通部、國家計委 交水發〔2001〕542號文下發了《關于調整外貿港口收費規定和標準的通知》,并自2002年1月1日起執行。
經調查,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德國、荷蘭、比利時、香港、新加坡等港口均沒有發現其內、外貿實行兩種價格的現象。這種收費結構不符合國際慣例并且造成港口和港口企業分配不公,是引起外貿殺價競爭的重要原因之一。
5、個別收費規章和費率結構欠合理。外貿收費規則在執行中,由于計費單位改按重量和體積擇大計費后,某些體積較大,輕泡的貨種如部分組成車輛、低價值品種費用有所提高,貨主有一定反映;重件鋼材裝卸操作容易、效率高、費率雖然作了下調,但還是太高,是各港殺價競爭的主要貨種之一;使用港方機械作業和節假日附加費的費率與基本費率的差價過大;加之港口建設費存在的問題等,為港口間的不公平競爭,無序的殺價創造了條件,從而造成重件貨按一般算,港機作業按船機計算,節假日按平時算,港口建設費免收等現象
四、結論
根據以上對上海口岸通關費用構成及現狀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口岸通關費用仍有一定下降空間。
1、 壟斷經營性收費仍有下降空間。
2、 信息不透明及不對稱引起的通關費用仍有下降空間。
3、 政策落實不充分、法律法規不健全引起的通關費用仍有下降空間。
五、改革建議和措施
1、引入競爭機制,逐步打破壟斷。港口作為社會經濟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一國經濟具有戰略意義,理論界和實踐部門長期將其視為自然壟斷產業。然而,由政府授權取得的壟斷根本有別于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形成的自然壟斷。港口產業的傳統管理模式使自然壟斷和行政壟斷結合在一起,形成雙重壟斷,影響了港口效率。由于缺乏竟爭機制的約束,旨在改善社會福利的港口公營政策可能難以奏效,公共港口企業的實際效率與最大可能效率之間存在較大偏差[7]。.
目前,拉美、亞洲許多國家力圖打破由政府壟斷經營的管理體制,通過對港口產業部門進行重組,引入競爭,形成新的市場結構,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績效[8 ]。
2、政府對加強壟斷行業的監管。政府既要選擇民營化和引入競爭機制又要對居于壟斷或準壟斷地位的港口企業的市場行為施加必要的限制,其設施和服務的供給必須公平合理又不能自由定價,市場進入要受到限制又要求遏制壟斷可能帶來的危害以實現競爭效率。
3、保持信息渠道暢通,保證信息透明對稱。提高從業人員服務意識,對存在信息偏在問題的環節,通過信息公開和合同范本的建立,強制交易參與者披露有關信息。對市場交易雙方之間產生的糾紛,監管機構根據當事人申請可以進行協調性的行政裁決。
4、加強價格管理,規范收費行為,降低通關成本。在通過進入限制賦予特定企業法定的壟斷權的同時,為防止其行使壟斷性的市場控制力量,對其實施價格限制。相應地,對企業定價的審批也可由政府定價改為價格申報制,清理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規范收費行為。
5、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培育具有行業性、自律性和非營利性的行業協會,可以發揮協調市場主體利益、提高市場配置效率的功能。目前我國行業協會的發展還不夠健全,港口所積聚的各類物流企業涉及行業繁多,如何引導和發揮這些行業協會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并予以推進[9]。
參考文獻:
[1] 寇亞明. 國際物流學[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25-27
[2] 賴瑾瑜,姚大偉.國際物流實務[M].中國商務出版社,2005:12-14
[3] Clark,DolarandMico,2002
[4] Trade 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 and Global Economy, World Bank, 2007, TableA1
[5] 趙來軍, 朱道立. 上海現代物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物流科技, 2007;(8)
[6] 王虎.上海物流業的時代要求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J]. 上海經濟研究,2006;(8)
[7] 李南.港口民營化改革的理論與政策研究.北京交通大學博士論文,2007.57-58
[8] Reforming Infrastructure:Privazation,Regulation and Competition, World Bank, 2004.205-206
[9] 中國港口協會價格委員會.價格機制研究[J].中國港口,2001;(7)
作者簡介:駱溫平,男,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劉娜(1982年--),女,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