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與供應鏈競爭的基本概念辯析(上
2009-6-18 0:0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段偉常
供應鏈相關理論正處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其中多數定義及概念并不存在權威的說法。為明確區分常見供應鏈與供應鏈競爭的基本概念,特撰此文。
供應鏈定義綜述
據統計,有關供應鏈的定義已有100多種,但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完整的定義,這是不爭的事實。由于缺少公認 (權威)的定義,這可能會導致理論研究方向與具體實踐發生偏差,影響供應鏈管理領域的健康發展。
供應鏈概念的提出最早見于1982年,1982年開思·奧立夫 (LeithR.O-liver)和麥考爾·威波爾 (MichaelD.Webber)在 《觀察》雜志上發表 “供應鏈管理:物流的更新戰略”,首次提出 “供應鏈管理”。較早給出供應鏈定義是Stevens(1989),他說: “供應鏈是一個系統,包括通過前向物流和反向信息流連接在一起的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工廠、配送服務和顧客。”
早期的觀點認為供應鏈是制造企業的一個內部過程,Saunders(1995)強調了供應鏈的外部交換性,將供應鏈定義為 “一個從初始原料供應開始,經過涉及對原材料的提煉和加工、制造、組裝、分銷、零售等過程的、從企業到最終消費者的整個交換鏈”。近年來,供應鏈的概念更加注重圍繞核心企業的網鏈關系,如Elram、Lee、Christopher等,我國標準物流術語也給出了供應鏈是網鏈結構類似定義(2001)。馬士華等人指出了供應鏈包括信息流、物流、資金流。
與供應鏈的概念相對應,早期的供應鏈管理被認為是制造企業中的一個內部過程管理,后來學者從狹義定義 (Houlihan,1988)、關系管理(Berry,1994)、管理模式 (Evans,1995)、廣義定義 (Guinipiero,1996)、管理哲理 (Tan,1998)、框架 (Lam-bert等,2000)、復雜性分類 (John,Wiliam,2002)等不同角度給出了定義。2005年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發布的供應鏈管理定義為:供應鏈管理包括涉及采購、外包、轉化等過程的全部計劃、管理活動和全部物流管理活動。
人們對于供應鏈的認識在逐步深化,理論與實際領域相續推陳出新,供應鏈概念與定義具有從內部化向外部化、從 “鏈” (Chain)向 “網”(Network)、從強調供應轉向強調需求、價值化、戰略化、哲理化的發展趨勢。
與供應鏈相近的概念比較
一、供應鏈與價值鏈
“供應鏈”和 “價值鏈” (ValueChain)都是增值鏈 (ExtendedValueChain);供應鏈也是一條價值鏈,供應鏈是價值鏈的一種表現形式 (鄭霖,馬士華,2002),兩者共同存在于企業的價值系統中,兩者外延基本相同,最終目標都是要實現顧客價值。但兩者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別:價值鏈強調盡量以最少的成本帶來更多的價值,最重要的是最終獲得那些價值,涉及內部活動與外部活動;而供應鏈管理強調運營效率,管理內容更多,以企業外部活動為主。
二、供應鏈與產業鏈
目前學術界對 “產業鏈” (In-dustrialChain)的定義沒有達成統一的認識。李仕明 (2003)認為,企業經營要有好的 “上家”和好的 “下家”,這種上游-中游-下游關系,對于企業而言稱為供應鏈,對于政府則稱為產業鏈。產業關聯是上下游,之間的按照一定數量關系的供給與需求聯系,產業的前向聯系、后向的關聯關系組成了產業鏈;從供應角度看,供應鏈與產業鏈沒有本質區別。
三、供應鏈與戰略集團
波特 (1980)從產業經濟研究的角度將 “戰略集團” (StrategicGroups)定義為,一個產業中在某一戰略方面采用相同或相似戰略的各公司組成的集團。戰略集團概念為分析產業結構及產業中企業競爭格局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力的分析工具。戰略集團的成員企業是多個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戰略集團的競爭本質上是供應鏈的競爭,戰略集團是從政府 (產業)的角度來看供應鏈競爭的績效。筆者認為,從供應鏈的角度來解釋戰略集團的績效問題是產業研究的新視角。
四、供應鏈與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 (IndustrialCluster)正在發揮越來越重大的影響,產業集群區域內的企業之間形成的網鏈結構、大規模定制的生產方式和專業化服務體系,形成集聚優勢,表現出超強的競爭力。企業集聚只是產業集群的表層現象,產業集群首先是產品供給集聚,其本質是供應鏈的集聚。夏德(2003)認為供應鏈促進集群內企業問的競爭與合作以保證集群的生態健康。
五、供應鏈與戰略聯盟
“戰略聯盟” (StrategicAliances)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互斥的資源優勢和對等經營實力的企業或企業集團為了實現其戰略目標,通過協議、契約或一定的連接紐帶而組成的長期框架或聯合同盟,是一種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松散聯合體 (張健,2004)。當聯盟企業是供應鏈中的上下游企業時,戰略聯盟就是供應鏈伙伴關系 (SCP),除此之外戰略聯盟都與供應鏈無關。
六、供應鏈與虛擬企業
虛擬企業 (VirtualEnterprise,VE)或動態聯盟 (DynamicUnion,DU),是一種依靠信息技術基于特定目標的多個企業臨時組成的公司聯盟,各合作伙伴都貢獻出自己最擅長的能力,并共同分享成本和技能,以把握快速變化的市場機遇 (JohnA.Byrne,1993)。兩者都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不同的獨立公司合作分享各自的競爭力和資源。供應鏈是比較穩定的、長期的合作關系,而VE更具有臨時性與動態性;從行業角度來看,供應鏈更適合于生產需求較為穩定、生命周期較長的制造業;而VE適用于產品的創新階段、高科技等產品生命周期較短的行業。
虛擬組織強調高度靈活性來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這種高度的柔性組織意味著沒有感情,它必須時刻準備拋棄它的戰略、產品、員工、甚至顧客,如果存在更有誘惑力的市場或更有效的經營方式;虛擬組織因強調靈活性而犧牲了顧客忠誠與企業間的信任,企業更注重短期利益,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問題將更為突出。(未完待續)