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佛山、肇慶三市簽訂合建經濟圈框架協議
2009-6-18 15:4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昨日(6月17日),廣佛肇三市書記、市長聚首肇慶,正式簽訂廣佛肇經濟圈建設合作框架協議。
廣佛肇經濟圈合作協議正式簽訂,無疑是創新性地拓展了三市合作的內涵:作為珠三角各市“老大哥”,在《規劃綱要》賦予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的情況下,意味著廣州不僅要擔負起推動珠三角一體化的重任,眼光還要更長遠,廣佛同城化和廣佛肇經濟圈合作協議相繼簽訂,“老大哥”用具體行動顯示要通過自身的科學發展,帶動珠三角乃至泛珠三角加快發展的決心和責任;而身兼廣佛都會區和珠江西岸地區的重要支點雙重身份的佛山,同時也擔負起加快廣佛同城化和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的雙重任務;肇慶更是從今開始,以廣佛肇經濟圈合作伙伴的身份宣告全面融入珠三角。
與此同時,廣佛肇“桃園三結義”,不僅表達了三市致力提高廣佛肇經濟圈的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眼光瞄得更遠,要以珠江三角洲、環珠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粵港澳臺及中國-東盟合作為平臺,積極參與國內外經濟合作,加強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貿聯系和文化交流,完善區域開放型經濟體系。包括深化與深莞惠、珠中江經濟圈的合作,共同打造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同時也要加強與泛珠江三角洲城市廣泛開展合作,不斷擴大經濟腹地和影響力。
合作基點是規劃對接
三座城市的緊密結盟,內容龐大,千頭萬緒,簡要說,就是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以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為切入點,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推進政策規則對接,完善合作機制,拓寬合作領域,全面構建城鄉規劃統籌協調、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產業發展合作共贏、生態環境協同保護、公共事務協作共管的一體化發展格局。
推動合作的最基本出發點是什么?毫無疑問,規劃先行。
有關規劃先行的重要性,無論是在4月13日廣州市委常委會上要求在廣佛同城化基礎上,盡快啟動廣佛肇經濟圈建設,還是其后與肇慶市黨政代表團座談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朱小丹都將規劃引領作用提到合作的最重要基點位置加以強調。提出要以《規劃綱要》為指導,制定和實施廣佛肇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要把廣佛肇經濟圈的發展放到珠三角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加以謀劃,要依據廣佛肇三市各自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立足于提升廣佛肇經濟圈整體競爭力,形成有利于一體化的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體系和政策體系,最終以規劃引領三市錯位發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規劃引領成為三市共識,這在昨天簽訂的合作協議中得到充分體現。協議提出要以戰略思維和整體理念推進一體化發展規劃,引領廣佛肇經濟圈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包括編制《廣佛肇經濟圈發展規劃》。聯合制定和實施廣佛肇交通運輸、產業協作、環境保護、旅游合作、教育培訓等專項規劃。
合作先導是交通運輸
廣佛肇深化合作的先導,就是要打造廣佛肇一小時經濟圈,形成內聯三市、外接珠三角、泛珠三角的方式多樣、功能互補的綜合交通體系。
前天,三市書記、市長在肇慶考察調研的第一站,就是到二廣高速公路北江特大橋施工現場,這條高速公路將廣佛肇三市直接連通。
推進廣佛肇交通基礎設施全面對接,一攬子規劃已經有了:推進廣佛肇城際、貴廣、南廣、廣茂、柳肇等高速鐵路、軌道交通建設,加快珠三角環線、二廣高速、肇花高速等高快速路建設。很明顯,如此一來,通過城際高快速路與市政道路網銜接,廣佛肇各區域與廣州鐵路新客站、白云國際機場、南沙港等戰略性交通基礎設施將實現對接,共同推進廣佛肇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形成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體系。在前天調研現場,肇慶有關負責人還直接表達出要巧借華快三期、佛山一環和肇慶境內一條高速公路,組建成廣佛肇快速路的計劃。
除了陸上交通,港口整合也納入交通運輸整合的范疇,協議提出要整合廣佛肇區域港口及航線、岸線資源,加強港口、航道規劃、建設和管理的銜接,形成廣佛肇江海聯運的一體化運輸體系。
特別引人關注的是,肇慶鼎湖區因南廣鐵路、貴廣鐵路、珠三角外環高速、珠三角城際軌道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在鼎湖鋪開,來自國家、省、市的95億投資織就一個現代化交通網絡,建設里程100多公里,將搭建起鼎湖區與珠三角城市一體化發展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鼎湖與珠三角各城市在時空上的互聯互通,鼎湖將全面融入珠三角一小時經濟圈、生活圈,融入真正意義上的區域城市群。
合作核心是產業對接
