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企業PLM流程的零部件數據管理方案
2009-6-18 15: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我國的制造業信息化工作通過相當長時間的摸索與實踐,已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和技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此基礎上,制造業企業在仍不斷籌劃結合自身特點優化和完善自身的PLM平臺,以期為企業在危機中率先擺脫困境創造必要的內部條件。
本文針對已引入PLM各系統的企業如何以ERP/PDM管理系統為核心進一步完善制造業企業普遍存在的零部件公共數據管理問題進行探討。分析了通過引入智能化零部件管理技術(PSOL),實現與ERP的耦合連接,以及與PDM系統的無縫集成,從而實現對已有PLM的完善和優化。
智能化零部件管理(PSOL)技術一項在西歐興起的,旨在借助已有的PLM諸平臺,實現面向CAD終端使用者和相關管理層面的零部件數據管理解決方案,其主要技術特點包括:
創建不依賴于某種CAD格式,又有別于中性交換格式的零部件數據資源庫,為PDM和CAD提供大量直接可用的零部件數據資源
接駁于現有的ERP系統,實現零部件全壽命幾何與非幾何屬性的無縫對接
強化標準化管理,建立以零部件使用權限審批為源頭的企業級零部件管理機制,優化ERP/PDM使用環境
通過屬性關聯,實現在PDM系統內的零部件檢索、自定義歸類、相似件縮減等功能
目前該項技術及其系統解決方案已廣泛應用于歐美汽車、航太、鐵路及通用機械領域。在國內自2007年起已有數家裝備制造業企業嘗試引入該技術。本文及針對此項技術著力解決的問題等方面進行論述。
1、PLM管理流程中的數據管理方案缺失
1.1 標準件、外購件模型數據缺失及零部件公共數據管理難度加大
隨著裝備產品復雜性的不斷提高,以及用戶對產品研發周期的一再壓縮,設計者往往需要不斷進行基于技術儲備的組合創新設計與知識遷移,在此過程中,設計者在產品開發工程中所需的大量標準件和外購件(本文統稱通用件)模型,在企業尚未構建模型庫的情況下往往需要設計者各自建模后進行應用,而通用件的使用范圍和使用頻率又相對較高,多人異地協同設計往往造成零部件借用困難、反復建模、物料重復申請、模型重復檢入等問題,致使“一物多碼多模”的問題大量存在,致使 ERP物料種類不斷擴大,且針對此種情況的物料縮減和整理工作又十分繁雜。
1.2 通用件數據來源復雜,一致性差
在一般的產品開發流程中,零部件供應商大多向設計者提供產品的中性數據格式CAD文件(如STEP/SAT等),這些數據的應用的確省去為外購件建模之苦,但帶來的問題是,中性數據特征缺失且無法掛載必要文本屬性,造成裝配在檢入PDM系統時不斷報錯,而后需要一一進行修改,非常麻煩,往往影響設計進度。
1.3 零部件選用規范不明確,易對后續流程產生不利影響
例如在列車電氣控制柜的設計中,往往設計者A選用的某一開關的功能與設計者B所需的產品完全一致,但兩人卻依據各自經驗和喜好選用了不同廠商的不同規格產品,造成的結果是最后生成的BOM過于龐大,且對后續的采購等物流倉儲流程造成不利影響,如價格、貨期等等,即使設計主管在審圖過程中進行甄選和并湊,往往也造成時間和精力上的大量浪費。
1.4 零部件使用權限無法嚴格規范
在我國某高速鐵路裝備制造企業就曾碰到這樣的問題,新型動車組列車大量引用國外技術和產品標準進行設計,所采用的工業電氣和連接件也大多依照全球采購逐步國產化的方式選用,而該企業同時還需兼顧傳統列車的設計和改進任務,其所能選用的零部件又以國標件和行業通用件為主,零部件采購方式也是立足國內傳統行業性供應商,而出口型列車又需以采購方當地工業標準為依據,兼顧國際標準。在這樣的情況下,帶來的問題就是哪些零部件可用于哪些車型的開發,往往讓設計者十分撓頭,修改、退圖現象時常發生。企業需要迫切對PDM中的零部件,特別是通用件模型依據產品序列不同進行權限劃分,通過設計者選擇對目標車型的選擇進行“角色分配”,從而確定其當前被允許采用的通用件序列,同時實現標準化工作的快速、有序推進。
1.5 難以應對通用件再加工造成的物料代碼變化
如方頭螺栓在使用中往往需要對其進行鉆銷孔的操作,那么加工后的螺栓與外購的同類螺栓顯然應對應不同的物料代碼,這個工作在企業中往往因為疏忽而難以做到百分之百覆蓋,造成物料系統的錯誤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