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新形勢下,中小商業公司路在何方?

2009-6-22 10:4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中小型醫藥商業公司將無緣藥品配送,這不僅是新醫改的制度安排和行業共識,更是生產流通企業關注的焦點。有專家斷言:多數中小型醫藥公司也許不會死在競爭慘烈的今天、明天,但最終將被淘汰。  
    衛生部等六部門出臺的《關于進一步規范醫療機構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集采購新規)中,中標企業藥品配送只能委托一次的規定,以及即將出臺的新版GSP規范將提高醫藥商業的門檻等,將促使醫藥流通業重新洗牌,同時也意味著中小型醫藥公司的生存之路將越來越窄。  
    筆者記得,廣東省藥品集中采購2007年執行“兩票制”時,就進行過中小型醫藥公司生與死的討論。兩年過去了,結局并非完全像當初討論中預測的那樣,中小型醫藥公司集體被淘汰的局面并沒有出現。審視廣東省中小型醫藥公司的應對思路,也許可以給新醫改下中小型醫藥公司提供一些生的思路。   
    嫁入“豪門”  
    國藥控股一致藥業在兩廣地區展開系列收購行動,“布局珠三角二線城市,打造國藥控股南方銷售平臺”。這是新醫改后的新一輪“圈地運動”。美國、日本藥品商業的市場集中度達到90%以上,而我國目前不到20%,所以,提高商業的集中度、進一步壓縮藥品流通環節、提高配送企業的進入門檻、商業公司主要行使物流配送功能的轉型等,都是新醫改的目標。為了順應新醫改的要求,更好地生存、發展,全國性的大型醫藥商業企業和區域龍頭早已開始開疆擴土、連點成線、連線成網,力求使自己的配送網絡覆蓋到每個區域,包括每個市縣的醫療終端。通常,他們采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自建系統;二是通過收購、合資、合作,來彌補現有渠道的不足。在計劃經濟時期的國家三級醫藥保障體系,現已演化成“區域化的企業內部扁平的三級配送網絡”。  
    新醫改方案明確指出,“推動藥品生產流通企業兼并重組,發展統一配送,實現規模經營;鼓勵零售藥店發展連鎖經營。”中小型醫藥公司不具備現代物流的能力,按照此政策無疑已被排除在統一配送的“蛋糕”之外,如果能夠找個“好婆家”,利用大型醫藥商業公司的品牌,背靠大樹,成為大物流區域性的基層配送中心或地區分銷商,則是擁有區域優勢的醫藥公司的最佳選擇。最近,很多省份為加快區域醫藥產業的發展,大力推進醫藥企業聯合、重組、兼并,廣東省藥品監管部門出臺18項舉措,鼓勵生產、流通企業整合,優化業態結構,像一致集團這樣的企業已經走到了前頭。  
    那么,哪些企業可以成為中小型醫藥公司的“婆家”?分析我國醫藥商業的市場格局,筆者認為,今后成為藥品統一配送主力的將是區域性的龍頭企業。而目前的龍頭企業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國藥控股、上海醫藥、廣州醫藥、南京醫藥、北京醫藥等為主流的高端醫院配送型;另一類是以九州通等新型民營商業企業為代表的城鄉、社區終端的低端市場配送型。這兩類企業差異很大,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企業同時在這兩大領域都具有優勢。而新醫改要求的現代物流配送企業不僅要能夠完成高端市場的配送,而且要完成低端市場的覆蓋,尤其是對基本藥物的配送。因此,上述兩類企業都需要進行網絡的完善和補充。而目前擁有區、縣低端市場或部分高端醫院網絡,具有產品銷售和配送能力的中小型醫藥公司,將成為“婆家們”的首選。當然,這些中小型公司也必須加強管理、提高水平,把持住自己的資源,否則不但找不到“婆家”,還會被擠出市場。  
    橫向聯姻  
    很多中小型醫藥公司經過多年的市場磨練,形成了獨特的性格,他們不愿意向龍頭企業低頭,因此,自發、橫向的聯姻、聯合順勢而生。這些聯合體有不同區域的公司聯合,也有區域內商業企業的聯合,如四川省以科倫為首的“四川物流協作聯盟”,“PTO藥品采購聯盟”、 “全程平價聯盟”,廣東省實行“掛網”招標后,18家商業公司組成了“廣東省醫藥商業聯盟”,10家商業公司成立了“廣東醫藥流通聯合體”。聯合體共同爭取資格,肩負一級配送的職責,擴大了配送范圍。筆者認為,隨著新醫改和招標采購的進一步推進,類似的聯盟和聯合體將會越來越多。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抱團取暖只是暫時的解決方法,聯合體的有效性還有待時間的考驗。如果機制上有缺陷,合而分、分而合,將成為必然。更何況,在即將出臺的新版GSP中,對于未來的商業配送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要求倉儲的面積,要求設備自動化、數據管理電子化、終端管理標準化等,不具備這些特征,將不能歸入現代物流經營企業的范疇,聯合體最終能否達到上述標準或何時達到,決定了這種聯姻方式的存在時限。寧夏、黑龍江等地郵政等專業物流公司的介入,似乎對目前難以達標的聯合體孕育著希望,聯姻第三方物流,或許可以使“取暖的溫度”更高一些。  
    下游延伸  
    廣東某醫藥公司的總經理日前與筆者交流了他的生意經。面對越來越狹窄的生存空間,該公司選擇了向下游延伸。2008年,該公司集資進行了區域藥店的收購,共收購30余家,并爭取醫保定點,從而使自己成為區域內藥店網絡最全、覆蓋最廣的醫藥公司。這位總經理稱,不論市場如何變,只要擁有小區域的絕對優勢,就可以進退自如,或自己發展,或與別人合作。也許這樣的思路對中小型企業會有所啟發。據了解,中小型醫藥公司中,有托管社區、縣醫院、鄉鎮衛生院和診所的,有合作、入股民營醫院的,有轉型進行醫院設備投放的,也有轉行經營保健品、耗材、試劑的,總之是圍著以前下游的客戶資源進行延伸,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中小型醫藥公司的身影。在向下游的延伸中,雖然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也難以預測未來怎樣,但是至少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中小型企業不能坐以待斃,要全力去尋找適合自己的生存空間和生存方式。   
    專業推廣  
    對于近些年成立的一些新型公司,擁有自己的推廣隊伍,之前通常是以“過票”謀生。新形勢下此類企業的出路很明確,他們所擁有的客戶和終端資源對于廣大的招商企業來說可謂是稀缺資源。這類商業公司會與招商企業重新“戀愛”,明確雙方的職責和利益,支持走專業推廣之路,他們可能將以多種招商企業的名頭出現,成為更專業的市場推廣者。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