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共建全球物流中心
2009-6-2 12: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核心觀點
《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對深圳的發展提出了許多前瞻性和突破性的新定位新要求,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深港共建全球性物流中心,進一步加強海港、空港、航運領域的合作,打造世界級的港口群。其實,深圳物流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都與香港密切相關,也正是兩地的功能互補,錯位發展,使深圳的現代物流業異軍突起,在全球的產業體系中占據制高點。在珠三角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要進一步提升深港國際物流樞紐的地位,打造“深港組合港”已勢在必行。
1
共建不是簡單疊加
制度障礙必須突破
主持人:深港共建全球性物流中心,是國家在深圳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中的明確定位,也是此前《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進一步加強粵港澳合作政策的延續。如何看待這種政策層面的突破,這種突破能否突破兩地必須面對的體制差異?
王國文: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獲批,賦予了深圳新的歷史使命,使深圳肩負著國家戰略中先行先試的重大責任。深港共建全球物流中心,加強海港、空港、航運領域的合作,打造世界級的港口群,建設具有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的物流樞紐、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多式聯運中心和供應鏈管理中心,需要在借鑒國際慣例、探討體制創新、加強深港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試,有所突破。深港共建全球物流中心的關鍵,就是要突破體制差異,實現制度創新,降低制度差異所產生的交易成本,提高綜合物流效率,提高區域競爭力。
胡勇:深港兩地盡管有著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同,但是雙方在物流領域互補性強,交通聯系密切,共建全球物流中心是促進兩地物流業和諧發展和提升深港國際物流樞紐地位的戰略需要。為把深港共建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全球物流中心,應逐漸實現深港港口協同發展和統一規劃、物流資源的共享和整合、監管模式的一致、物流制度的規范等。當然,這就迫切需要兩地在配套政策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和創新。
王國文: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深圳物流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直跟與香港的合作密切相關。從量的方面看,將深圳和香港的集裝箱港口吞吐量、航空客貨運量相加,都是世界級的、處于數一數二的地位。然而,深圳和香港共同建設全球物流中心,不是簡單的量的疊加,更重要的是形成一個整體,形成按照物流自身機制運行的體系,而要做到這一點,消除兩地之間制度障礙勢在必行。
現代物流的明顯特征、或者說是核心價值,就是以流動代替了儲存,從管理空間到管理時間,壓縮了存貨成本,縮短了生產周期,加快了企業的現金循環周期,從而產生利潤。物流是生產方式和流通方式的變革,這不僅體現在管理流程上,還體現在制度上。制度因素對現代物流成本的影響,包括物流的實際操作成本和時間成本兩個方面。深港兩地之間不同的制度環境,不同的金融、貿易政策,海關和邊境的管治,信息流的阻斷,都為深港物流一體化建設設置了障礙,提高了操作成本和時間成本。因此,政策方面能否突破體制差異,是建設全球物流中心的關鍵所在。
2
香港擁有制度優勢
深圳擁有成本優勢
主持人:《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要進一步加強深港合作,深圳與香港實現功能互補,錯位發展,推動形成全球性的物流中心。那么,全球物流中心有怎樣的評定標準呢?
胡勇:全球物流中心除具備位于國家或區域性進出口貿易的航運樞紐節點、充沛的物流量、良好的物流設施、完善的集疏運體系等硬條件外,還應具有高效便捷的口岸環境、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法規環境等軟條件,無論香港還是深圳在多年發展物流產業的過程中,都形成了相當的基礎,但距離全球物流中心仍有差距。
王國文:深港共建全球性物流中心,不僅僅是通過簡單的物流量的疊加取得全球領先地位,更重要的是形成一體化運作的、高效率的物流體系,并以此為核心,產生聚集和帶動效應,形成全球范圍配置物流資源、提高全球物流效率的能力。要成為全球物流中心,需要在總量和績效方面進行均衡的考量,要在綜合物流成本和績效方面處于領先水平。世界銀行根據各個國家和地區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的成本和效益指標,建立了5級物流績效指數評價法。根據世界銀行2007年的統計,新加坡物流績效最高,排在全球第一位,2008年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名列全球第一。目前,中國香港排在第8位,中國平均物流績效排在30位。
主持人:目前深圳與香港和全球物流中心存在哪些差距?又各自具備什么樣的優勢?
王國文:從物流績效指標和物流成本指標分析,深圳與香港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制度差異導致的操作成本和時間成本上,特別是時間成本,包括單證處理時間、海關清關時間、技術控制時間、船舶在港時間;也包括制度效率,即辦理各種手續的時間,比如貿易過程簽字蓋章的數量、每項交易的單證數量、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的集裝箱查驗條件、查驗率等。
深圳與香港相比,兩地港口物流的操作效率在全球范圍均具備一定的優勢,但香港是自由港,在制度優勢、交易成本和效率方面具有更明顯的優勢,而深圳具有物流操作成本低的優勢。因此,深圳和香港共建全球物流中心,具有明顯的優勢互補性。
胡勇:香港擁有全球第三大海港和全球第二大貨運機場,借助自由貿易政策的優勢已經確立了國際貨運樞紐中心的地位,是眾多國際物流公司
的亞太總部以及內地企業的海外總部所在地,擁有大量的熟悉國際慣例的高端物流人才,在貿易、品牌、國際市場以及船務管理等方面具有相對優勢,在國際貿易物流鏈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然而土地空間狹窄、營運成本過高等因素,約束了香港向全球物流中心的發展。相比于香港深圳則具有在岸線、土地供應、勞動力成本、與內地市場接近等方面的優勢,恰好對香港形成了有效的互補,為深港兩地共建全球物流中心奠定了良好基礎。
3
構建“深港組合港”
把握產業轉移契機
主持人:發達的港口是開放型經濟的具體標志之一。就港口而言,深港物流如何體現競爭與合作的關系?怎樣進行錯位發展才能實現1+1大于2的效果?擴大到珠三角范圍,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港口群之間的競爭?