鼎湖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南廣鐵路、貴廣鐵路、珠三角城際軌道三條鐵路在鼎湖形成了肇慶東站客運、貨運運輸中心,加上肇慶新港今年建成投入使用,鼎湖規劃建設戰略物資工業材料中轉站和保稅物流基地,把發展港口物流業作為鼎湖工業支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另外,規劃建設的肇慶工業園遷址落戶鼎湖的有關手續正抓緊完備,招商引資工作已展開,正謀劃一批重大工業項目,新港物流基地建設也正抓緊進行。針對協議中提出三市將加強現代服務業發展合作,整合區域物流資源,加快樞紐性物流園區的建設與合作,構建物流信息共享平臺,形成水陸空多式聯運體系,共同打造南方國際物流中心。鼎湖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對鼎湖區來講,無疑是一次絕佳機遇。
鼎湖在產業上全力對接廣佛肇乃至整個珠三角,從側面反映出廣佛肇以珠三角規劃綱要為基礎,認真貫徹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關于把“雙轉移”作為打造廣佛肇經濟圈重要任務的明確要求,統籌協調產業發展規劃,促進廣佛肇產業優勢互補、聯動發展,共同構建結構優化、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共同打造世界先進制造業基地的共同目標。
如何通過“雙轉移”為重點推進產業協同發展?三市書記、市長在簽署合作協議前,花了一天半時間跑遍肇慶高新區和高要的“一園六帶”產業轉移園區。
當“肇慶高新區,廣佛后工業區”的碩大廣告牌出現在三市書記、市長眼前時,大家都會心一笑。已經簽署的協議表明,加強三市產業配套協作,推動產業鏈條延伸,明確提出推進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佛山高新區和肇慶高新區等產業功能區合作。
肇慶高新區負責人表示,肇慶高新區距廣州50公里,距肇慶城區45公里,與佛山僅一江之隔,處于廣佛肇合作中心位置,目前該區共承接珠三角核心區轉移企業351家,涉及投資總額280多億元,轉移企業占全部引進企業的七成以上,承接勞動力轉移10多萬人。該區將全力打造廣佛后工業區、中央企業落戶廣東的重要基地、廣東先進制造業基地、廣東光電產業基地,力爭到2020年達成金屬精加工、先進裝備制造、汽車機車制造、電子信息等四大主導產業年產值均超1000億元,其他產業年產值超1000億元的發展目標,建設成為年產值5000億元的一流工業園區。
高要“一園六帶”工業園則直接是為承接產業轉移而興,已經形成金淘集聚基地的金屬加工,金渡集聚基地的精密壓鑄,祿步鎮的新型建材等特色產業集群,肇慶有關人士表示,這些工業園主要承接廣州佛山兩地的產業轉移。
共同防治水和大氣污染
同此前簽署的廣佛同城化協議一樣,廣佛肇經濟圈建設合作框架協議將環境保護提到合作重點領域的范疇中。
這些合作包括以水環境污染和空氣污染聯防聯治為突破口,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實現環境基礎設施資源共建共享,改善區域整體環境質量,率先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加強區域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加強生態廊道自然形態的維護維育,形成三市自然山水格局。
同時,三市也明確要建立健全區域生態環境協調機制。構建三市生態環境預警監控一體化體系,強化森林火災和外來有害生物預警防控體系建設。
加強水資源保護利用合作。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強化跨境河道管理,聯合推進水環境整治和水資源保護,劃定水功能區和水環境保護區,共同開展河流(涌)截污與治污工程,確保河流交接斷面水質達標和按水功能區達標。
加強大氣環境綜合治理。建立三市大氣污染聯合防治機制,共同治理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工業廢氣污染和城鄉固體廢物污染,加快傳統工業的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產能,推行清潔生產、清潔工藝和清潔消費。
三市還一致同意建立廣佛肇旅游一體化合作機制,共同打造廣佛肇經濟圈旅游品牌,實現三市旅游資源共享、信息共通、品牌共建、市場共管、客源互動。
實施區域旅游品牌戰略,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線路,開發具有顯著競爭優勢的高端旅游產品。加強旅游聯合宣傳推介,共同開拓客源市場。
共建廣佛肇優質生活圈
按照廣佛肇合作協議,三市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就業、人力資源、社會治安、食品藥品安全和應急事件處置等8大領域社會事務上,將相繼有一攬子合作協議。目的就是要積極推動社會事務領域合作,不斷提高三市市民生活質量,共建“廣佛肇優質生活圈”。
肇慶有一種說法:當地產業80%得益于“雙轉移”,同時,當地80%技能人才也通過“雙轉移”轉到廣佛等市。為此,三市書記、市長專門到肇慶科技職業學院高要校區進行了調研。三市在教育上積極開展各類教育合作形成共識: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小學名校跨地域設立教學、科研機構。推動職業院校聯合辦學,擴大跨地區招生規模,聯手打造我國南方重要的職業技術教育基地。
協議中,一攬子社會事務合作已經有了初步框架:聯手做好嶺南文化開發與保護工作;促進三市衛生資源共享;建立就業服務協作機制,推動就業指導、職業介紹、創業咨詢、就業扶持等方面的就業服務協作;建立三市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和人才交流合作機制,加強流動人口管理政策和信息系統的對接,探索建立一體化的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新機制;建立相鄰地區相關公共管理和治安聯動機制,加強接壤地區的治安管理和情報信息合作,推進以110報警為龍頭的警務協作和救助系統的聯網聯動;全方面構建三市食品藥品安全預警系統和協作機制;加強在應對重大汛情、重大環境、重大安全生產、重大公共衛生等突發事件方面的應急信息共享、應急處置協作、應急物資互助。(記者 嚴利 通訊員 史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