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成江蘇唯一同時擁有空海一類開放口岸城市
2009-6-18 16:0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繼今年4月鹽城南洋機場開始對外籍飛機開放之后,鹽城—香港航線也將正式開通。鹽城市由此成為江蘇唯一、全國第10個同時擁有航空和海港一類開放口岸的地級市。海、陸、空立體交通網全面建成,鹽城開始進入“海闊天空”的新時代。
后發地區集中力量辦大事
鹽城空港一類開放口岸的創建,始于該市引進韓資新興汽車業的時候。當時鹽城只有一個開國內航線的小民航站,而第二汽車工廠即將上馬,韓國現代起亞集團認為,鹽城的交通水平與之還很不適應。鹽城市委、市政府勇敢地接受挑戰。正確處理積累和分配的關系,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聚各方要素,瞄準一類開放口岸,創建這一事關全局的基礎設施。
該市由政府每年補貼航空公司,先行開通鹽城—漢城國際臨時包機航班。這對一個支線機場來說,在全國也沒有先例。2004年4月8日,隨著首架飛往漢城的東航空客A320升向藍天,鹽城乃至蘇北從此有了飛向世界的空中通道。雖然波音客機每飛韓國一個來回,該市就補貼18.6萬元,卻表現了鹽城解決交通難題、服務外企的誠意。
在此同時,加快鹽城機場建設開放國家一類口岸步伐。2006年6月30日,鹽城機場正式列入國家“十一五”口岸發展規劃。2007年8月,投入1.6億元全面啟動建設工程,將逐步開通到中國香港、日本、東南亞等地航班,成為蘇北國際航空客貨運集散中心。
“鹽城市有580公里海岸線,如果沒有開放港口就是最閉塞的地方!比姓吓d建沿海集疏運體系也緊鑼密鼓,包括國家一類口岸——大豐港區和陳家港區、濱海港區、射陽港區在內的鹽城組合港,打造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喂給港。僅大豐港一期工程基礎設施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就逾13億元。
鹽城交通人頗為自豪,后發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可否超常規、跨越式發展?這一命題,鹽城用自己的實踐作出了回答。
與此同時,鹽城先后開工建設鹽通、連鹽、淮鹽和寧靖鹽高速公路鹽城北段四條高速公路。一時間,鹽城成為江蘇高速公路建設的主戰場之一。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300公里。
作為全省面積最大的市,近年來全市新建農村公路突破1萬公里,1927個行政村全部通上水泥路,客運班車通達率達99.8%,讓600多萬農民直接享受到交通發展的成果。
數年接力共創“隱性政績”
置身今日大豐港,海風浩蕩,海面蒼茫。但腳下那長達4.3公里雄偉的引堤,6.3平方公里的陸域框圩,還有在眼前進出的萬噸巨輪,會讓你感到人的弱小,更感到人的強大。
鹽城組合港的形成絕非一日之功,一個關鍵詞是:接力。大豐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有100多位水利和港口專家先后參與這項論證。8年論證又8年施工,大豐市先后換了6任市主要領導。 下轉A2版
上接A1版 “時間長、收效慢,不起眼,工程需要幾屆班子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但能使群眾長遠受益”。歷屆班子成員一直咬定不放。2006年6月,《國務院關于同意江蘇大豐港口岸對外開放的批復》得到簽發。2007年9月,大豐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實現國際航線首航。
濱海港獨有的深水貼岸等資源優勢,曾被稱為“藏在閨中人未識”。就此,該市先后取得32項專題研究成果,獲得18項行政支持性文件,航道工程項目終于獲得省發改委的核準。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先期建設10萬噸級航道工程,建10萬噸級煤碼頭和年吞吐5000萬噸的儲配煤場。國家二類對外開放口岸射陽港港口,現已開通上海港、青島港以及韓國、日本及中國港澳地區等航線,年吞吐能力達800萬噸。
眼下,造價6.6億元的大豐港二期工程又開工建設,包括一個5萬噸和一個2萬噸級散雜貨泊位。射陽港深水航道治理是射陽今年基礎設施建設的“頭號工程”。鹽城組合港建設仍在接力之中。
東風悅達起亞第二汽車工廠曾經是蘇南包括廣東等地多個城市參與激烈競爭的對象,為什么最終落戶鹽城曾經是個謎。現在可以抖出謎底了:包括兩個一類開放口岸在內的現代物流建設,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籌碼。
立體交通凸顯社會發展效應
鹽城現已建成我省最大的轎車生產基地。45萬臺產能全部達效后,整車廠連同上下游產業鏈,汽車產業集群銷售收入將達到2400億元。全省唯一韓資工業園在鹽城揭牌,駐鹽韓資企業突破200家。
距韓國釜山港僅420海里的大豐港,則成為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及其配套廠家進出口集裝箱的主要通道。前所未有的通達,帶來前所未有的效應———
鹽城至首爾航班載運2400公斤活鰻魚直飛韓國,結束蘇北無鮮活水產空航出口的歷史。
韓國與鹽城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呈現喜人的互動效應。隨著鹽城空港作為華東地級市首個國際空中通道開通,年經鹽城空港的韓國入境旅游團隊有130個,國內商務旅游團隊亦有200多個。
大豐港被列入兩岸“三通”協議,可在大陸和臺灣間直航。
鹽城組合港成為蘇北及淮河流域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去年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3390萬噸,實現關稅2.5億元。今年一季度港口接卸各類貨物40多萬噸,較去年同比增長91.6%。
港口、港區、港城“三港”聯動,僅大豐港已有11個國家和地區及內地累計進區項目137個,總投資近400億元,形成倉儲物流、新能源、重化工、新材料及機械加工、農產品及海產品加工5大支柱產業。一期投資58億元的陳家港火電項目廠房和2萬噸煤碼頭都已開工建設,預計明年底2臺66萬千瓦機組將并網發電,項目全部上馬后,將成為全國最大的單個火電廠。陳家港境內目前已有10家造船企業和9個配套企業開工建設。裕廊化工、聯化科技、大和氯堿等5個超10億元項目因港而動,形成石油化工、鹽化工和生物化工三條產業鏈。 (楊樹立 陸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