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貨在物流供應鏈中的應用
2009-6-21 2:5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補貨是物流供應鏈管理中的重要環節,零售商通過及時補貨來打敗競爭對手從而滿足消費者需求。在系統中建立補貨功能可以使零售商完成促銷、定價、分類等策略的建立,獲得的額外利潤可以降低銷售損失,同時使庫存水平最小化。
當總是要為供應商缺貨和多余貨物發生爭執時,可以利用補貨功能節省更多的時間。補貨要充分考慮到需求預測、交期預測、訂單周期、服務水平目標、建議訂單量這五個方面。
需求預測
補貨一般定義為補充已經賣完的貨品,這個定義沒有充分表達它在零售庫存管理中的運作情況。如果廣告產品賣掉了好幾百個,是不是我們應該再購買幾百個來補充?如果某個產品在下個月不再銷售或者這個產品只是在某個季節銷售,那我們也要盲目地補貨?
其實,零售補貨的更為合適的定義就是,在已經發生的基礎上采購商品從而支持預期需求。
在補貨中,影響最大而且最難掌握的就是需求預測,它不僅是補貨的基礎也是了解未來需求的關鍵因素。然而有些預測估算都依賴于采購者的經驗,有些需求預測是根據科學的方法進行推算,零售商也會針對產品的不同選擇最合適的補貨方式。
采購者通常負責購買幾千種產品,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充分的資料來分析每種產品并做出各種決定,最簡單的方法是預測產品的需求從而更有效地補貨。當需求迅速增長或者降低時,如果沒有更新預測,系統也沒有做出快速調整,當然也會給零售商帶來損失。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產品有時賣掉1個,有時9個,這樣大概持續四周,每個星期平均銷售5個,但是預測是每星期4個(80%的準確率)。根據經驗,每四個星期更新預測是比較合理的。在零售業中,80%的商品每周銷售小于1到2個,而且銷售比較穩定,所以需求預測是可以根據以前的銷售記錄。如果是季節性產品,就要根據這個產品的需求情況進行預測。某個產品一年中平均每周銷售是10個,在十二月份時銷售50個,那么在十二月份的預測就要提高到之前的5倍。
交期預測
交貨時間的預測也可對補貨過程產生重要影響,交期是指發出訂單到收到貨品的時間。其中包括把收貨數量輸入系統,把貨品放在貨架上。當補貨重點是得到產品從而支持預期需求的時候,交期的預測就是在未來需求之前的多久發出訂單。采購者對交貨時間判斷有偏離,就會造成交期預測不準確。如果出現的情況越多,供應商和倉庫的庫存就會很難控制。
為什么交期預測非常重要呢?如果每周的需求預測是100%正確,而交期是一到兩天,那么在一周之內多次補貨,會造成過高的庫存量。所以應該在交期預測基礎上進行需求預測。采購者應準確掌握供應商交期從而達到服務的目標。時間就是金錢,交期預測至關重要,它能減少供應商交期不準確性,提高供貨率,降低對于交期變化而補償的安全庫存。
進行交期預測,需要建立供應商管理系統,包括對于具體交期和交期變化的管理。熟悉每個供應商表現情況,掌握他們的不良表現對庫存和銷售的影響,這些都可以幫助采購者在與供應商談判中處于有利地位,達到準確補貨的目的。
建立交期預測的解決方法時,可以運用需求預測同樣的方法,其中包括對交期趨勢的調整,交期變化的計算。沒有合理的交期預測過程和工具,采購者就不能盲目地增減安全庫存,一個非常成功的交期預測會使服務和銷售在保持當前水平情況下使庫存降低10%到15%。
訂單周期
訂單周期是從制定訂單開始到收貨的這段時間,采購者通過分析決定訂單量并保持一定庫存量,確定下一輪的采購計劃。采購者同時要衡量購置成本和運行成本從而計算出最有利的訂單周期。
購置成本和訂單的建立有關系,比如訂單的付款方式,處理訂單的費用等等。制定最優化的訂單流程,首先是計算出最優化的訂單周期,它是建立在平衡運行成本和購置成本的基礎上。減少運行成本可以增加訂單的次數,而減小購置成本可以通過提高訂單量來實現。正確的訂單周期有利于提高供應商的庫存管理水平。
服務水平目標
最好的零售商是能夠保證100%供貨率,同時最大限度地使庫存水平降到最低。有選擇地對產品進行高質量的服務,會使零售商降低庫存投資,同時使預期存貨水平最大化。
1.安全庫存
服務水平目標分析是潛在需求的一部分,可通過補充安全庫存來支持,安全庫存常常用來防止不確定性。有許多因素導致這種不確定性,其中最常見的因素是需求預測錯誤和交期的變化性。解決的方法可以通過完善的供應商管理系統使交期變化性最小化。
另外,準確地預測客戶需求在現實中是不太可能的,零售商需要一些辦法處理需求預測偏差。服務水平目標和安全庫存分析就是其中一些方法。過高的服務水平目標會制造更多的銷售機會,但是也會導致過高的安全庫存和產生相應的費用。有些產品需求有一定的穩定性,安全庫存也會比較低,而有些由于供應商造成交期變化性的產品,需要較高的安全庫存。還有一些產品需求較大,這就需要額外的庫存來支持,而另外有些產品銷售量較低,也不大會斷貨。
當決定服務水平目標的時候,持有足夠的安全庫存來滿足潛在的需求不是最有利的策略。因為采購和運輸額外庫存的成本非常高,服務水平目標提高,用來支持目標提高的庫存也會相應增加。
比如說,整年中某種產品平均每周銷售3到5個,在四月份某個星期,由于一個大客戶采購使銷售達到17個,如果要達到99%的服務水平目標,最少要有17個安全庫存。為這些多出的庫存付出的運行成本并不能抵消產品的利潤。
2.設定合理的服務水平目標
設定合理的服務水平目標可使公司利益最大化。當服務水平提高、銷售損失最小,運行成本就會提高。通過仔細分析,合理的服務水平目標,可以保持低庫存同時降低銷售損失。在實際操作中,設定合理的服務水平目標,會使庫存水平降低10%到15%,服務水平提高2%到10%。
舉個例子來解釋,某個產品交期預測是7天,每周銷售大概23個,訂單周期也是7天,需求預測是在這7天中銷售19個,最后服務水平分析是要保持額外兩天的庫存(4個)來應對交期和需求預測的變化性,綜合考慮以上因素,庫存應該是4+23+19,總共46個。如果目前庫存是20個,那么需要補貨的數量是26個。
建議訂單量
對每個產品設定建議訂單量是補貨的方法之一。另外要注意訂單的有效性,這是由供應商制定的規則。比如說最小訂單量、包裝數量和方式等等。采購者的建議訂單量是在這個基礎上制定的。如果訂單量比較少不能滿足最小訂單量,供應商不會送貨,反之訂單量比較高,就可能導致較高的庫存。這就需要采購者平衡兩者的關系。
另外,還有一種補貨方法就是供應商自己制定訂單,但要求采購者制定各種管理規則,而且供應商自身要有較高的庫存管理水平。【作者系利童反斗城(上海)商貿公司物流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