王國文:從港口的角度,深圳和香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加在一起,遠遠超過了全球第一的新加坡港口吞吐總量。深圳港口的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蛇口港、赤灣港建設起步,最初承擔的是給香港服務的角色。隨著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珠三角逐漸成為世界工廠,深圳港口開辟了越來越多的直航遠洋集裝箱班輪。到鹽田港[7.22 -0.14%]的開發、和記黃埔[55.95 -0.09%]參與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的投資,深圳港口的發展更多地承擔了直接出口港的角色。而在同一時間,香港作為國際中轉港、中流作業的角色并沒有削弱,只不過深圳港更多地承擔了直接裝運的增量部分。因此,香港和深圳的港口功能的互補性仍然存在,選擇不同的市場定位和功能定位,實現錯位發展是可能的,仍然會產生1+1大于2的效果。
要解決惡性競爭的問題,一方面要科學規劃、合理控制新建泊位的速度,另外一方面,就是著眼全球,擴大國際市場需求。這也是深港建設全球物流中心的意義所在。我們要形成合力,向國際市場要需求,或者說,在績效和成本方面打造國際水平的物流中心,形成核心競爭力。
胡勇:經過多年的良好互動合作,深港港口產業發展已趨向一體化,初步形成了以資本為紐帶、以市場為基礎、以公共碼頭為特征的一體化發展態勢,初步形成了互補協作、合理分工的良性市場競爭格局。
按照發展規劃,構建“深港組合港”,將有助于發揮香港深圳各自優勢,快速提高港區的國際化服務,有效提升深港樞紐港群的國際影響力、功能輻射力和服務吸引力,推動香港貿易、金融、供應鏈管理等優勢產業的進一步升級和國際航運樞紐地位的進一步鞏固。這種合作也可進一步擴展到珠三角等區域,推動珠三角區域港口市場和諧有序發展。
主持人:繼上一輪國際產業轉移以來,新一輪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轉移正在進行。毗鄰香港,深圳物流業應當如何迎接這一輪的產業轉移,在海運、空運領域與香港合作實現雙贏?
胡勇:在過去30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深圳依托經濟特區所具有的特殊政策和靈活的市場機制優勢,成功承接了國際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取得了高速發展。為抓住新一輪全球生產要素優化重組和產業轉移的新機遇,適應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需要,迫切需要通過制度創新構建區域發展平臺,進一步加強深港兩地服務業合作,尋求創新發展!吨榻侵薜貐^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已明確提出規劃建設深圳前后海地區等合作區域,作為加強與港澳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等方面合作的載體。
前海灣保稅港區的設立,就為承接服務業的轉移,發展創新型的生產性服務業,建立區域產業創新平臺,推動深港港口深度融合與共同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條件。保稅港區將發揮土地、成本等優勢,吸引與培育供應鏈企業,拉長供應鏈鏈條,擴大供應鏈的服務腹地,實現前海灣保稅港區與香港的無縫連接,成為香港自由港的后方擴展區域,成為珠三角地區生產服務的國際化物流中心。
王國文:從運輸、倉儲到物流,從物流到供應鏈管理,是物流產業從量變到質變的兩次飛躍,也是物流產業向高端化發展的方向。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具有符合國際慣例的制度條件,具有與國際接軌的物流管理經驗,深圳與香港合作,可以獲得知識外溢的后發優勢,在物流領域與香港合作,實現雙贏。
4
共同應對金融海嘯
物流合作意義深遠
主持人:全球金融危機使深港物流業的發展受到影響下降,在這個背景下,深港合作有哪些意義?
王國文: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外向型經濟帶來了明顯的沖擊,而深圳的物流業也受到直接的影響,需求下降導致的物流增長下降,這不是短期內可以得到恢復的。因此,在這個背景下加強深港合作更具有重要意義。深港合作建設全球物流中心可以強化香港和深圳在物流領域的國際競爭力,提高深圳接受國際物流高端服務轉移的力度,強化對腹地的輻射和影響,更重要的是通過深港一體化的合作,取得政策的突破,實現新一輪的改革創新,因此,不僅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還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胡勇: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深港進一步加強合作意義重大。
首先,加強深港物流業的合作,可從根本上實現兩地資源的最優化配置與共享,增強對國際貨源的吸引力,進而有效應對市場需求長期低迷的風險。
其次,加強深港物流業的合作,將有效整合兩港資源與物流體系,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深港港口在區域港口航線中心、區域中轉中心的核心地位,使深港港口發展具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拓展空間。
第三,加強深港物流業的合作,將進一步強化深港港口針對不同服務需求的多層次服務體系,在穩定市場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市場體量,進一步提升深港港口的整體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